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脂质纳米胶囊,其制备方法,及其作为活性成分载体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37284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主要由脂质核和外脂质膜构成的隐形脂质纳米胶囊,其中所述脂质核在室温为液态或半液态,而所述脂质膜包括至少一种实质上为脂质的亲水性表面活性剂、至少一种实质上为脂质的亲脂性表面活性剂和至少一种聚乙二醇的两亲衍生物,其中聚乙二醇组分的摩尔质量大于或等于100g/mol,优选为大于或等于2000g/mol,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所述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活性成分载体的应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涉及如下的纳米胶囊,其作为活性成分的载体能够用于实体癌性肿瘤或循环系统癌性肿瘤的治疗,显示出与溶液中游离药物相比较减少的毒性,显示出对其施加的宿主的免疫系统的隐形性质,而且不仅有进行外渗进入肿瘤的能力,还有在其中释放内含物的能力。有利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个新颖载体是脂质纳米胶囊的可注射胶质悬浮体形式,该胶囊的表面上带有结合了聚乙二醇分子的磷脂分子。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合成这些隐形脂质纳米胶囊的方法,尤其是将载有聚乙二醇基团的所述分子插入到预先形成的纳米胶囊的脂质膜的方法。最后,本专利技术同时涉及由所述载体能够得到的应用,该载体是用于通过血液传输活性成分,尤其是用于治疗人类实体或循环系统肿瘤,还用于炎症或其他任何观察到的血管渗透性增加的病理情况(炎症区域、传染区域)的治疗。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多种含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纳米胶囊的药物组合物。首先,术语“载体”用于表示,例如,在其投药的机体中,可以使分子,尤其是如药品的活性成分运输和传送的任何化学实体。此外,术语“胶质”用于表示液相中元素分子小于1微米的固体元素的任何稳定分散体。术语“隐形”用来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载体来表示纳米胶囊的能力,该能力为不会被其投药的宿主的免疫系统发觉及随后的螯合和/或降解,或几乎不被察觉及随后的螯合和/或降解,和/或被察觉及随后稍晚的螯合和/或降解。术语“外渗”用来表示物体从血液区室出来的出口。这个出口通过切向对向毛细血管轴的孔或“穿孔”出现的。这个现象只能从特定器官,例如肾或肝的有孔的毛细管,尤其是脑外的实体肿瘤和其血管显示增长的渗透性的发炎或传染组织中观察出来。术语“纳米胶囊”用于描述直径小于300nm的小球,其包括在室温下在一定程度上刚性的环壁以及中心组分或核,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核包含脂肪物质。术语“两亲”用来描述带有对本质上为疏水性的物质有亲和力的基团且对本质上为亲水性的物质有亲和力的基团的分子。最后“mol%”表示摩尔百分比,术语“活性成分”表示药物活性成分。本专利技术目的的隐形脂质纳米胶囊主要由脂质核和外脂质膜组成,其中脂质核在室温为液态或半液态,脂质膜包括至少一种实质上为脂质的亲水性表面活性剂、至少一种实质上为脂质的亲脂性表面活性剂和至少一种聚乙二醇的两亲衍生物,其中的聚乙二醇组分摩尔质量大于或等于1000g/mol,优选为大于或等于2000g/mol。“聚乙二醇化(pegylated)”两亲衍生物有助于给纳米胶囊带来隐形性质。有利地,纳米胶囊的核可以使多数分子,尤为特别的是实质上为亲脂性的活性成分,如以溶解或分散状态传送的抗癌药物结合和传输。从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纳米胶囊具有在一段持续的时间周期,在血液系统,尤为特别的是在间质性介质缘的肿瘤中携带抗癌药物的能力。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纳米胶囊有足够长的血液循环时间,以使其与循环系统肿瘤细胞进行反应,以及在实体肿瘤中进行更多外渗。“实体”肿瘤由被血液循环灌流的实体块或组织中组织起来的肿瘤细胞构成。带孔毛细管的网状结构灌流许多肿瘤。因而这些毛细管有多种类型的孔,依据孔的大小,可以使实体元素通过血液区室。在肿瘤脉管基膜的皮下细胞之间的穿孔大小是从一个到另一个肿瘤变化的。但是,尺寸小于300nm的胶质粒子能够在许多肿瘤中进行外渗。此外,由于肿瘤的差的淋巴引流,胶体粒子到肿瘤的间质性介质的渗透渗透作用与增强的停滞效应结合。这个叫作EPR(增强渗透性和停滞效应)的双重现象可能实现以胶质载体系统为基础的抗肿瘤治疗的发展。尤其是,相对于从健康组织中观察到的,EPR可以使肿瘤周围的胶质粒子和微分子有较长的持续累积。因此,为了形成想要传输活性成分的胶质载体来开发了EPR现象。然而,为了使其真实活性,这样的载体在被宿主免疫系统发现及摧毁前,必须在血液区室中循环足够长的时间。因此,免疫系统的特定效应物,尤其是巨噬细胞会快速发现非隐形的胶质物体,使其不能以足够的活性量到达肿瘤。事实上,巨噬细胞是构成免疫系统最重要成分之一,并且在从血液循环中去除包括脂质体和其他胶质粒子的外来粒子中起主导作用。公认为用于表示此组循环和沉积的单核细胞,其构成涉及捕获纳米粒子的非特异性预防系统的表述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MPS)是为了。在分子层面,注射后粒子的清除分两步在粒子表面,血清蛋白(或“调理素”)沉积的调理素作用,其后是由巨噬细胞识别和捕获调理后的粒子。带有亲水性和弹性聚合物,通常是聚乙二醇类的纳米粒子表面的修改使其得到空间保护来阻止调理素到达粒子表面,并且通过MPS细胞使其消除作用产生。依据链的长度及其密度给予隐形性质的高分子链的活性性。因此,莫里等人(FEBS Lett.,284263,1991)进行了磷脂的对比研究,该磷脂含有在200nm脂质体表面存在的PEG750,2000和5000g/mol的链。在相同的摩尔百分比下,证明PEG750在体外在给予对抗调理素作用的空间保护方面完全无效。另一方面,最长的PEG链显示出对抗调理素作用的活性性,该性质与其链长有关。这个体外的行为是与在对大鼠进行静脉内注射之后的脂质体的半衰期有关联的,其是PEG750,PEG2000和PEG3000分别为小于30分钟,大约2个小时和大于3个小时。其他的研究(Allen等人,BBA,106629,1991)说明在1000g/mol以下,即使在纳米粒子表面,聚乙二醇链是饱和浓度,也不可以使其具有足够的空间保护,及因此的隐形性质。想要传输抗癌活性成分的隐形载体的设计不仅可能增加其治疗效果,从而还能确定在调理素作用现象和免疫系统方面的特定不可见性。此外,其血液半衰期的该增长(隐形效果的结果)还可以用来减少携带的活性成分的毒性,该活性成分将主要在肿瘤的间质组织中释放,在健康组织中的扩散非常有限。事实上,通常抗癌活性成分是尺寸小且尤为明显的在分裂细胞上显示高细胞毒性的分子。此外,其活性治疗浓度有时与血浆浓度区别不大,在该浓度下,变为对活性进行投药的机体有毒的。这种狭窄浓度界(narrow concentration window)需要使用载体以进行所述化合物的投药。隐形载体的使用可以使其在肿瘤间质组织里累积,并且在其中释放其活性物。由于累积作用,活性成分的肿瘤内浓度非常高,比使用常规载体和单独使用活性成分的浓度高很多(Allen,Trends,Pharm.Sci.,15215,1994)。因此,隐形胶质系统有可能使用更多剂量的抗癌药物,比起那些由于其高毒性而有可能单独使用活性成分投药的要好得多。纳米粒子在肿瘤中的累积及其导致的治疗效果取决于其从血液循环消除的半衰期。因此,常规类型或显示持续循环的调理素的不同配方通过其血液消除图和其在大鼠内肿瘤的累积的主要成分来进行比较(Gabizon A.and Papahadjopoulos D.,Proc.Natl.Acad.Sci.USA,856949,1988)。从而24小时后,半衰期为大约8小时的隐形配方在肿瘤内显示高于注射剂量10%的累积物。半衰期为稍微小于1小时的对比配方在肿瘤内显示的累积物比从隐形配方中观察到的要低得多。具体来说,24小时时,对比配方的肿瘤内浓度仅显示为隐形配方的肿瘤中测定的数量的4-16%。这些结果说明半衰期为1小时或少于1小时的配方在肿瘤中的累积很差。如脂质体或纳米粒子,即由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主要由脂质核和外脂质膜构成的隐形脂质纳米胶囊,其中脂质核在室温为液态或半液态,而且脂质膜包括至少一种实质上为脂质的亲水性表面活性剂、至少一种实质上为脂质的亲脂性表面活性剂和至少一种聚乙二醇的两亲衍生物,其中的聚乙二醇组分摩尔质量大于或等于1000g/mol。

【技术特征摘要】
FR 2002-6-11 0207175;US 2002-9-9 60/421,1121.主要由脂质核和外脂质膜构成的隐形脂质纳米胶囊,其中脂质核在室温为液态或半液态,而且脂质膜包括至少一种实质上为脂质的亲水性表面活性剂、至少一种实质上为脂质的亲脂性表面活性剂和至少一种聚乙二醇的两亲衍生物,其中的聚乙二醇组分摩尔质量大于或等于1000g/mol。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脂质纳米胶囊,其中的聚乙二醇组分摩尔质量大于或等于2000g/mol。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隐形脂质纳米胶囊,其中所述的亲脂性表面活性剂是卵磷脂,其磷脂酰胆碱比例至少等于95%,优选高于99%。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隐形脂质纳米胶囊,其中所述的亲脂性表面活性剂具有至少等于25℃的凝胶/液态转换温度,优选高于37℃。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隐形脂质纳米胶囊,其中所述的亲脂性表面活性剂为含有至少16个碳原子的酰基链的磷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隐形脂质纳米胶囊,其中所述的亲脂性表面活性剂选自HSPC(氢化大豆磷脂酰胆碱)、DSPC(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和DPPC(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及其混合物。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隐形脂质纳米胶囊,其中所述的亲脂性表面活性剂占构成所述外脂质膜的分子的5-30mol%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隐形脂质纳米胶囊,其中所述的亲水性表面活性剂选自聚乙二醇烷基酯和聚乙二醇烷基醚,及其混合物。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隐形脂质纳米胶囊,其中所述的亲水性表面活性剂是含有15个聚乙二醇单元链的聚乙二醇-660 12-羟基硬脂酸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隐形脂质纳米胶囊,其中所述的亲水性表面活性剂在所述外脂质膜中占分子的60至90mol%之间,优选80mol%。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的隐形脂质纳米胶囊,其中所述的聚乙二醇的两亲衍生物包括可以粘附在所述外脂质膜里的疏水性成分和朝向所述外脂质膜,且在其表面提供亲水性质的聚乙二醇类的亲水性成分。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所述的隐形脂质纳米胶囊,其中所述的聚乙二醇的两亲衍生物选自可生物降解的磷脂质。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隐形脂质纳米胶囊,其中所述可生物降解的磷脂质选自DPPE-PEGx(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DSPE-PEGx(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DOPE-PEGx(二油酰基磷脂酰乙醇胺),和POPE-PEGx(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其中x大于或等于1000g/mol,及其混合物。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隐形脂质纳米胶囊,其中所述可生物降解的磷脂质选自DSPE-PEG2000、DSPE-PEG3000和DSPE-PEG5000,及其混合物。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任一所述的隐形脂质纳米胶囊,其中所述的聚乙二醇的两亲衍生物占构成所述外脂质膜的分子的0.5至12mol%之间,优选1至10mol%之间。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任一所述的隐形脂质纳米胶囊,其中所述主要的脂质核占所述纳米胶囊总重量的20至60重量%之间,优选为所述纳米胶囊总重量的25至50重量%之间。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任一所述的隐形脂质纳米胶囊,其中所述主要的脂质核由脂肪酸酯和/或甘油三酸酯和/或油类,和/或其混合物组成。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隐形脂质纳米胶囊,其中构成所述主要的脂质核的甘油三酸酯选自带有6至14个碳原子的中链甘油三酸酯、辛酸/癸酸甘油三酯、及其混合物。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隐形脂质纳米胶囊,其中构成所述主要的脂质核的脂肪酸酯选自具有8至18个碳原子的中链脂肪酸酯。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隐形脂质纳米胶囊,其中构成所述主要的脂质核的脂肪酸脂选自乙基棕榈酸酯、乙基油酸酯、乙基肉豆蔻酸酯、异丙基肉豆蔻酸酯、辛基月桂酰肉豆蔻酸酯、及其混合物。21.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任一所述的隐形脂质纳米胶囊,其直径在50至150nm之间,优选在80至120nm之间。22.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任一所述的隐形脂质纳米胶囊,其中所述外脂质膜的外表面是实质上亲水性的,主要的脂质核是实质上亲脂性的。23.根据权利要求1至22任一所述的隐形脂质纳米胶囊,在其表面上带有特定配体,该配体为其提供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瓦罗P戴尔马JC勒鲁
申请(专利权)人:爱的发制药集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