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交流发电机的电压调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07165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用交流发电机的电压调整器,能以将设备投资和形状变更控制在最低限度的低成本提高冷却效率,具有与电压调整器(7)的回路部接触并冷却该回路部的冷却构件,吸气孔(2b)形成于壳体(2)并与冷却构件相对,冷却构件由分别具有向基板上的一个方向突出设置的相同截面形状的多个翅片(72a、73a)的第一冷却板(72)和第二冷却板(73)组合而成,第一冷却板(72)和第二冷却板(73)采用一侧的冷却板的翅片端面与另一侧的冷却板的多个翅片所形成的通风路相对对接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设于车辆等来控制输出电压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电压调整器,尤其涉及电压调整器的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用于车用交流发电机的现有的电压调整器中,有一种电压调整器通过使冷却空气在电压调整器用散热器的冷却翅片间的通风路内覆盖径向全长地流通,将使用时发出的热量高效地吸收来抑制冷却性的变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这样,具有多个平行伸出的冷却翅片的冷却板是通过将铝材等挤压或拉制加工成形为同一截面形状而廉价获得的。此外,作为其他的现有例,也有使用薄的铝板,用与控制回路部粘接固定的基部和通风方向的横截面为大致コ字形状的放热部在通风方向上不连续地形成死胡同(日文:袋小路)状的通风路,从而抑制连续的通风路径中夹住异物等造成的遮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336695号公报(第3-4页,图6、7)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3-244913号公报(第2-5页,图3、5)但是,虽然专利文献1所示的现有的使用冷却板的结构中,在散热器翅片间的通风路内流通有充分的冷却空气,但只使用了翅片的长度方向侧面,即翅片端面(挤压成形时的切断面)对冷却有多大的贡献并不确定。此外,专利文献2所示的在通风方向上不连续地形成通风路的其他的现有例中,作为翅片端面,各放热部侧面在通风方向上露出,但只有在厚度小时有效果,此外,为了获得该结构,需要冲压成形散热器以外的薄铝板,因此存在必须对其设备、工序等进行追加、变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以将新设备投资和形状变更控制在最低限度的低成本可靠地提高冷却效率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电压调整器。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用交流发电机的电压调整器,所述车用交流发电机包括:壳体;轴,该轴被所述壳体支承成可自由旋转;转子,该转子被收纳在所述壳体内,并具有磁极铁心、励磁线圈及冷却风扇,磁极铁心与所述轴固接,励磁线圈安装于所述磁极铁心,冷却风扇与磁极铁心的轴向的至少一端固接;定子,该定子与所述壳体固接成围绕所述转子;整流装置,该整流装置将所述定子产生的交流电动势整流成直流;电压调整器,该电压调整器调整所述定子产生的交流电压的大小;以及冷却构件,该冷却构件与所述电压调整器的回路部接触并冷却该回路部,所述冷却构件的从基部开始向一个方向突出设置的多个翅片设置成与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吸气孔相对,所述冷却构件由第一冷却板与至少第二冷却板组合而成,第一冷却板在生成加工方向上截面相同,第二冷却板在生成加工方向上截面相同并-->与所述第一冷却板截面形状相同,所述第一冷却板和第二冷却板采用一侧的冷却板的翅片端面与另一侧的冷却板的多个翅片所形成的通风路相对对接的结构。此外,还涉及一种车用交流发电机的电压调整器,所述车用交流发电机包括:壳体;轴,该轴被所述壳体支承成可自由旋转;转子,该转子被收纳在所述壳体内,并具有磁极铁心、励磁线圈及冷却风扇,磁极铁心与所述轴固接,励磁线圈安装于所述磁极铁心,冷却风扇与磁极铁心的轴向的至少一端固接;定子,该定子与所述壳体固接成围绕所述转子;整流装置,该整流装置将所述定子产生的交流电动势整流成直流;电压调整器,该电压调整器调整所述定子产生的交流电压的大小;冷却构件,该冷却构件与所述电压调整器的回路部接触并冷却该回路部;盖子,该盖子至少保护所述电压调整器的轴端,所述冷却构件的从基部开始向一个方向突出设置的多个翅片设置成与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吸气孔相对,所述冷却构件由第一冷却板与至少第二冷却板组合而成,第一冷却板在生成加工方向上截面相同,第二冷却板在生成加工方向上截面相同并与所述第一冷却板截面形状相同,所述第一冷却板和第二冷却板采用一侧的冷却板的翅片端面与另一侧的冷却板的多个翅片所形成的通风路相对对接的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电压调整器,能以将新设备投资和形状变更控制在最低限度的低成本可靠地提高电压调整器的冷却效率。上述及其他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效果将通过以下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及附图的记述而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2是图1的电压调整器的从箭头P方向所见的平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中的组装于电压调整器前的冷却板的平面视图。图4是图3的Q-Q线剖视图。图5是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中的翅片对接端面的冷却气流导入状态的局部透视概略立体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2中的冷却板的结构的概略立体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3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符号说明)1:车用交流发电机2:壳体2a:排气孔2b:吸气孔3:转子31、32:磁极铁心33:轴34:转子线圈4:定子40:定子铁心-->41:定子线圈5:滑环6:电刷7:电压调整器71:回路部72、73、75、76:冷却板72a、73a、75a、76a:冷却翅片76b:冷却板凸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各图中,同一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实施方式1图1是实施方式1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2是从P方向所见的图1的电压调整器的平面图,图3是实施方式1中的组装于电压调整器前的冷却板的平面视图,图4是图3的Q-Q线剖视图,图5是说明翅片对接端面的冷却气流导入状态的局部透视概略立体图。首先根据附图说明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体结构。图1、图2中,车用交流发电机1包括:壳体2,该壳体由分别呈大致碗状的铝制的前支架(未图示)和后支架形成;轴33,该轴被上述壳体2支承成可自由旋转;转子3,该转子与上述轴33固接并可自由旋转地配置在壳体2内;离心式风扇35,该离心式风扇与上述转子3的轴向端面固接;定子4,该定子被壳体2保持成围绕转子3;一对滑环5,该一对滑环与轴33的后侧端部固接并向转子3供给励磁电流;电刷6;整流装置(未图示),该整流装置与定子4电连接并将定子4产生的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电压调整器7,该电压调整器调整定子4产生的交流电压的大小;以及连接器部74,该连接器部安装有外部插头(未图示),从外部输入通过电刷6及滑环5供给到转子线圈34的励磁电流。转子3包括:转子线圈34,该转子线圈内流通有励磁电流并产生磁通;以及磁极铁心31、32,该磁极铁心设成覆盖转子线圈34,通过上述磁通形成磁极。此外,定子4包括定子铁心40和定子线圈41,其中定子线圈卷装在定子铁心40上,随转子3的旋转因来自转子线圈34的磁通的变化而产生交流电。上述定子4设置成围绕转子3,将定子铁心40的轴向端面的外周缘部加压夹持在通过紧固螺栓8紧固的前支架(未图示)及后支架上实现安装。接着,对电压调整器7进行详细说明。与收纳电刷6的电刷收纳部61相邻地设置有电压调整器7的回路部71,回路部71的背面上安装有冷却回路部71的冷却构件。冷却回路部71的冷却构件由第一冷却板72和第二冷却板73组合而成,第一冷却板72具有在基板上朝着一个方向突出设置的多个冷却翅片72a,第二冷却板73同样具有多个冷却翅片73a。冷却板72、73在挤压或拉制生成时的方向上截面相同,冷却板相互的截面也相同。-->即,如图2~图5所示,第一冷却板72与第二冷却板73采用这样的结构:形成通风路的多个平行延伸的冷却翅片72a与冷却翅片73a不同列(列错开)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交流发电机的电压调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交流发电机包括:壳体;轴,该轴被所述壳体支承成可自由旋转;转子,该转子被收纳在所述壳体内,并具有磁极铁心、励磁线圈及冷却风扇,所述磁极铁心与所述轴固接,所述励磁线圈安装于所述磁极铁心,所述冷却风扇与磁极铁心的轴向的至少一端固接;定子,该定子与所述壳体固接成围绕所述转子;整流装置,该整流装置将所述定子产生的交流电动势整流成直流;电压调整器,该电压调整器调整所述定子产生的交流电压的大小;以及冷却构件,该冷却构件与所述电压调整器的回路部接触并冷却该回路部,所述冷却构件的从基部开始向一个方向突出设置的多个翅片设置成与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吸气孔相对,所述冷却构件由第一冷却板与至少第二冷却板组合而成,所述第一冷却板在生成加工方向上截面相同,所述第二冷却板在生成加工方向上截面相同并与所述第一冷却板截面形状相同,所述第一冷却板和第二冷却板采用一侧的冷却板的翅片端面与由另一侧的冷却板的多个翅片所形成的通风路相对对接的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9-5-26 2009-1264491.一种车用交流发电机的电压调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交流发电机包括:壳体;轴,该轴被所述壳体支承成可自由旋转;转子,该转子被收纳在所述壳体内,并具有磁极铁心、励磁线圈及冷却风扇,所述磁极铁心与所述轴固接,所述励磁线圈安装于所述磁极铁心,所述冷却风扇与磁极铁心的轴向的至少一端固接;定子,该定子与所述壳体固接成围绕所述转子;整流装置,该整流装置将所述定子产生的交流电动势整流成直流;电压调整器,该电压调整器调整所述定子产生的交流电压的大小;以及冷却构件,该冷却构件与所述电压调整器的回路部接触并冷却该回路部,所述冷却构件的从基部开始向一个方向突出设置的多个翅片设置成与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吸气孔相对,所述冷却构件由第一冷却板与至少第二冷却板组合而成,所述第一冷却板在生成加工方向上截面相同,所述第二冷却板在生成加工方向上截面相同并与所述第一冷却板截面形状相同,所述第一冷却板和第二冷却板采用一侧的冷却板的翅片端面与由另一侧的冷却板的多个翅片所形成的通风路相对对接的结构。2.一种车用交流发电机的电压调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交流发电机包括:壳体;轴,该轴被所述壳体支承成可自由旋转;转子,该转子被收纳在所述壳体内,并具有磁极铁心、励磁线圈及冷却风扇,所述磁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和德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