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颖的能拮抗人类趋化因子受体4(简称hCCR4)的三取代手性Y-内 酰胺类衍生物,这些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含上述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以及所述化合物用 于制备治疗和/或预防hCCR4介导的疾病或病症的药物的用途。
技术介绍
CCR4(趋化因子受体4,Chemokine Rec印tor 4)是1995年由Christine A.Power 等首先发现的(Christine AP等J. Biol. Chem. 1995, 270 (8) :19495-19500),属于趋化因 子受体(CCR)家族成员之一,是7次跨膜的G-蛋白偶联受体。它有两个天然存在的特异 性配体MDC (Macrophage-derive chemokine)禾口 TARC (thymus andactivation regulated chemokine) (Sadatoshi Maeda等 Veterinarylmmunology and Immunopathology 2002(90) :145-154)。最新发现的趋化素样因子l(Chemokine-like factor l ...
【技术保护点】
通式Ⅰ化合物, *** Ⅰ 其中: R↓[1]选自:包含1至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包含5至10个原子的芳香碳环、芳香杂环、芳香稠环或芳香杂稠环;其中所述的芳香碳环、芳香杂环、芳香稠环或芳香杂稠环任选被选自以下的取代基单或多取代:卤素、腈基、三氟甲基、三氟甲氧基、羟基、硝基、羧烷基、烷氧羰基、烷氧羰基烷基、羧酰氨、羧酰氨基烷基、烷基、环烷基、烷硫基、烷基亚磺酰基、烷基磺酰基、氨磺酰基、脒基、氰基、氨基、酰氨基、烷氨基、二烷氨基、烷氨基烷基; R↓[2]选自:包含C↓[1]-C↓[6]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包含1至2个选自O、N或S原子的C↓[1]-C↓[6]直 ...
【技术特征摘要】
通式I化合物,其中R1选自包含1至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包含5至10个原子的芳香碳环、芳香杂环、芳香稠环或芳香杂稠环;其中所述的芳香碳环、芳香杂环、芳香稠环或芳香杂稠环任选被选自以下的取代基单或多取代卤素、腈基、三氟甲基、三氟甲氧基、羟基、硝基、羧烷基、烷氧羰基、烷氧羰基烷基、羧酰氨、羧酰氨基烷基、烷基、环烷基、烷硫基、烷基亚磺酰基、烷基磺酰基、氨磺酰基、脒基、氰基、氨基、酰氨基、烷氨基、二烷氨基、烷氨基烷基;R2选自包含C1-C6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包含1至2个选自O、N或S原子的C1-C6直链或支链烷基,包含4至8个碳原子的饱和环,包含4至8个碳原子的芳香碳环,包含1至2个选自O、N或S原子的五至八元饱和杂环,包含1至2个选自O、N或S原子的五至八元芳香杂环或芳香杂稠环,吡咯烷酮基、吡咯烷基、哌啶基、吗啉基、唑咪烷基、烷氧基、任选取代的氨基;其中所述的芳香碳环、芳香杂环或芳香杂稠环任选被选自以下的取代基单或多取代卤素、腈基、三氟甲基、三氟甲氧基、羟基、硝基、羧烷基、烷氧羰基、烷氧羰基烷基、羧酰氨、羧酰氨基烷基、烷基、环烷基、烷硫基、烷基亚磺酰基、烷基磺酰基、氨磺酰基、脒基、氰基、氨基、酰氨基、烷氨基、二烷氨基、烷氨基烷基;X和Y各自独立地选自NH和O;n是1或2;m是0、1、2或3;P选自包含1至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饱和环烷基,含有一个杂原子的饱和环烷基,或含有5至7个碳原子的芳香环,Ar是芳香碳环或者包含1至4个选自O、N或S原子的芳香杂环;其中所述的环可以是单-、二-或三-环,每个环由5至6个原子组成;并且所述的芳香碳环或芳香杂环任选被1至5个选自以下的取代基取代卤素、硝基、羟基、羟甲基、三氟甲基、三氟甲氧基、C1-C6直链或支链烷基、C2-C6直链或支链烯基、C1-C4烷氧基、C2-C4烯氧基、苯氧基、苄氧基、羧基或氨基,其消旋体或旋光异构体,及其药学可接受的盐和溶剂合物。F2008101802042C0000011.tif2. 权利要求l的化合物,其中所述的芳香碳环选自苯、萘、蒽、菲、茚、芴、苊。3. 权利要求l的化合物,其中所述的芳香杂环选自吡啶、吡咯、呋喃、噻吩、吡唑、咪 唑、噻唑、噁唑、异噁唑、喷哚、苯并呋喃、苯并咪唑、咔唑、魅嗪、嘧啶、妣嗪、喹啉、异喹啉、嘌 呤、吩噻嗪、吩噁嗪。4. 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的化合物,其选自a (R) - {[ (2-甲基-3-氯)苯基]氨甲酰基甲基} - y (R) - (4-溴苯基)_N_ {[3_ (2-氧 代_吡咯烷-1-基)丙基]氨甲酰基甲基} _ y _内酰胺;乙丙丁丁a (R)-啶_4-基)a (R)-啉_4-基)a (R)-啶-l-基)a (R)-代_吡咯烷a (R)-啶_4-基)a (R)-啶-l-基)a (R)-烷_1_基)a (R)-基)丙基]a (R)-基)-2,2-二a (R) 基]氨甲酰a (R) 基]氨甲酰a (R) 基)-l-甲基a (R)-丙基]氨甲'a (R)-甲基]十a (R)-酰基甲基)-a (R)-酰基甲基)-a (R)-酰基甲基)-a (R)-基甲基卜Ya (R)-甲酰基甲基a (R)-[(2-甲基-3-氯)苯基]氨甲酰基甲基} - y (R) - (4-溴苯基)-N- [ (1-苯基哌 [甲酰基甲基]-Y-内酰胺;[(2-甲基-3-氯)苯基]氨甲酰基甲基卜Y (R)-(4-溴苯基)-N-([2-(吗 基]氨甲酰基甲基卜Y-内酰胺;(4-三氟甲氧基苯基)氨甲酰基甲基]-Y (R)-(4-溴苯基)-N-([3-(哌 基]氨甲酰基甲基卜Y-内酰胺;(4-三氟甲氧基苯基)氨甲酰基甲基]-Y (R)-(4-溴苯基)-N-([3-(2-氧 -l-基)丙基]氨甲酰基甲基卜Y-内酰胺;(4-三氟甲氧基苯基)氨甲酰基甲基]-Y (R)-(4-溴苯基)-N-[(l-苯基哌 [甲酰基甲基]-Y-内酰胺;(4-三氟甲氧基苯基)氨甲酰基甲基]-Y (R)-(4-溴苯基)-N-([4-(哌 基]氨甲酰基甲基卜Y-内酰胺;(4-三氟甲氧基苯基)氨甲酰基甲基]-Y (R)-(4-溴苯基)-N-([4-(妣咯 基]氨甲酰基甲基卜Y-内酰胺;(4-三氟甲氧基苯基)氨甲酰基甲基]_ Y (R) _ (4-溴苯基)-N- {[3-(异丙氧 l甲酰基甲基卜Y-内酰胺;(4-三氟甲氧基苯基)氨甲酰基甲基]-Y (R)-(4-溴苯基)-N-H[3-(二甲氨 甲基]丙基}氨甲酰基甲基卜Y-内酰胺;(4-三氟甲氧基苯基)氨甲酰基甲基]_ Y (R) _ (4-溴苯基)-N- {[3-(甲基)丁甲基卜Y-内酰胺; (4-三氟甲氧基苯基)氨甲酰基甲基]-Y (R)-(4-溴苯基)-N-([3-(苯基)丙 甲基卜Y-内酰胺;(4-三氟甲氧基苯基)氨甲酰基甲基]-Y (R) - (4-溴苯基)-N- {{[4- ( 二乙氨 ]丁基}氨甲酰基甲基卜Y-内酰胺;苄基氨甲酰基甲基)_ Y (R) _ (4-溴苯基)-N- {[3- (2-氧代-吡咯烷-1-基) 洗基甲基卜Y-内酰胺;(4-溴苯基)-N-[(l-苯基哌啶-4-基)氨甲酰基基基内节基氨甲酰基甲基)-酰胺;节基氨甲酰基甲基》 Y-内酰胺; 节基氨甲酰基甲基》 Y-内酰胺; 节基氨甲酰基甲基)-Y-内酰胺; 节基氨甲酰基甲基)-_内酰胺;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松,王应,孙薇,马大龙,肖军海,凌笑梅,赵芳,田林杰,王莉莉,綦辉,郑志兵,孙哲,钟武,谢元,谢云德,李行舟,赵国明,周辛波,王晓奎,刘洪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