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岳专利>正文

双螺旋桨推进用永磁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70746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螺旋桨推进用永磁电机,属于电机技术领域,该永磁电机内转子轴和外转子轴同心,内转子轴左端由内向外依次装配有内转子前轴承、定子前夹板、外转子前轴承、外转子轴,机壳轴承,机壳轴承前端盖,定子中间均匀分布6个连接件,起到紧固定子硅钢片的作用,该连接件左端固定在定子前夹板上,右端固定在定子后夹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内外两个转子直接驱动对转螺旋桨,这能使得双螺旋桨在产生推进力的同时,互相抵消圆周方向产生的旋转力矩,从而有效避免了鱼雷或水下机器人的侧滚现象,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机
,涉及一种双螺旋桨推进用永磁电机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鱼雷或水下机器人双螺旋桨推进电机为双转子直流电机,由于该种电机需 要两套电刷和滑环装置,这使得电机的可靠性降低,结构复杂、质量变重、维护难度和成本 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双转子直流电机作为鱼雷或水下机器人双螺旋桨推进电机的不足,本实用 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螺旋桨推进用永磁电机,该电机省去了电刷和滑环装置,在保证输出同速 异向旋转转矩的同时实现了无刷化,提高了水下航行器推进系统的整体性能。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该永磁电机包括定子、内永磁转子、外永磁转子、内转子轴、 外转子轴、定子前夹板、定子后夹板、外转子后夹板、机壳前夹板、机壳后夹板、轴承、前 轴承端盖、机壳、接线孔等。其中内转子轴和外转子轴同心,内转子轴左端由内向外依次装 配有内转子前轴承、定子前夹板、外转子前轴承、外转子轴,机壳轴承,机壳轴承前端盖, 内转子轴右端由内向外依次装配有内转轴后轴承、定子后夹板、外转轴后轴承、外转子后夹 板、机壳后夹板,内转子轴中部沿垂直方向由内向外依次装配有内永磁转子、定子、外永磁 转子和机壳。内永磁转子固定于内转子轴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螺旋桨推进用永磁电机,包括定子(8)、内永磁转子(6)、外永磁转子(12)、内转子轴(2)、外转子轴(3)、定子前夹板(4)、定子后夹板(16)、外转子后夹板(15)、机壳前夹板(9)、机壳后夹板(14)、轴承、机壳轴承前端盖(5)、机壳(1)和接线孔(17),其特征是所述的内转子轴(2)和所述的外转子轴(3)同心,内转子轴(2)左端由内向外依次装配有内转子前轴承(21)、定子前夹板(4)、外转子前轴承(20)、外转子轴(3),机壳轴承(19)和机壳轴承前端盖(5),内转子轴(2)右端由内向外依次装配有内转轴后轴承(22)、定子后夹板(16)、外转轴后轴承(18)、外转子后夹板(15)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螺旋桨推进用永磁电机,包括定子(8)、内永磁转子(6)、外永磁转子(12)、内转子轴(2)、外转子轴(3)、定子前夹板(4)、定子后夹板(16)、外转子后夹板(15)、机壳前夹板(9)、机壳后夹板(14)、轴承、机壳轴承前端盖(5)、机壳(1)和接线孔(17),其特征是所述的内转子轴(2)和所述的外转子轴(3)同心,内转子轴(2)左端由内向外依次装配有内转子前轴承(21)、定子前夹板(4)、外转子前轴承(20)、外转子轴(3),机壳轴承(19)和机壳轴承前端盖(5),内转子轴(2)右端由内向外依次装配有内转轴后轴承(22)、定子后夹板(16)、外转轴后轴承(18)、外转子后夹板(15)和机壳后夹板(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岳杨群徐振耀
申请(专利权)人:张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