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器的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89344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是一种减震器的阀装置。该阀装置配置在减震器的活塞杆上并通过控制流体在回跳腔和压缩腔之间的流动而产生阻尼力。该阀装置包括具有回跳通道和压缩通道的活塞阀,可移动地结合在活塞杆上以阻塞回跳通道的滑阀,和至少一个阀盘,该阀盘配置在滑阀的下侧,并通过止动器与垫圈分开预定的距离。该阀盘在弹性地支撑滑阀外周的同时能够弯曲。该阀盘具有增加的尺寸,从而通过具有减小尺寸的减震器可以获得低速下阻尼力的容易控制和高速下阻尼力的逐渐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装到减震器上以产生阻尼力的阀装置,特别涉及这样一 种减震器的阀装置,其改进了阀盘在用于产生阻尼力的活塞上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通常,车辆配有悬挂系统,用以通过缓冲行驶过程中从道路传送到车 轴的冲击或震动来提高行驶舒适性。构成悬挂系统的一个组件是减震器。 减震器设置在车轴和车体之间,包括缸和在缸中往复运行的活塞杆。缸中 充满工作流体,例如气体或油,它们由固定在活塞杆一端上的活塞阀驱动 以产生阻尼力。图l是传统减震器的阀装置的橫截面视图。参见图l,该减震器10包 括连接到车轮侧的缸12和活塞杆14,该活塞杆的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缸 12中而另一端连接到车体。活塞杆14在其一端上具有阀装置20,该阀装置控制缸12内压縮腔CC 和回跳腔(reboundchamber) RC之间的阻尼力。该阀装置20包括活塞阀22,该活塞阀设置在活塞杆14的端部以将缸 12的内部空间分为压縮腔CC和回跳腔RC。该活塞阀22形成有回跳通道 22b和压縮通道22a,通过这些通道,流体可以在压縮腔CC和回跳腔RC 之间流动。而且,用于在压縮行程期间打开压縮通道22a的吸入阀盘23、止动器 24、吸入弹簧25和上垫圈26依次堆叠在活塞阀22上。而且,阀盘27设 置在活塞阀22的下侧,用以通过控制低速和高速区域中回跳通道22b的开 口度而产生不同的阻尼力。在阀盘27下面,顺序提供止动器28、下垫圈 29和固定这些组件的螺母30。在这里,阀盘27的数量至少是一个。当设 置多个阀盘27来改变阻尼力特性时,阀盘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或者一些阀 盘可以形成有狭缝。在传统减震器10的阀装置20中,阀盘27必须具有大的外径,以允许 阻尼力特性在高速下逐渐产生。然而,由于活塞阀22的尺寸限制,增大阀 盘27的外径会受到限制。而且,由于活塞阀22的尺寸根据减小减震器10 的尺寸的最近趋势而减小,必需减小用于控制回跳通道22b开口度的阀盘 27的外径。然而,当减小阀盘27的外径时,带来了阻尼力特性在低速下不 容易控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相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一个实施例包括提供一 种减震器的阀装置,其中控制回跳通道开口度的阀盘具有增加的尺寸,以 允许在低速下对阻尼力的容易控制乃至在高速下阻尼力的逐渐增大,同时 能够使得减震器的尺寸减小。根据一个方面,减震器的阀装置配置在减震器的活塞杆上,并通过控 制流体在回跳腔和压縮腔之间的流动而产生阻尼力。该阀装置包括活塞阀, 其具有允许流体在回跳腔和压縮腔之间流动的回跳通道和压縮通道;滑阀, 其可移动地结合在活塞阀下面的活塞杆上,以阻塞回跳通道;和至少一个 阀盘,其配置在滑阀下侧并通过止动器与垫圈分开预定的距离,该垫圈结 合到止动器的下侧,该阀盘在弹性地支撑滑阀的外周的同时能够弯曲。在这里,滑阀在其上侧可以形成有至少一个狭缝,该狭缝允许流体在 回跳通道和压縮腔之间流动。该阀装置还可以包括狭缝盘,该狭缝盘设置 在滑阀的上侧,并具有形成在狭缝盘的圆周上以允许流体在回跳通道和压 縮腔之间流动的狭缝。另外,滑阀的下侧可以伸到活塞阀外面,并在其端 部形成具有逐渐增加的外径的台阶部。该阀装置还可以包括导衬,该导衬 插在滑阀和活塞杆之间以引导滑阀的上下运动。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上述及其他的方面、特征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示例性 实施方式的说明而变得显而易见,其中图1是传统减震器的阀装置的横截面视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减震器的横截面视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减震器的阀装置的横截面视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低速行驶过程中减震器的阀装置的横截面视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减震器的阀装置的横 截面视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减震器的阀装置的横截面视图; 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减震器的阀装置的横截面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通过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减震器的横截面视图,图3是根据本 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减震器的阀装置的横截面视图。在图2和3中,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减震器50包括连接到车辆车轮侧的 缸52,和连接到车体侧的活塞杆54。在这里,缸52可以具有包括内管52a 和外管52b的双管结构,或者具有单管结构。活塞杆54设置在缸52中并在其中往复运行,并包括阀装置60,该阀 装置结合在活塞杆54的一端并将缸52的内部分为压縮腔CC和回跳腔RC。该阀装置60包括活塞阀62,该活塞阀具有形成在其中心的通孔,从而 使得活塞阀62的中心可以结合到活塞杆54上。该活塞阀62具有远离活塞 阀62中心形成的压縮通道62a,和靠近活塞阀62中心形成的回跳通道62b。 形成压縮通道和回跳通道62a、 62b用于允许在降低和升高活塞杆54的压 縮和回跳行程期间流体在压縮腔CC和回跳腔RC之间流动。而且,吸入阀盘63、止动器64、吸入弹簧65和上垫圈66依次堆叠在 活塞阀62的上侧。在这里,吸入阀盘63可以弯曲以在活塞阀62的压縮行 程期间快速地打开压縮通道62a。而且,活塞阀62在其下侧提供有用于回 跳的阀结构,以在回跳行程期间产生阻尼力。下面将更加详细地介绍用于回跳的阀结构。该阀装置60包括设置在活 塞阀62下侧以阻塞回跳通道62b的滑阀80。该滑阀80结合到活塞杆54 上以沿着活塞杆54往复运行。而且,阀盘67配置在滑阀80下面,并在弹性地支撑滑阀80外周的同时可以弯曲。该阀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阀盘67,并根据滑阀80的弹性支 撑力而可以具有不同尺寸和形状。阀装置还可以包括插在滑阀80和活塞杆54之间的导衬85。该导衬85 使得滑阀80能够在活塞杆54上更加平滑地上下运动,并提供滑阀80的运 动空间。而且,该导衬85接触阀盘67的上侧以限制阀盘67的向上运动, 从而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阻尼力。活塞阀62在其上和下侧分别提供有阀板来将压縮通道62a和回跳通道 62b分开并支撑阀盘67。滑阀80具有接触阀板的突起。而且,滑阀80在其上侧形成有狭缝82,其允许流体在回跳通道62b 和压縮腔CC之间流动。该狭缝82可以形成在滑阀80的突起中。滑阀80的狭缝82允许流体通过回跳腔62b流入压縮腔CC中,并特 别地影响低速区域中阻尼力的产生。止动器68设置在阀盘67下面,并使阀盘67与位于止动器68下面的 下垫圈69之间保持预定的距离。下垫圈69限制阀盘67的弯曲度。而且, 止动器68为阀盘67提供弯曲空间。该阀装置60通过结合在活塞杆54的 下侧的螺母70固定。接下来将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减震器的阀装置的运行情况。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低速行驶过程中减震器的阀装置的横 截面视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减震器的阀装 置的横截面视图。参见图4,当减震器50的阀装置60中的活塞阀70在回跳行程期间低 速运动时,流体流过回跳通道62b并通过滑阀80的狭缝82排入到压縮腔 CC中。此时,在流过狭缝82时,流体经受流体阻力,该阻力在低速区域 产生阻尼力。另一方面,当减震器50的回跳速度增加或者压力由此增加时,由减震 器50的阀装置60产生的阻尼力增加。此时,流过回跳通道62b的流体量 增加从而使比流过狭缝82更多的流体量流过回跳通道62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震器的阀装置,其配置在减震器的活塞杆上以通过控制流体在回跳腔和压缩腔之间的流动而产生阻尼力,该阀装置包括: 活塞阀,具有允许流体在回跳腔和压缩腔之间流动的回跳通道和压缩通道; 滑阀,其在活塞阀下面可移动地结合在活塞杆上以阻 塞回跳通道;和 至少一个阀盘,配置在滑阀的下侧并通过止动器与垫圈分开预定的距离,该垫圈结合到止动器的下侧,该阀盘在弹性地支撑滑阀外周的同时能够弯曲。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泓植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万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