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二轮车之尾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40619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动二轮车之尾灯结构,用以安装尾灯及牌照灯,其包括:一底座、一内饰板及一灯罩,该底座包含一第一分隔板,该第一分隔板与该底座一体成型,且自该底座正面朝前方延伸形成,该内饰板的反面对应于该底座的正面而安装在该底座上,使安装于该底座上的该牌照灯系被该第一分隔板所围绕,并局限牌照灯照射方向;藉此,即不需要增加额外的零件,即可使得尾灯的灯光与牌照灯的灯光相分隔,并可简化组装程序,而更有益于降低单一自动二轮车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系有关于一种自动二轮车之尾灯结构,尤指一种避免牌照灯光 源与尾灯光源产生干扰的自动二轮车之尾灯结构。
技术介绍
按,自动二轮车系泛指一般市面上常见的轻、重型机车或越野车等车 种,而为一种最普遍的个人交通工具之一,其具有车身体积小、耗油量低 及操控性佳等优点。为了达到警示后方来车以维持交通顺畅且预防交通事故发生的目的, 上述自动二轮车通常在车体后方设置有尾灯,以配合各种行车状态来显示 警示灯光,并可在夜间行驶时照亮设置于自动二轮车后方的牌照,以供辨 识。由于上述牌照与尾灯同样设置在自动二轮车辆后方上,且为了设计便 利与成本考量,常使用同一灯源来做为后方警示灯与牌照照明灯的使用,如此则局限了车辆尾灯的设计与美感;并且因为此种设计方式,而使得尾 灯显示的光线常无法有效地在夜间照亮牌照。因此,随着造车工艺的精进,尾灯配合自动二轮车车身整体结构的设 计与制造,除了越来越符合流线造型与现代美感外,现有的自动二轮车, 可另外具有一灯具锁附或嵌合在尾灯结构下侧,而作为一牌照灯设计,以 独立照亮上述牌照,或是将一个或多数个别体式挡板以锁附或嵌合的方式 设置在尾灯结构中,以分隔作为尾灯及作为牌照灯的灯光,而使该牌照灯 的灯光可直射或藉由该等挡板反射来照亮牌照。然,上述现有的自动二轮车尾灯结构由于必须在原来的尾灯结构中另4外锁附或嵌合上述之灯具或挡板,而具有以下的缺失一、 额外的灯具与挡板增加了自动二轮车之尾灯结构的零件数量,其 中包含有灯具及挡板,以及螺丝等锁附或嵌合工具等,如此,也增加了车 体材料及零件的成本。二、 组装上述之灯具或挡板需要增加额外的组装步骤,并耗费更多的 组装工时,使得车体的组装程序更加复杂,而导致制造单一自动二轮车的 成本更加提高。三、 上述之灯具或挡板,未能完全分隔尾灯及牌照灯之灯光,而使尾 灯与牌照灯之间产生相互干扰或漏光的情况,且在牌照灯采用白光的情况 下,将使得通常显示为红光的尾灯照度大受影响,导致警示效果有限。缘是,本专利技术人有感于上述缺失之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 之运用,提出 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问题之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之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自动二轮车之尾灯结构,利用在尾灯结 构中形成的分隔板,使得尾灯与牌照灯可以在尾灯结构中分别安装,且灯 光不会相互干扰。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系提供一种自动二轮车之尾灯结构,用以 安装尾灯及牌照灯,其包括 一底座,其形成有一正面及一反面; 一第一 分隔板,其与该底座一体成型,且自该底座正面朝前方延伸形成;以及一 内饰板,其形成有一正面、 一反面及一开口,该内饰板的反面对应于该底 座的正面而安装在该底座上;以及一第二分隔板,其与该内饰板一体成型, 且自该内饰板反面朝后方延伸形成,并位于该开口的周缘;其中该牌照灯 系安装于该底座并对应于该内饰板的开口 ,而^f皮该第一分隔板及第二分隔 板所围绕。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该第一分隔板与该第二分隔板系分别自 该底座与该内饰板一体成型,而延伸形成,即不需要增加如灯具或挡板等 额外的零件,而可4吏得该等尾灯的灯光与该牌照灯的灯光相分隔,并具有防止该等尾灯与该牌照灯的灯光相互干扰或漏光的良好效果,藉此,不但 可减少车体材料及零件的花费,并可在组装时避免其相互干涉,而降低组 装工时及简化组装程序,因此更有益于降低单一 自动二轮车的制造成本。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之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 明之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 专利技术加以限制者。附图说明图1系本专利技术自动二轮车之尾灯结构之车身平面示意图。图2系自上述车身之后方观察,本专利技术自动二轮车之尾灯结构之平面 示意图。图3系本专利技术自动二轮车之尾灯结构之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系本专利技术自动二轮车之尾灯结构之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系本专利技术自动二轮车之尾灯结构之垂直剖面示意图。图6系本专利技术自动二轮车之尾灯结构之水平剖面示意图。图7系本专利技术自动二轮车之尾灯结构之另一实施例的垂直剖面示意图。图8系本专利技术自动二轮车之尾灯结构之另一实施例的水平剖面示意图。图9系本专利技术自动二轮车之尾灯结构之又一实施例的垂直剖面示意图。图10系本专利技术自动二轮车之尾灯结构之又一实施例的水平剖面示意图。图11系本专利技术自动二轮车之尾灯结构之又一实施例的垂直剖面示意图。图12系本专利技术自动二轮车之尾灯结构之又一实施例的水平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l所示,系本专利技术自动二轮车之尾灯结构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显示有一 自动二轮车100,并包括有一 自动二轮车之尾灯结构10系装配在该自动二轮车ioo的车身后方。请参阅图2所示,系从该自动二轮车100之后方观察,而显示该自动 二轮车之尾灯结构10的平面图,其中具有一牌照20装配在该自动二轮车 之尾灯结构IO的下方处。如图3及图4所示,系本专利技术自动二轮车之尾灯结构IO的立体分解图, 其包含有一底座l、 一内饰板2及一灯罩3。本实施例中,该底座l为顶端 相对于底端朝前方延伸的外形,然本专利技术对于该底座1的外形并不加以限 制。该底座1并形成有一正面11及一反面12,且自该底座1的正面11凹 设形成有一容置槽13,而在靠近该容置槽13的中央处形成有一上穿孔131 及一下穿孔132,以用来安装灯泡或穿设电线。该底座1进一步包含有一第一分隔板14,该第一分隔板14与该底座1 一体成型且包含有一上分隔板141、 一左分隔板142及一右分隔板143,该 第一分隔板14自该底座1正面11朝前方延伸形成,其中该上分隔板141 靠近于该底座1正面11的中央处,且位于该上穿孔131及该下穿孔132 之间,该左分隔板142及该右分隔板143位于该底座1的正面11且位于该 上分隔板141的下方处,该左分隔板142及该右分隔板143并分别以一侧 缘连接于该上分隔板141。本实施例中,该左分隔板142及该右分隔板143 系分别以一侧缘连接于该上分隔板141的两侧缘,而形成一n字形。该内饰板2亦形成有一正面21及一反面22,及一开口 23,该内饰板 2的外形略同于该底座1,且该内饰板2的反面22对应于该底座1的正面 11而安装在该底座1的正面11上,并使该开口 23对应于该底座1的下穿 孔132处。该内饰板2进一步包含有一第二分隔板24,该第二分隔板24与该内 饰板2 —体成型且包含有一上分隔板241、 一左分隔板242及一右分隔板 243,该第二分隔板24自该内饰板2反面22朝后方延伸形成且位于该开口23的周缘,该上分隔板241靠近于该内饰板2反面22的中央处且位于该 开口 23的上方,该左分隔板242及该右分隔板243位于该内饰板2反面 22且于该上分隔板241的下方处,该左分隔板242及该右分隔板243并分 别以一侧缘连接于该上分隔板241。本实施例中,该左分隔板242及该右 分隔板243系分别以一侧缘连接于该上分隔板241的两侧缘,而形成一n 字形。该灯罩3系对应于该底座1的正面11而安装在该底座1上,如此,使 该内饰板2位于该底座1及该灯罩3之间。配合图5及图6所示,其系分别显示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之垂直剖面示 意图及对应于该底座1的下穿孔132及内饰板2的开口 23处之水平剖面示 意图,其中具有多数个尾灯30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二轮车之尾灯结构,用以安装尾灯及牌照灯,其包括: 一底座,其形成有一正面及一反面; 一第一分隔板,其与该底座一体成型,且自该底座正面朝前方延伸形成;以及 一内饰板,其形成有一正面、一反面及一开口,该内饰板的反面对应 于该底座的正面而安装在该底座上;以及 一第二分隔板,其与该内饰板一体成型,且自该内饰板反面朝后方延伸形成,并位于该开口的周缘; 其中该牌照灯系安装于该底座并对应于该内饰板的开口,而被该第一分隔板及第二分隔板所围绕。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启信陈昭奇黄士铭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