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座椅旋转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09131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客车座椅旋转机构,包括:上支架、下支架和设置在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的转盘,所述转盘具体为:转盘上半部分、转盘下半部分和滚珠;所述转盘上半部分固定设置在上支架上;所述转盘下半部分固定设置在下支架上;所述转盘上半部分和所述转盘下半部分之间设置有滚道;所述滚珠设置在所述滚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将滚珠代替摩擦片,当转动座椅时,即上支架转动,由于转盘上半部分固定安装在上支架上,所以上支架和转盘上半部分一起转动,由转盘上半部分和转盘下半部分共同组成的滚道里面设置有滚珠,因为滚动摩擦远远小于滑动摩擦,所以由滚珠代替摩擦片使得转盘转动更加灵活而且寿命长。(*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客车座椅制造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客车座椅旋转机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旅游业的迅 速发展,高等级公路的兴建,以及动车组的出现,各旅游公司、出租汽车公司及宾馆饭店等 部门迫切需要豪华、舒适、性能优良和安全可靠的客车。在客车上,座椅是将乘员与车身联 系在一起的重要内饰部件,它直接影响到整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坐火车旅行时,乘客常常会因为购买到逆向的座位而感到头晕,因为动车组列车 的最高时速可达250公里,在如此高速行进的车辆上如果逆向观看外景,大多数的乘客会 感到头晕。 所以出现了可以旋转的座椅,旋转的座椅可以使的原本背对背的两个人也可以面 对面地聊天了 ,而且顺向行驶时,可缓解乘客头晕现象,能让所有乘客都能够"顺向"休息。 图1示出的为现有的座椅旋转机构,其中101为支点,201为支点座,3为转盘,其 中转盘3为两层摩擦片与夹在中间的金属片构成,座椅靠转盘3上下摩擦片相互摩擦来实 现旋转功能,摩擦片容易老化、磨损,转动灵活性相对较低。另外,座椅两端设有四个支点 101和支点座201进行限位,由于座椅自身的重力作用,使得座椅在转过支点座201后,会出 现下沉的现象,所以必须使用大力才能将座椅复位,由于仅仅通过两端的四个支点很难控 制间隙,所以在使用很大力时,支点便会越过支点座,而无法复位,因此座椅稳定性差、晃动 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客车座椅旋转机构,以解决原有座椅稳定性差、 晃动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种客车座椅旋转机构,包括上支架、下支架和设置在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的转盘,所述转盘具体为转盘上半部分、转盘下半部分和滚珠; 所述转盘上半部分固定设置在上支架上; 所述转盘下半部分固定设置在下支架上; 所述转盘上半部分和所述转盘下半部分之间设置有滚道; 所述滚珠设置在所述滚道内。 优选的,上述旋转机构,还包括弧形滑道和滚轮; 所述弧形滑道设置在所述下支架的两端,且在下支架每端至少设置一个; 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上支架的两端且和所述弧形滑道相配合。 优选的,上述旋转机构,所述滚轮在下支架每端设置两个。 优选的,上述旋转机构,还包括圆盘; 所述圆盘和所述转盘下半部分连接,且其上设置有圆孔; 竖直方向上,所述圆盘的位置高于所述转盘上半部分的位置。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将滚珠代替摩擦片,当转 动座椅时,即上支架转动,由于转盘上半部分固定安装在上支架上,所以上支架和转盘上半 部分一起转动,由转盘上半部分和转盘下半部分共同组成的滚道里面设置有滚珠,因为滚 动摩擦远远小于滑动摩擦,所以由滚珠代替摩擦片使得转盘转动更加灵活而且寿命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客车座椅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客车座椅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盘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客车座椅旋转机构旋转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客车座椅旋转机构,以解决原有座椅稳定性差、晃动较大 的问题。 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基本思想为通过设置在所述下支架的两端的弧形滑 道和设置在所述上支架两端且和弧形滑道相配合的滚轮,有效的避免了由于转盘存在间隙 而导致的稳定性差、晃动较大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2,图3,图4,图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客车座椅旋转机构的 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盘结构示意图;图5 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客车座椅旋转机构旋转状态示意图。 其中1为上支架,2为下支架,3为转盘,4为弧形滑道,5为滚轮,6为圆盘,31为转 盘上半部分,32为转盘下半部分,33为滚珠。 本技术包括上支架1、下支架2和设置在所述上支架1和下支架2之间的转盘 3,由于转盘中的摩擦片容易老化和磨损,受使用环境影响(温度)较大,转动灵活性相对较 低;所以为了进一步优化本方案,本技术对转盘3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转盘3包括,转 盘上半部分31、转盘下半部分32和滚珠33,所述转盘上半部分31固定设置在上支架1上; 所述转盘下半部分32固定设置在下支架2上;所述转盘上半部分31和所述转盘下半部分32之间设置有滚道;所述滚珠33设置在所述滚道内。当转动座椅时,即上支架1转动,由 于转盘上半部分31固定安装在上支架1上,所以上支架和转盘上半部分31 —起转动,由转 盘上半部分31和转盘下半部分32共同组成的滚道里面设置有滚珠33,因为滚动摩擦远远 小于滑动摩擦,所以由滚珠代替摩擦片使得转盘转动更加灵活而且寿命长。 为了进一步使得本技术避免由于转盘存在间隙而出现晃动的现象,本实用新 型添加了至少两个弧形滑道4和至少四个滚轮5,该弧形滑道4设置在所述下支架2的两 端,且在下支架每端至少设置一个;所述滚轮5设置在所述上支架的两端且和所述弧形滑 道4相配合,且在下支架2每端至少设置两个。 通过滑道和滚轮的配合,使得若使用加大的力推动座椅,由于和滚轮配合的是一 个滑道而不是一个支点,即便存在惯性,也不会滑出滑道之外,所以会因为由于座椅下沉而 复位困难。 为了进一步使得转盘更加稳定,在旋转机构上设置了圆盘6,该圆盘6和转盘下半 部分连接(如可以通过螺栓和双头螺柱等将而者连接在一起),且其上设置有圆孔(通过该 圆孔将转盘上半部分固定在上支架上,若不设置此圆孔,则无法固定转盘上半部分);竖直 方向上,所述圆盘的位置高于所述转盘上半部分的位置。(正是由于圆盘位置高于转盘上半 部分的位置,才使得在抬起转盘时,会受到圆盘高处位置的干涉)。 能够保证在抬起上支架1时,转盘上半部分和转盘下半部分不会脱离,当抬起上支架(座椅)时,转盘上半部分也会受向上的力,但是由于设置了圆盘6,圆盘6会干涉转盘上半部分向上移动,所以保证了转盘上半部分和转盘下半部分不会脱离。 图5示出的为旋转机构旋转状态下的示意图,当座椅转动时四个滚轮在滑道内滚动,当座椅复位时四个滚轮全部在滑道内,避免座椅前后、左右晃动。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 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 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 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客车座椅旋转机构,包括:上支架、下支架和设置在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的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具体为:转盘上半部分、转盘下半部分和滚珠;  所述转盘上半部分固定设置在上支架上;  所述转盘下半部分固定设置在下支架上;  所述转盘上半部分和所述转盘下半部分之间设置有滚道;  所述滚珠设置在所述滚道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艳龙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长客金豆客车座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