车辆用座椅的滑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84122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构成滑动机构(4)的上轨道(10)具有接合面部(14F,14F)和接合面部(14R,14R),接合面部(14F,14F)和接合面部(14R,14R)均具有突出面部。接合面部位于上轨道的前后两个部位。下轨道(20)具有形成在接合面部(14F,14F)和接合面部(14R,14R)之间的定位面部(25,25)。定位面部(25,25)被上轨道(10)覆盖。当接合面部(14F,14F)或接合面部(14R,14R)归因于上轨道的滑动而接触定位面部(25,25)时,能够防止车辆用座椅滑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座椅的滑动才几构。更特别地,本发 明涉及能够使车辆用座椅相对于地板滑动的车辆用座椅的滑动 机构。
技术介绍
传统地,具有前后方向滑动机构的车辆用座冲争设置有用于限制车辆用座椅的滑动量的止动结构。日本特开2005-67218 号公报示教了止动结构被布置在构成滑动机构的上轨道和下轨 道之间的技术。在该示教中,各下轨道均具有一皮布置在该下轨 道的前后方向上间隔开的两个部位之间的突出限制构件。相反 地,各上轨道均具有能够接触上述限制构件的突出接合构件, 因此防止各上轨道的滑动。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防止任何异物进入^殳置于车辆用座片奪 的滑动机构的止动结构。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座椅的滑动机构能够使车辆用座椅相对于 地一反滑动。该滑动才几构包括上轨道和下4九道。上4九道^皮安装到 车辆用座#~并且在车辆用座冲會的滑动方向上延伸。作为可滑动 地引导上轨道的引导构件的下轨道被安装到地板并且在上轨道 的滑动方向上延伸。上轨道具有接合面部,4妄合面部均具有相 对于上轨道的滑动方向向下突出的突出面部。4妻合面部位于在 上轨道的滑动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两个部位。下專九道具有定位面部(detent surface portion), 该定位面部具有相对于上4九 道的滑动方向向上突出的突出面部。定位面部形成在形成于上 轨道的接合面部之间。定位面部4皮配置和构造成被上專九道覆盖。 当接合面部中的一个接合面部归因于上轨道的滑动而与定位面 部接触时,能够防止车辆用座椅滑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无论上轨道的滑动位置如何,都不会 露出从下轨道突出的定^f立面部。也就是,在上轨道的滑动方向 上的两个部位形成于上轨道的4妻合面部之间形成定^f立面部。因 此,不会露出定位面部的突出形状。因此,因为无论上轨道的 滑动位置如何,都不会露出从下轨道突出的定位面部,如果将 止动结构设置到车辆用座椅的滑动机构,不会在止动结构的下表面形成任何突出。因此,可以以防止任^r异物进入止动结构 的方式构造滑动才几构。本专利技术的构造可以^多改为如下构造。也就是,可以通过分别冲切(stamp out)和弯曲上轨道的一部分(部分上轨道) 或下轨道的一部分(部分下轨道)来形成形成于上轨道的接合 面部和形成于下4九道的定^f立面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造,通过冲切和弯曲上轨道的一部分或下 轨道的 一部分,^吏接合面部和定位面部与上轨道或下轨道一体 地形成。结果,不用增加构造元件的数目就可以构造止动结构。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构造可以修改为如下构造。也就是,可以的被冲切的部分来形成形成于下轨道的接合面部。相反地,可的被冲切的部分来形成形成于下轨道的定位面部。才艮据本专利技术的构造,接合面部和定位面部分别通过冲切和 弯曲在上下方向相互靠近的部分来形成。因此,可以使接合面部和定位面部的突出量最小4b并且增加接合面部和定位面部的接合强度。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构造可以修改为如下构造。也就是,上轨 道和下轨道可以分别成对布置。此外,各对上4九道和下專九道可 以被布置在车辆用座^和地才反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造,经由成对地布置在车辆用座椅和地板 之间的上轨道和下轨道,能够限制车辆用座椅滑动。结果,能 够均匀地分散施加在车辆用座冲争和地一反之间的滑动限制力而不 会集中在一个方向上。附图说明图l是根据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座椅的滑动机构的结构的 示意性立体图。图2是滑动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滑动机构的示出滑动机构被组装的状态的图 图4是沿图3中的IV-IV线截取的剖一见图。 图5是沿图3中的V-V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6是从图3的VI线观察的滑动机构的结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对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l首先,将参考图l到图6说明根据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座椅 的滑动机构的结构。在图1中,整个车辆用座椅l的概略结构示 出为立体图。车辆用座椅l具有构成背部支撑部的座椅靠背2和 构成就座部的座垫3。车辆用座椅l被构造成使得能够经由布置 在座垫3和地板F之间的 一对左右滑动才几构4和4来调整车辆用座椅l相对于地一反F的前后方向上的滑动位置。滑动机构4和4通常被保持在限制车辆用座椅1的前后方向 上的滑动运动的锁定状态。此外,滑动机构4和4被构造成使得 能够通过抬高布置在座垫3的前侧部下方的操作杆L同时地解 除滑动4几构4和4的锁定状态。此外,当滑动才几构4和4的锁定状 态被解除时,允i午车辆用座椅l沿前后方向滑动。相反地,当 停止抬高操作杆1的操作时,滑动机构4和4能够返回到限制车 辆用座椅l滑动的锁定状态。此外,上述各滑动机构4和4均i殳置有用于限制滑动机构4 和4的前后方向上的滑动量的止动结构。因此,即使在通过进 行抬高操作杆l的操作而使车辆用座椅l向前或向后滑动时,也 能够借助于上述止动结构以使滑动机构4和4的滑动量落在预 定的范围内的方式控制各滑动机构4和4。以下,将详细i兌明滑动才几构4和4的构造。虽然左右滑动积a 构4和4分别是对称地成型,但是它们具有4皮此大致相同的构 造。因此,以下,作为滑动机构4和4的代表,将只对位于图l 中的右侧的滑动机构4的构造进行说明。在图2中,滑动机构4的构造元件被示出为滑动才几构4的分 解立体图。滑动机构4具有作为滑动组件的前后方向长的上下 轨道10和20,和能够阻止滑动机构4滑动的锁定构件30。特别 地,上轨道10纟皮一体地安装到座垫3。相反i也,下轨道20经由 位于图中下轨道20的下侧的前后支撑构件40F和40R^皮一体地 安装到地板F。下轨道20成型为U形截面,乂人而在两侧具有侧壁。此外,沿长度方向插入到下轨道20的U形内部。因此,能够以使上轨 道IO沿下轨道20的U形空间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可滑动地引导上轨道IO。图3示出上轨道10被联结到下轨道20的状态。接着,再次参考图2,锁定构件30被安装到上轨道10。锁 定构件30具有四个接合爪32..。接合爪32. 能够被插入到分别surface portion ) 13H6勺四个通孑L 12H禾口四个通孑L13H'-中。 此外,锁定构件30具有以臂状延伸的操作臂31。如前面参考图 1所述的操作杆L被连接至操作臂31。因此,当在操作杆L的另 一端对操作杆L进行操作时,能够以使锁定构件30的接合爪 32 . 能够插入到通孔12H和通孔13H . 或从通孔12H. 和通 孔13H中移出的方式操作锁定构件30。特别地,如图5所示,锁定构件30经由连接轴30R被可转动 地连接到上轨道IO。此外,锁定构件30总是经由布置在锁定构 件30和上轨道10之间的弹簧构件(未示出)的施力沿图中的逆 时针方向被施力。结果,锁定构件30总是沿使接合爪32…插入 到通孔12H''和通孔13H' 中的方向被施力。再次参考图2,上述形成在上轨道10的四个通孔12H.'和四 个通孔13H.'在彼此面对的状态下沿着上4九道10在长度方向上 配置并且以等间隔的方式形成。此外,下轨道20还具有形成在 下文将说明的右折返面部(fold—back surface portion) 24R 的多个通孔24H' ■。通孔24H' 以面对上述四个通孔12H''和四 个通孔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座椅的滑动机构,所述车辆用座椅的滑动机构能够使所述车辆用座椅相对于地板滑动,所述车辆用座椅的滑动机构包括: 上轨道,所述上轨道被安装到所述车辆用座椅,并且所述上轨道在所述车辆用座椅的滑动方向上延伸;以及 下轨道,作为可 滑动地引导所述上轨道的引导构件的所述下轨道被安装到所述地板并且在所述上轨道的滑动方向上延伸; 其中,所述上轨道具有接合面部,所述接合面部均具有相对于所述上轨道的滑动方向向下突出的突出面部,所述接合面部位于在所述上轨道的滑动方向上彼此间 隔开的两个部位,其中,所述下轨道具有定位面部,所述定位面部具有相对于所述上轨道的滑动方向向上突出的突出面部,所述定位面部形成在形成于所述上轨道的所述接合面部之间,所述定位面部被配置和构造成被所述上轨道覆盖,并且,当所述接合面部中的一个接合面部归因于所述上轨道的滑动而与所述定位面部接触时,能够防止所述车辆用座椅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7-4-5 099373/20071.一种车辆用座椅的滑动机构,所述车辆用座椅的滑动机构能够使所述车辆用座椅相对于地板滑动,所述车辆用座椅的滑动机构包括上轨道,所述上轨道被安装到所述车辆用座椅,并且所述上轨道在所述车辆用座椅的滑动方向上延伸;以及下轨道,作为可滑动地引导所述上轨道的引导构件的所述下轨道被安装到所述地板并且在所述上轨道的滑动方向上延伸;其中,所述上轨道具有接合面部,所述接合面部均具有相对于所述上轨道的滑动方向向下突出的突出面部,所述接合面部位于在所述上轨道的滑动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两个部位,其中,所述下轨道具有定位面部,所述定位面部具有相对于所述上轨道的滑动方向向上突出的突出面部,所述定位面部形成在形成于所述上轨道的所述接合面部之间,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枝正博小岛康敬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