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扶手防惯性解锁机构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48665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8 0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座椅扶手防惯性解锁机构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所述解锁机构包括固定钣金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重力锁和第二重力锁;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固定钣金件的一侧,第一重力锁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固定钣金件的一侧;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固定钣金件的另一侧,第二重力锁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固定钣金件的另一侧;当座椅扶手防惯性解锁机构产生惯性力时,第一重力锁与第一连杆啮合,第二重力锁与第二连杆啮合。所述汽车座椅包括如上所述的座椅扶手防惯性解锁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运用较简单的重力锁,简化了防解锁机构,在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时,也能保证其功能的实现,保护乘客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座椅扶手主动式防惯性解锁机构,特别涉及一种座椅扶手防惯性解锁机构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当前的低成本座椅扶手主要依靠扶手与靠背之间的静摩擦力来防止扶手翻转。但是,随着扶手的复杂度及重量的提升,其扶手自身的惯性力变大,相应的解锁方式越发不可靠,这种情况对乘客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目前,高成本的座椅扶手一般会运用手动式解锁机构来锁止扶手,但是其成本较高,而且结构复杂,对装配工序有较大的考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扶手解锁方式可靠性差的缺陷,提供一种座椅扶手防惯性解锁机构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座椅扶手防惯性解锁机构,其特点在于,所述座椅扶手防惯性解锁机构包括固定钣金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重力锁和第二重力锁;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钣金件的一侧,所述第一重力锁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钣金件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钣金件的另一侧,所述第二重力锁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钣金件的另一侧;当所述座椅扶手防惯性解锁机构产生惯性力时,所述第一重力锁与所述第一连杆啮合,所述第二重力锁与所述第二连杆啮合。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固定钣金件连接的一端呈钩状,所述第一重力锁的另一端呈钩状,且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重力锁的另一端形状相匹配。较佳地,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固定钣金件连接的一端呈钩状,所述第二重力锁的另一端呈钩状,且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重力锁的另一端形状相匹配。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固定钣金件之间采用铆钉连接。较佳地,所述第一重力锁和所述第二重力锁与所述固定钣金件之间采用铆钉连接。较佳地,所述固定钣金件呈L型。一种汽车座椅,其特点在于,所述汽车座椅包括如上所述的座椅扶手防惯性解锁机构,所述固定钣金件安装在所述汽车座椅上,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汽车座椅的扶手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汽车座椅的扶手连接。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座椅扶手防惯性解锁机构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运用较简单的重力锁,简化了防解锁机构,在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时,也能保证其功能的实现,保护乘客的安全。附图说明本技术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图1为本技术座椅扶手防惯性解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座椅扶手防惯性解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汽车座椅在正常关闭状态下,座椅扶手防惯性解锁机构与扶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汽车座椅在正常开启状态下,座椅扶手防惯性解锁机构与扶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汽车座椅在受到急刹或前撞情况时,座椅扶手防惯性解锁机构与扶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现在将详细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现在将详细参考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在所有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此外,尽管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技术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术语可能是申请人按他或她的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在本文的描述的相关部分中说明。此外,要求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还要通过每个术语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座椅扶手防惯性解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座椅扶手防惯性解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汽车座椅在正常关闭状态下,座椅扶手防惯性解锁机构与扶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汽车座椅在正常开启状态下,座椅扶手防惯性解锁机构与扶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汽车座椅在受到急刹或前撞情况时,座椅扶手防惯性解锁机构与扶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扶手防惯性解锁机构10,其包括固定钣金件11、第一连杆12、第二连杆13、第一重力锁14和第二重力锁15,将第一连杆1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固定钣金件11的一侧,第一重力锁14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固定钣金件11的一侧,将第二连杆13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固定钣金件11的另一侧,第二重力锁15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固定钣金件11的另一侧。当座椅扶手防惯性解锁机构10产生惯性力时,第一重力锁14与第一连杆12啮合,第二重力锁15与第二连杆13啮合。优选地,第一连杆12与固定钣金件11连接的一端呈钩状,第一重力锁14的另一端呈钩状,且第一连杆12的一端与第一重力锁14的另一端形状相匹配。同理,第二连杆13与固定钣金件11连接的一端呈钩状,第二重力锁14的另一端呈钩状,且第二连杆13的一端与第二重力锁15的另一端形状相匹配。进一步地,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与固定钣金件11之间采用铆钉连接。第一重力锁14和第二重力锁15与固定钣金件11之间采用铆钉连接。特别地,固定钣金件11呈L型。此外,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座椅扶手防惯性解锁机构10,固定钣金件11安装在汽车座椅上,第一连杆12的另一端与所述汽车座椅的扶手20连接,第二连杆13的另一端与所述汽车座椅的扶手20连接。根据上述结构,座椅扶手防惯性解锁机构10左右对称地设置在汽车座椅两侧的扶手20上,第一连杆12、第二连杆13、第一重力锁14和第二重力锁15组成四连杆机构连接扶手20与固定钣金件11。当车辆急刹,前撞或者受到任何反向加速度时,扶手及机构会产生较大的惯性力,此时第一重力锁14会首先因惯性力绕铆钉旋转与第一连杆12啮合。若惯性力较大,则第二重力锁15会在第一重力锁14锁止第一连杆12之后,也会因惯性力锁止第二连杆13,实现双重锁止。这样可以实现锁止连杆,防止扶手翻倒。在惯性作用结束后,第一重力锁14和第二重力锁15会因自身的重力回位,解除锁止,使得扶手20恢复翻转功能。综上所述,本技术座椅扶手防惯性解锁机构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运用较简单的重力锁,简化了防解锁机构,在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时,也能保证其功能的实现,保护乘客的安全。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扶手防惯性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扶手防惯性解锁机构包括固定钣金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重力锁和第二重力锁;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钣金件的一侧,所述第一重力锁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钣金件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钣金件的另一侧,所述第二重力锁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钣金件的另一侧;当所述座椅扶手防惯性解锁机构产生惯性力时,所述第一重力锁与所述第一连杆啮合,所述第二重力锁与所述第二连杆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扶手防惯性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扶手防惯性解锁机构包括固定钣金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重力锁和第二重力锁;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钣金件的一侧,所述第一重力锁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钣金件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钣金件的另一侧,所述第二重力锁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钣金件的另一侧;当所述座椅扶手防惯性解锁机构产生惯性力时,所述第一重力锁与所述第一连杆啮合,所述第二重力锁与所述第二连杆啮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扶手防惯性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固定钣金件连接的一端呈钩状,所述第一重力锁的另一端呈钩状,且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重力锁的另一端形状相匹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扶手防惯性解锁机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峰方俊杰金贝利
申请(专利权)人:佛吉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