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36613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在轴向上紧凑且以简单的油路构成的自动变速器的离合器单元。将分别具有油压伺服机构20、40及解除油室28、48的一个离合器C3和另一个离合器C4配置在轴向上重叠且在径向上不同的位置。油从油孔b经形成于外鼓22↓[2]的内壁与内鼓22↓[1]的外表面71之间的间隙B供给至一个离合器C3的工作油室27,润滑油从油孔a经由另一个离合器C4的离合器鼓42与内鼓22↓[1]的背面70之间的间隙A供给至解除油室28。在间隙B中,在外鼓22↓[2]的内壁与油孔b的开口部b↓[2]相对面而形成有槽74,另外,在间隙A中,不存在形成有油孔b的突起部72的空间部分A′配置于与油孔a相位相同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载在例如车辆等上的自动变速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在轴向上重叠且在半径方向上配置于不同位置的2个离合器的自动变速 器。
技术介绍
近来,装载在车辆上的自动变速器例如实现了前进8档等的多档化,并 且从车辆装载性的角度来看,希望将多个结构部件、例如离合器配置得紧凑。以往,提出了如下的自动变速器将输入输出构件的一侧通用而使另一侧不同的2个离合器在轴向上重叠,在径向上配置于不同的位置,从而实现 了离合器的紧凑化,特别是实现了轴向上的紧凑化(参照日本特开平7_ 269665号公报)。所述2个离合器是多板的摩擦板、用于操作这些摩擦板的 油压伺服机构以及用于解除油压伺服机构的油压室的离心油压的解除油室 在轴向上分别重叠配置。所述2个油压伺服机构以及解除油室配置于与涡轮轴(turbine shaft)形成为一体的离合器鼓上,油压经由形成在所述离合器鼓上的油孔分别供给至该 2个油压伺服机构。特别是,油压经由独立形成于内径侧的离合器鼓的外侧 的油路以及形成于该内径侧的离合器鼓的油路供给至外径侧的油压伺服机 构。另外,油(oil)经由形成在离合器鼓的凸台部上的油孔直接供给至所述2 个解除油室中的内径侧的解除油室,所述内径侧的解除油室的油经由设置于 内径侧的离合器的活塞上的油路以及形成于作为所述固定构件的内径侧的 离合器鼓上的油路供给至外径侧的解除油室。
技术实现思路
所述2个离合器在径向上位于不同的位置且在轴向上重叠,从而能够使 自动变速器在轴向上縮短,但向油压伺服机构及解除油室供给油压(或油)5的油路变得复杂化。特别是为了向外径侧的油压伺服机构供给油压,将内径侧的离合器鼓设 为固定构件,在该离合器鼓的外侧形成独立的油路,并且必须经由形成于该 内径侧的离合器鼓上的油路供给油压,形成了复杂的油路结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紧凑的结构,特别是轴向上具有紧凑 的结构,并且以简单的油路结构解决了上述的问题的自动变速器。权利要求l的本专利技术为自动变速器,其具有在轴向上重叠并且在径向上配置于不同位置的2个离合器(C3、 C4),所述2个离合器(C3、 C4)分 别具有离合器鼓(22、 42);以该离合器鼓(22、 42)的一部分作为缸体 来构成油压伺服机构(20、 40)的活塞(24、 44);与所述离合器鼓(22、 42)接合的多个摩擦板(21、 41);配置于所述活塞(24、 44)的背面侧且 用于解除作用于所述油压伺服机构(20、 40)的离心油压的解除油室(28、 48);其特征在于,2个所述离合器(C3、 C4)中的位于外径侧的一个离合 器(C3)的所述油压伺服机构(20)及所述解除油室(28)分别配置在位于 内径侧的另一个离合器(C4)的所述油压伺服机构(40)及解除油室(48) 的外径侧,在所述一个离合器(C3)的离合器鼓(22)中,使具有凸台部(22c) 和活塞支撑部(22e)的内周侧构件(22》与具有鼓部(22a)和底部(22b) 的外周侧构件(222)构成为一体,在所述内周侧构件(22》与所述外周侧 构件(222)之间形成用于对所述一个离合器(C3)的油压伺服机构(20) 施加或解除油压的油路(74、 B)。根据权利要求l的本专利技术,由于2个离合器在轴向上重叠且在径向上配 置于不同的位置,因此能够使离合器单元在轴向上紧凑,进而使自动变速器 在轴向上紧凑;而且,将位于外径侧的一个离合器的油压伺服机构及解除油 室分别配置在位于内径侧的另一个离合器的油压伺服机构及解除油室的外 径侧,经由形成于一个离合器的离合器鼓的内周侧构件与外周侧构件之间的 油路,对所述一个离合器的油压伺服机构施加或解除油压,由此能够通过简 单结构的油路快速向所述一个离合器的油压伺服机构供给油压,并且,将所 述外周侧构件与内周侧构件构成为一体,由此也能够使离合器在轴向上进一 步縮短。权利要求2的本专利技术是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所述一个离合器(C3)的离合器鼓(22)以内置所述另一个离合器(C4)的离合器鼓(42) 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外周侧构件(222)的底部(22b)与所述内周侧构件(22。 的活塞支撑部(22e)之间形成所述油路(74、 B)。根据权利要求2的本专利技术,在一个离合器的离合器鼓(C3)内内置另一 个离合器鼓(C4),并且在外周侧构件的底部与内周侧构件的活塞支撑部之 间形成所述油路,从而能够实现自动变速器的轴向尺寸的紧凑化。权利要求3的本专利技术是基于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在所述 外周侧构件(222)的与所述内周侧构件(22》相向的内壁(73)具有槽(74), 该槽(74)构成所述油路。根据权利要求3的本专利技术,在一个离合器的构成离合器鼓的外周侧构件 的与内周侧构件相向的内壁形成有槽,该槽为用于对一个离合器的油压伺服 机构施加或解除油压的油路,从而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对位于外径侧的一个 离合器的油压伺服机构施加或解除油压。另外,使与另一个离合器的油压伺 服机构在径向上重叠的离合器鼓部分构成薄壁结构,无需形成通往一个离合 器的油压伺服机构的油孔,相应也能够使轴向縮短,并且由于在外周侧构件 的与内周侧构件相向的内壁具有槽因此能够扩大通油截面积,也能够更快速 对所述油压伺服机构施加或解除油压。权利要求4的本专利技术是基于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变速器, 在所述内周侧构件(22。与所述外周侧构件(222)之间具有间隙(B),该 间隙(B)构成所述油路。根据权利要求4的本专利技术,在一个离合器的外周侧构件与内周侧构件之 间具有间隙,由该间隙构成用于对一个离合器的油压伺服机构施加或解除油 压的油路,由此经由在整个圆周方向都扩展为面状的所述间隙能够快速对所 述油压伺服机构施加或解除油压。另外,通过使由权利要求3所述的槽构成 的油路和由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间隙构成的油路两者并存,能够以充分的流 量且在较小的油路阻力的情况下,快速且准确地对一个离合器的油压伺服机 构施加或解除油压。权利要求5的本专利技术是基于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在所述内周 侧构件(22》的所述凸台部(22c)配设有与所述油路(74、 B)连通的油 孔(b)和用于向所述一个离合器(C3)的解除油室(28)供给油的油孔(a),且与所述油路(74、 B)连通的所述油孔(b)和向所述一个离合器(C3)的 解除油室(28)供给油的所述油孔(a)在圆周方向上相位错开。根据权利要求5的本专利技术,在一个离合器的离合器鼓的内周侧构件的凸 台部配设有用于向该一个离合器的油压伺服机构供给油的油孔和用于向该 一个离合器的解除油室供给油的油孔,且用于向该一个离合器的油压伺服机 构供给油的油孔与用于向该一个离合器的解除油室供给油的油孔在圆周方 向上相位错开,由此能够使所述油孔在轴向上重叠,即使使离合器在轴向上 縮短也能够正确地供给油压或油。权利要求6的本专利技术是基于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在所述内周 侧构件(22》上具有朝向所述另一个离合器(C4)的离合器鼓(42)突出 设置的肋状的多个突起(72),在所述突起内内置所述油孔(b),并且该 油孔(b)的开口部(b2)与所述槽(74)排列设置。根据权利要求6的本专利技术,在所述一个离合器的构成离合器鼓的内周侧 构件和外周侧构件中的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变速器,其具有在轴向上重叠且在径向上配置于不同位置的2个离合器,所述2个离合器分别具有:离合器鼓;以该离合器鼓的一部分作为缸体而构成油压伺服机构的活塞;与所述离合器鼓接合的多个摩擦板;配置于所述活塞的背面侧且用于解除作用于所述油压伺服机构的离心油压的解除油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2个离合器中的位于外径侧的一个离合器的所述油压伺服机构及所述解除油室分别配置在位于内径侧的另一个离合器的所述油压伺服机构及解除油室的外径侧, 所述一个离合器的离合器鼓是使具有凸台部和 活塞支撑部的内周侧构件与具有鼓部和底部的外周侧构件构成为一体而构成的, 在所述内周侧构件与所述外周侧构件之间形成用于对所述一个离合器的油压伺服机构施加或解除油压的油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田正明加藤博鬼头昌士饭塚晃平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