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荣珍专利>正文

防反转手摇起动轴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9175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反转手摇起动轴总成。柴油机发生正转与反转不同情况时,信号齿轮(3)会分别将凸轮(6)推到不同位置上,凸轮(6)处在不同位置,对应地将滑键(11)移动到不同位置,从而实现起动齿轮(9)与起动轴(1)的啮合与分离,滑键(11)与起动齿轮(9)传动的接触面是一个斜面,在产生一个周向的侧推力的同时,会产生一个向心的推力,这个向心的推力克服了大部分的滑键(11)向心运动的摩擦力,从而使得凸轮(6)驱动滑键(11)运动的需要的驱动力较小,这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突出优点,即反转脱开起动轴(1)与起动齿轮(9)需要的驱动力较小,这提高了总成的可靠性,并使得总成的结构尺寸较小,成本低,增加成本不足20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柴油机的手摇起动机构,特别是一种柴油机的防反转手摇起动轴总成o
技术介绍
目前大部分的单缸柴油机采用手摇起动。当柴油机进行手摇起动时, 如果操作者所提供的扭矩不足时,极容易发生反转着火,反转的起动手柄极易将操作者打伤。为此,国际标准委在1997年颁布了 IS011102-1 标准,中国等同采用了该标谁,并于2006年7月1日实施。另外,国家 标准GB/T20064. 1-2006附录NA推荐了卸压式手柄起动装置,但该装置 结构复杂,操作不便,可靠性能低,生产成本也较高,因此一直未能推 广运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在柴油机手摇起动的安全问题,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 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性能可靠、操作方便、成本低廉 的柴油机防反转手摇起动轴总成。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起动轴、起动齿轮、 信号齿轮、凸轮、滑键、复位弹簧和支撑板;所述的信号齿轮固定在齿 轮室盖上;所述的支撑板与起动轴相对固定;所述的凸轮安装在支撑板 上;凸轮上的轮齿与信号齿轮相啮合;所述的滑键安装在起动轴键槽中; 滑键的顶部与凸轮相接触,滑键的底部设有复位弹簧;在起动齿轮上开 设有与滑键相吻合的滑键槽。当手摇柴油机正转起动时,所述的起动轴通过滑键与起动齿轮上的滑 键槽相啮合而带动起动齿轮一起正转;当手摇柴油机发生反转时,所述 的滑键在凸轮的推动下,从起动齿轮的键槽中完全退到起动轴键槽中,这时,起动齿轮不能带动起动轴一起反转。上述支撑板通过其上开设的开口套置在起动轴上的卡槽内,两固定板 呈上下设置也卡在起动轴上的卡槽内,并且支撑板及两固定板通过螺栓、 螺母相联接,从而便于支撑板的装卸,并保证支撑板与起动轴的相对固 定。上述滑键侧面的上部为斜面,该斜面与下部侧面的夹角8° 18° 。在上述凸轮与支撑板之间设有限位弹簧,使得凸轮上的轮齿在正转与 反转情况下,保持与信号齿轮相啮合。上述限位弹弹簧的弹力小于凸轮在柴油机工作转速大于等于1000转 每分钟时所产生的离心力,这样在柴油机起动成功后,当柴油机转速达 到1000转每分钟以上时,凸轮的离心力克服限位弹簧的弹力,向外张开, 使凸轮上的轮齿与信号齿轮相脱离,避免了高速工作时发出噪声和功率 消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合理,性能可靠、操作方便、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柴油机正转时滑键与起动齿轮啮合时的工作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柴油机反转时滑键与起动齿轮脱开时的工作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板与起动轴装配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右视图中l为起动轴、l-l为键槽、1-2为卡槽、2为起动轴前衬套、3 为信号齿轮、4为半圆键、5为凸轮定位套、6为凸轮、6-l为轮齿、6-2 为孔、7为支撑板、8为螺栓、9为起动齿轮、10为限位弹簧、11为滑 键、12为复位弹簧、13为螺栓、14为螺母、15为固定板、21为柴油机 齿轮室盖、22柴油机的机体、23为起动轴油封、24为起动轴后衬套。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作进一步详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反转起动轴总成,包括起动轴l、起动轴前衬套2、 信号齿轮3、凸轮定位套5、凸轮6、支撑板7、起动齿轮9、限位弹簧 10、滑键11、复位弹簧12和固定板15。起动轴1支撑在起动轴前衬套 2和起动轴后衬套24的轴孔内,起动齿轮9套在起动轴1上。信号齿轮 3过盈配合安装在柴油机齿轮室盖21轴孔的内壁上,并采用半圆键4相 连接,以保证信号齿轮3与齿轮室盖21相对固定;在信号齿轮3的内孔 里过盈配合地装有由铁基粉末冶金材料制成的起动轴前衬套2,以提高 耐磨性能。圆形支撑板7通过其中间开设的开口而套置在起动轴1上的卡槽l-2 内,两固定板15呈上下设置也卡在起动轴1的卡槽1-2内,并采用螺栓 13及螺母14将两固定板15与支撑板7相连接,从而保证了支撑板7与 起动轴l的相对固定,同时也方便了支撑板7的装卸。(或者,直接通过 焊接工艺将支撑板7焊在起动轴1上,这样就不需要固定板l 5了;但 存在着焊接工艺精度要求高、不易装配的问题)。凸轮6间隙配合套在凸轮定位套5上,凸轮定位套5通过螺栓8固定 在支撑板7上。凸轮6上的轮齿6-l与信号齿轮3相啮合;滑键11间隙配合地安装在起动轴1的键槽1-1内,滑键11的顶部与 凸轮6相接触;滑键11的底部设有复位弹簧12,复位弹簧12装于滑键 11下部的弹簧孔11-2内,复位弹簧12的底部由支撑板7的折边所固定 与限位。滑键11侧面的上部为斜面11-1,该斜面11-l与下部侧面的夹 角a为8。 18° 。根据滑键ll径向运动的摩擦系数不同,选用不同的 角度,例如,静摩擦系数为0.3时,该夹角为13° 。在起动齿轮9的内 孔上对应于滑键开设有滑键槽9-1。在上述凸轮6与支撑板7之间设有限位弹簧10,该限位弹簧10的一 端采用螺栓13固定在支撑板7上,其一端卡入凸轮6的卡孔6-2内,使 得凸轮6上的轮齿6-1在正转与反转情况下,保持与信号齿轮3相啮合。上述限位弹簧10的弹力,小于凸轮6在柴油机工作转速大于等于1000 转每分钟时所产生的离心力,这样在柴油机起动成功后,当柴油机转速 达到1000转每分钟以上时,凸轮6的离心力克服限位弹簧的弹力,向外 张开,使凸轮6上的轮齿6-1与信号齿轮3相脱离,避免了高速工作时 发出噪声和功率消耗。当手摇柴油机正转起动时,起动手柄带动起动轴1正转,并带动固定 在起动轴1上的支撑板7及凸轮6 —并转动,由于凸轮6上的轮齿6-1 与固定不转的信号齿轮3相啮合,从而使凸轮6转动到起始位置,即凸 轮6的最高点与滑键11顶部相分离,滑键11在复位弹簧12的作用下与 起动齿轮9上的滑键槽9-1相啮合,从而使起动齿轮9与起动轴1 一起 正向转动。限位弹簧10的作用,使得凸轮6上的轮齿6-l在正转(与反 转)情况下,保持与信号齿轮3啮合。在柴油机起动成功后,当柴油机 在较高转速正常运转时,凸轮6的离心力克服限位弹簧10的弹力,使凸 轮6上的轮齿6-1脱离与信号齿轮3的接触,避免了高速工作时发出敲 击噪声和功率消耗。当柴油机发生反转时,起动齿轮9带动起动轴1一起反转,支撑板7 随起动轴1一起反转,安装在支撑板7上的凸轮6相对于不转的信号齿 轮3发生反转,信号齿轮3推动凸轮6上的轮齿6-1,从而带动凸轮6 绕凸轮定位套5转动,凸轮6的最高点与滑键11的顶部相接触,并克服 复位弹簧12的作用力,将滑键11压入起动轴1上的键槽1-1内,使起 动轴1与起动齿轮9相脱离,起动齿轮9继续反转,起动轴1不再转动, 因而实现了柴油机反转时,起动轴1的反向转动被限制在一定的角度范 围内,有效地防止了柴油机反转而造成操作者受伤的事故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防反转手摇起动轴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起动轴、起动齿轮、信号齿轮、凸轮、滑键、复位弹簧和支撑板;所述的信号齿轮固定在齿轮室盖上;所述的支撑板与起动轴相对固定;所述的凸轮安装在支撑板上;凸轮上的轮齿与信号齿轮相啮合;所述的滑键安装在起动轴键槽中;滑键的顶部与凸轮相接触,滑键的底部设有复位弹簧;在起动齿轮上开设有与滑键相吻合的滑键槽;    当手摇柴油机正转起动时,所述的起动轴通过滑键与起动齿轮上的滑键槽相啮合而带动起动齿轮一起正转;当手摇柴油机发生反转时,所述的滑键在凸轮的推动下,从所述的齿轮的键槽中完全退到起动轴键槽中,这时,所述的齿轮不能带动起动轴一起反转。

【技术特征摘要】
1、防反转手摇起动轴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起动轴、起动齿轮、信号齿轮、凸轮、滑键、复位弹簧和支撑板;所述的信号齿轮固定在齿轮室盖上;所述的支撑板与起动轴相对固定;所述的凸轮安装在支撑板上;凸轮上的轮齿与信号齿轮相啮合;所述的滑键安装在起动轴键槽中;滑键的顶部与凸轮相接触,滑键的底部设有复位弹簧;在起动齿轮上开设有与滑键相吻合的滑键槽;当手摇柴油机正转起动时,所述的起动轴通过滑键与起动齿轮上的滑键槽相啮合而带动起动齿轮一起正转;当手摇柴油机发生反转时,所述的滑键在凸轮的推动下,从所述的齿轮的键槽中完全退到起动轴键槽中,这时,所述的齿轮不能带动起动轴一起反转。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反转手摇起动轴总成,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撑板通过其上开设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荣珍
申请(专利权)人:吴荣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