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06404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自动变速器,通过将多个离合器和制动器中的一个机构从接合状态切换到非接合状态,同时将另一个机构从非接合状态切换到接合状态这样简单的变速控制就能实现恰当地切换出的前进的12个挡、后退的3个挡。增减速输出装置具有:第二机构,选择性输出使输入轴的旋转减速后的减速旋转和使输入轴的旋转增速后的增速旋转;第三机构,输出转速与输入轴相同的旋转。变速用复式行星齿轮的第五机构通过第三离合器能与减速输出装置的第二机构连接,通过第四离合器能与第三机构连接,通过第一制动器被固定。第六机构通过第二离合器能与输入轴连接,通过第二制动器被固定。第七机构与输出轴直接连接,第八机构通过第一离合器选择性地与第二机构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被汽车的发动机等驱动而旋转的输入轴的旋转变速 为多个变速挡,然后传递至输出轴的自动变速器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l中公开了一种自动变速器,其具有输入轴、增减速用复式 行星齿轮、变速用复式行星齿轮、输出轴、第一至第五离合器以及第一、第二制动器,能够将输入轴的旋转变速为前进的12个挡、后退的3个挡的旋 转然后传递至输出轴。增减速用复式行星齿轮包括用于支撑一体地形成于同一轴上的小径小 齿轮和大径小齿轮且使它们能够旋转的公共行星架;与小径小齿轮啮合的第 一太阳轮;与大径小齿轮啮合的第二太阳轮;与大径小齿轮啮合的公共齿圈。 变速用复式行星齿轮包括用于支撑相互啮合的长齿小齿轮与小齿轮且使它 们能够旋转的公共行星架;与长齿小齿轮啮合的第三太阳轮;与小齿轮啮合 的第四太阳轮;与长齿小齿轮啮合的公共齿圈。增减速用复式行星齿轮的第二太阳轮被固定,公共行星架与输入轴直接 连接。变速用复式行星齿轮的第三太阳轮通过第三、第五离合器能够与增减 速用复式行星齿轮的第一太阳轮连接,并且通过第一制动器能够被固定。第 四太阳轮通过第一、第五离合器能够与增减速用复式行星齿轮的第一太阳轮 连接,并且通过第一、第四离合器能够与公共齿圈连接。变速用复式行星齿 轮的公共行星架通过第二离合器能够与输入轴连结,并且能够通过第二制动 器被固定。变速用复式行星齿轮的公共齿圈与输出轴直接连接。专利文献l: JP特开2005-61436号公报(第12、 13页,图l)。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近年来,为了降低油耗和提高动力传动性能,或者为了获得满足驾驶员4喜好的齿数比(gearratio)而要求自动变速器多挡化。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 自动变速器也是为了满足这样的要求而设计的自动变速器,其获得前进的12 个挡以及后退的3个挡的齿数比。但是,在专利文献l所记述的自动变速器 中,在变速为邻接的变速挡的情况下,必须将多个离合器和制动器当中的二 个机构从接合状态切换到非接合状态,并同时将另外二个机构从非接合状态 切换到接合状态,从而变速控制较为复杂,当切换时机发生偏差时产生不稳 定。本专利技术是为满足上述要求而提出的,能够目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自动 变速器,其只要通过将多个离合器和制动器中的一个机构从接合状态切换到 非接合状态,并同时将另外一个机构从非接合个状态切换到接合状态这样简 单的变速控制就能够实现恰当切换出的前进的12个挡、后退的3个挡。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权利要求1的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是,自动变速器具有 输入轴;增减速输出装置,其与该输入轴连接,并具有第二机构和第三机构, 所述第二机构用于选择性输出使该输入轴的旋转减速后的减速旋转以及使 该输入轴的旋转增速后的增速旋转,所述第三机构用于输出转速与该输入轴 相同的旋转;变速用复式行星齿轮,其具有按排列顺序分别与在速度曲线图 中以对应于齿数比的间隔依次排列的4个机构对应的第五、第六、第七以及 第八机构;第一离合器,其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二机构与所述第八机构连接; 第二离合器,其选择性地将所述输入轴与所述第六机构连接;第三离合器, 其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二机构与所述第五机构连接;第四离合器,其选择性地 将所述第三机构与所述第五机构连接;第一制动器,其选择性地固定所述第 五机构;第二制动器,其选择性地固定所述第六机构;输出轴,其与所述第 七机构直接连接。权利要求2的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是,在权利要求l中,所述增减速输出装 置是增减速用复式行星齿轮。权利要求3的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是,在权利要求2中,所述增减速用复式 行星齿轮包括用于支撑相互啮合的长齿小齿轮和小齿轮并使它们能够旋转 的公共行星架;与所述长齿小齿轮啮合的公共太阳轮;与所述长齿小齿轮啮 合的第一齿圈;与所述小齿轮啮合的第二齿圈,所述第二齿圈为所述第二机构,所述公共行星架为所述第三机构,并与所述输入轴直接连接,所述公共 太阳轮能够通过第四制动器固定,所述第一齿圈能够通过第三制动器固定。权利要求4的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是,在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中,所述变 速用行星齿轮具有单小齿轮行星齿轮和双小齿轮行星齿轮,该单小齿轮行星 齿轮的第三行星架与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的第四行星架直接连接而构成所述 第六机构,该单小齿轮行星齿轮的第三齿圈与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的第四太阳 轮直接连接而构成所述第八机构,所述单小齿轮行星齿轮的第三太阳轮构成 所述第五机构,所述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的第四齿圈构成所述第七机构。专利技术的效果在如上所述构成的权利要求l的专利技术中,变速用复式行星齿轮的第五机 构通过第三离合器选择性地与减速输出装置的第二机构连接,且通过第四离 合器选择性地与第三机构连接,并且通过第一制动器选择性地被固定。第六 机构通过第二离合器选择性地与输入轴连接,并且通过第二制动器选择性地 被固定。第七机构与输出轴直接连接,第八机构通过第一离合器选择性地与 第二机构连接。由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尽管变速挡数多到前进的12个挡、后退的3个挡, 但也能够使结构简单,使用可通常使用的齿数设定,就能够获得以适当的级 比(step)切换出的前进的12个挡、后退的3个挡的齿数比,从而能够获得 所谓发生了变速的良好感觉,同时有效使用发动机的将要使用的转速区域。 进而,在相邻的变速挡之间进行变速的情况下,仅将多个离合器和制动器中 的一个机构从接合状态切换到非接合状态,并将另外一个机构从非接合状态 切换到接合状态,因此,使切换控制变简易,并能够顺利且可靠地进行变速。在权利要求2的专利技术中,将增减速输出装置设为增减速用复式行星齿轮, 因此,能够提供结构简单且小型化的前进的12个挡、后退的3个挡的自动 变速装置。在如上所述构成的权利要求3的专利技术中,增减速用复式行星齿轮包括-用于支撑相互啮合的长齿小齿轮和小齿轮并使它们能够旋转的公共行星架; 与所述长齿小齿轮啮合的公共太阳轮;与所述长齿小齿轮啮合的第一齿圈; 与所述小齿轮啮合的第二齿圈,公共太阳轮通过第四制动器选择性地被固 定,所述第一齿圈通过第三制动器选择性地被固定。由此,能够使前进的12个挡、后退的3个挡的自动变速器构成为极其紧凑化,从而实现轻量化和低 成本化。在如上所述构成的权利要求4的专利技术中,变速用复式行星齿轮具有单小 齿轮行星齿轮和双小齿轮行星齿轮,单小齿轮行星齿轮的第三行星架与双小 齿轮行星齿轮的第四行星架直接连接,第三齿圈与第四太阳轮直接连接。第 三太阳轮通过第三离合器选择性地与减速输出装置的第二机构连接,且通过 第四离合器选择性地与第三机构连接,并且通过第一制动器选择性地被固 定。公共行星架通过第二离合器选择性地与输入轴连接,并且通过第二制动 器选择性地被固定。公共齿圈与输出轴直接连接。相互直接连接的第三齿圈 和第四太阳轮通过第一离合器选择性地与第二机构连接起来,由此,除了权利要求l的专利技术的效果以外,还能够获得结构简单且小型 化、轻量化的具有前进的12个挡、后退的3个挡的齿数比的自动变速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变速器的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各变速挡中的制动器以及离合器的工作的图。图3是表示各变速挡中的行星齿轮的各机构的转速比的速度曲线图。图4是表示控制装置的框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0…自动变速器,11…流体扭矩转换器,12…变速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输入轴; 增减速输出装置,其与该输入轴连接,并具有第二机构和第三机构,所述第二机构用于选择性输出使该输入轴的旋转减速后的减速旋转以及使该输入轴的旋转增速后的增速旋转,所述第三机构用于输出转速与 该输入轴相同的旋转; 变速用复式行星齿轮,其具有按排列顺序分别与在速度曲线图中以对应于齿数比的间隔依次排列的4个机构对应的第五、第六、第七以及第八机构; 第一离合器,其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二机构与所述第八机构连接; 第二离合器 ,其选择性地将所述输入轴与所述第六机构连接; 第三离合器,其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二机构与所述第五机构连接; 第四离合器,其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三机构与所述第五机构连接; 第一制动器,其选择性地固定所述第五机构; 第二制动器, 其选择性地固定所述第六机构; 输出轴,其与所述第七机构直接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博西田正明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