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客车座椅旋转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09130 阅读:2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客车座椅旋转机构,包括上支架、下支架和连接上、下支架的转盘,其中,转盘内设有上摩擦片、下摩擦片以及夹在上、下摩擦片之间的金属片,下支架的两端设置有弧形滑道,上支架的两端设置有可在滑道内滑动的滑轮。当座椅需要复位的时,只需给上支架一个作用力,以使上支架的滑轮进入下支架的滑道即可,此时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已属于复位范围,所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能够很容易的进行复位;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增大了复位的范围,所以一旦座椅复位后,就不会因车内晃动而使上支架与下支架分离,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机构在座椅复位后,稳定性高。(*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交通运输火车客运车厢设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轨道客车座椅旋转机构
技术介绍
为了方便人们的旅行,火车已经成为人们出门旅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通常情 况下,火车内部的座椅设计都是包括多个相邻的座位单元,同一个座位单元设有相对摆放 的两组座椅。在火车行驶中,这样的座位安排会使逆向火车行驶的方向而坐的旅客感觉非 常不舒服,而且还会有部分旅客因此而产生不良的影响,例如会产生眩晕、身体不适或呕吐 等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有一种技术采用了座椅旋转机构解决了此问题。 请参见图1和图2所示,该旋转机构包括上支架102、下支架103和连接上、下支架的转盘 IOI,其中,上支架102的两端设置有四个支点,下支架103的两端设置有四个支点座,且上 支架102的四个支点与下支架103的四个支点座的位置相对应,座椅旋转过程是通过转盘 101内的上、下两层摩擦片与夹在中间的金属片相互摩擦来实现旋转功能的,上支架102的 四个支点与下支架103的四个支点座用于限位。 但是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点 在复位状态下,上支架的支点与下支架的支点座的位置是相对应的。当调整座椅 方向的时候,上支架进行旋转,支点与支点座分离,即上支架与下支架分离,由于上支架自 身的重力关系,导致上支架下沉,支点的下表面与支点座的上表面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如果 使支点与支点座再次复位,则需要给上支架一个横向的作用力。如果所给的力度过小,则 不足以进行复位;如果所给的力度过大,则很容易由于惯性的原因,以使支点与支点座复位 后,支点与支点座再次分离,所以支点与支点座之间不容易进行复位。另外,火车上难免会 出现晃动与抖动的情况,由于车内的晃动,很可能使原本复位的支点与支点座再次分离,所 以即使是座椅复位后,稳定性也很差。其主要原因在于四个支点与四个支点座的接触面小, 平面可移动的自由度高,导致支点与支点座之间的位置不容易对应上,即使是对应上后,也 容易由于外因而脱离,从而导致复位后的座椅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座椅复位方便,且座椅复位后稳定性高的轨道 客车座椅旋转机构。 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种轨道客车座椅旋转机构,包括上支架、下支架和连接上、下支架的转盘,其中,所述转盘内设有上摩擦片、下摩擦片以及夹在上、下摩擦片之间的金属片,所述下支架的两端设置有弧形滑道,所述上支架的两端设置有可在所述滑道内滑动的滑轮。 优选地,在上述轨道客 座椅旋转机构中,所述上支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2个滑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和特点 本技术的结构能够很好的解决座椅复位难,且座椅复位后稳定性差的难题。由于下支架的两端设置有弧形滑道,并且上支架的两端设置有可在滑道内滑动的滑轮,所以当座椅需要复位的时,只需给上支架一个作用力,以使上支架的滑轮进入下支架的滑道即可,此时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已属于复位范围,所以本技术的结构能够很容易的进行复位,以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座椅复位难的问题;另外,火车在晃动时,上支架可能不在晃动前的位置,但上支架的滑轮始终在下支架的滑道上,所以无论火车怎样晃动,都不会使上支架与下支架分离,由于本技术的结构增大了复位的范围,所以一旦座椅复位后,就不会因车内晃动而使上支架与下支架分离,因此本技术的机构在座椅复位后,稳定性高,以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复位后的座椅稳定性差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上支架正视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下支架正视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轨道客车座椅旋转机构的正视图; 图8为图7的俯视图; 图9为轨道客车座椅旋转机构的旋转过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3至图9所示, 一种轨道客车座椅旋转机构,包括上支架201、下支架203 和连接上、下支架的转盘,其中,转盘内设有上摩擦片、下摩擦片以及夹在上、下摩擦片之间 的金属片,下支架203的两端设置有弧形滑道204,上支架201的两端设置有可在滑道内滑 动的滑轮202。由于下支架203的两端设置有弧形滑道204,并且上支架201的两端设置 有可在滑道204内滑动的滑轮202,所以当座椅需要复位的时,只需给上支架201 —个作用 力,以使上支架201的滑轮202进入下支架203的滑道204即可,此时上支架201与下支架 203之间已属于复位范围,所以本技术的结构能够很容易的进行复位,以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座椅复位难的问题;另外,火车在晃动时,上支架201可能不在晃动前的位置,但上 支架201的滑轮202始终在下支架203的滑道204上,所以无论火车怎样晃动,都不会使上 支架201与下支架203分离,由于本技术的结构增大了复位的范围,所以一旦座椅复位 后,就不会因车内晃动而使上支架201与下支架203分离,因此本技术的机构在座椅复 位后,稳定性高,以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复位后的座椅稳定性差的问题。 在图3至图9的实施例中,上支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2个滑轮202,此种结构为优 选实施例,但滑轮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删,只要能够增大上支架 201与下支架203的复位范围即可。 在现有技术中,上、下摩擦片均采用尼龙材料制成,此种材料易老化、磨损,并且受使用环境影响较大,转动灵活性相对较低。因此,在图3至图9的实施例中,上、下摩擦片均采用igus(中文名称易格斯)材料制成,此种材料由于摩擦系数低、耐磨性良好、化学抗性好和使用温度范围大,所以具有超长的使用寿命,特别适合于本技术。 需要说明的是,图3至图9所示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所介绍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完全可以设计出更多的实施例,因此不在此处赘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权利要求一种轨道客车座椅旋转机构,包括上支架、下支架和连接上、下支架的转盘,其中,所述转盘内设有上摩擦片、下摩擦片以及夹在上、下摩擦片之间的金属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的两端设置有弧形滑道,所述上支架的两端设置有可在所述滑道内滑动的滑轮。2. 根据权利要求1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道客车座椅旋转机构,包括上支架、下支架和连接上、下支架的转盘,其中,所述转盘内设有上摩擦片、下摩擦片以及夹在上、下摩擦片之间的金属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的两端设置有弧形滑道,所述上支架的两端设置有可在所述滑道内滑动的滑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艳龙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长客金豆客车座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