肟酯化合物和使用它们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08586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高敏感性的肟酯化合物作为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光聚合引发剂。将下述通式(I)所示的(式中,各符号如说明书所定义)肟酯化合物作为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光聚合引发剂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型的肟酯化合物和使用这些化合物的光聚合引发剂,以及含有这些 化合物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
技术介绍
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主要包含具有烯键式不饱和键的聚合性化合物和光聚合引发 齐U,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通常可以通过进行紫外线照射而固化。为了聚合固化,必需的是与之适合的光聚合引发剂,通过进行紫外线照射,使得光 聚合引发剂产生活性自由基,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发生反应而聚合。根据聚合,作为用于得到微细线路等的光源,主要使用365nm或405nm的光。并 且,由于通过使用对短波长光源具有敏感性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可以进行微细印刷等,故 特别期待对365nm、405nm的光源具有优异敏感性的光聚合引发剂。这些对短波长的光源具有敏感性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可以在光固化性油墨、感光 性印刷版、干膜抗蚀剂(K,4 7 O A > 7 7卜)、滤色器等各种领域中使用。专利文献1 4中记载了肟酯衍生物,已知这些肟酯衍生物可以用作光聚合引发 剂。另外,在专利文献5和6中,记载了敏感性更高的0-酰基肟光引发剂。但是,这些 0-酰基肟光引发剂作为以365nm、405nm为光源的光聚合引发剂,仍无法满足要求,更高敏 感性的光聚合弓I发剂受到期待。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美国专利第3558309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 美国专利第4255513号说明书专利文献3 美国专利第4590145号说明书专利文献4 美国专利第4202697号说明书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2000-80068号公报专利文献6 日本特开2001-23384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迄今为止的肟酯系光聚合引发剂在365nm和405nm没有大的吸收,不能充分地得 到所需要的敏感性,所以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该问题而进行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得到与现有的光聚合弓I发剂相比,在365nm和405nm处具 有更大的光吸收能力,且敏感性高的光聚合引发剂,以及得到含有该光聚合引发剂的感光 性树脂组合物。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含有下述通式⑴所示的新型肟酯化合物和含有该化合物的光 聚合引发剂,而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通式(I)所示的肟酯化合物,使用该化合物的光聚合引发剂,以及含有其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formula>(式中,RpR2分别表示甲基、乙基,R3表示甲基、苯基,Ar表示键或亚苯基、亚萘基、 亚噻吩基)。本专利技术的肟酯化合物的感光性、分辨力(解像性)、经时稳定性优异,特别是365nm 和405nm处的吸光度比迄今为止的更高,有利于用作使用i线为光源的光聚合引发剂、或用 作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肟酯化合物、使用该化合物的光聚合引发剂、以及含有其的感光 性树脂组合物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通式⑴所示的化合物,特别是以下述为特征的化合物,即,式中队、 R2分别表示甲基、乙基,R3表示甲基、苯基,Ar表示键、亚苯基、亚萘基、亚噻吩基。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肟酯化合物中,从得到良好的感光性、分辨力、经时稳定性方面 出发,上述通式(I)中特别优选R1具有乙基,R2具有甲基,R3具有甲基,Ar具有亚苯基、亚 噻吩基的化合物。为了得到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中间体的肟,通常以下所示的反应是理想的。可以将醛或酮与盐酸羟胺,在如醋酸钠或吡啶的碱的存在下,在如乙醇的极性溶 剂中进行反应而合成。上述通式(I)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肟酯化合物通常可以如下制备。首先,将下述通式(II)所示的咔唑系化合物,<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formula>(R1表示甲基、乙基)和下述通式(III)、<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formula>(Ar表示键、亚苯基、亚萘基、亚噻吩基)以及下述通式(IV)所示的酰氯化物,<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formula>(R2表示甲基、乙基)在如氯化铝的金属氯化物的存在下反应,得到下述通式(V)所示的酰化物,<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formula>(式中,RpIVAr如上述所定义)。接着,通过将上述通式(V)在盐酸羟胺、吡啶等碱的存在下进行反应,得到下述通 式(VI所示的肟化合物,<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formula>(式中,HAr如上述所定义)。接着,使上述通式(VI)和下述通式(VII)所示的酰氯化物等反应,<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formula>(R3表示甲基、乙基)得到下述通式(I)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肟酯化合物,<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formula>(式中,RpIVRyAr如上述所定义)。本专利技术的肟酯化合物适合用作具有能够自由基聚合的烯键式不饱和键的化合物 的光聚合引发剂。接着,对本专利技术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进行说明。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是在具有烯键式不饱和键的化合物、粘合剂等中含有本专利技术的光聚合引发剂而成的成分。另外,根据需要,可以通过混合热聚合抑制剂或者增塑剂等添加 剂而调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具有烯键式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可以列举出例如不饱和羧酸、不 饱和羧酸与脂肪族多羟基化合物的酯、不饱和羧酸与芳香族多羟基化合物的酯、由不饱和 羧酸和多元羧酸以及多羟基化合物的酯化反应得到的酯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不饱和羧酸与脂肪族多羟基化合物的酯,可以列举出例如乙二醇二 丙烯酸酯、三甘醇二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 四醇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 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甘油丙烯酸酯等丙烯酸酯,三甘醇二甲基丙 烯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 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 酯、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等甲基丙烯酸酯,脂肪族多羟 基化合物的衣康酸酯、巴豆酸酯、马来酸酯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不饱和羧酸与芳香族多羟基化合物的酯,可以列举出例如氢醌二丙 烯酸酯、氢醌二甲基丙烯酸酯、间苯二酚二丙烯酸酯、间苯二酚二甲基丙烯酸酯等。作为由不饱和羧酸与多元羧酸、多羟基化合物的酯化反应得到的酯,可以列举出 例如丙烯酸_邻苯二甲酸_乙二醇的缩合物、丙烯酸_马来酸_ 二甘醇的缩合物、甲基丙烯 酸_对苯二甲酸_季戊四醇的缩合物、丙烯酸_己二酸_ 丁二醇_甘油的缩合物等。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具有烯键式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的其它例子,可以列举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下述通式(Ⅰ)所示的肟酯化合物,  (Ⅰ)  式中,R↓[1]、R↓[2]分别表示甲基、乙基,R↓[3]表示甲基、苯基,Ar表示键或亚苯基、亚萘基、亚噻吩基。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口裕士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本化学工业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