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於杰专利>正文

数学教学用立体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7047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数学教学用立体模型,属于教学教具技术领域,其结构包括底面、侧面,所述的底面、侧面组合成三棱柱状,所述的底面、侧面边缘均设置有磁铁条。该新型数学教学用立体模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易于教师讲解,而且形象直观,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教学教具
,具体的说是一种数学教学用立体模型
技术介绍
目前,学生在学习中学数学时,普遍感到枯燥无味,许多学生往往靠死记硬背来学 习数学,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数量掌握数学知识,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 提高。而在数学教学中,需要涉及到立体知识,这些内容一般都比较抽象,学生只能通过书 本和想象来体会,目前为止还没有方便、直观形象的数学模型供学生学习之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理解方便的 数学教学用立体模型。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该数学教学用立体模型,其结构包 括底面、侧面,所述的底面、侧面组合成三棱柱状,所述的底面、侧面边缘均设置有磁铁条。所述的底面呈等腰直角三角形状。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数学教学用立体模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采用三棱柱 形状可以任意拼接成各种所需的立体形状,如长方体、五面体、六面体等立体形状,而且拼 接简单方便,只需要利用磁铁的磁性即可粘接,易于教师讲解,而且形象直观,利于学生的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纵面剖视图;附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分别表示1、侧面,2、底面,3、磁铁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数学教学用立体模型作以下详细说明。如附图1、图2所示,该数学教学用立体模型,其结构包括底面2、侧面1,所述的底 面2、侧面1组合成三棱柱状,所述的底面2、侧面1边缘均设置有磁铁条3,所述的底面2呈 等腰直角三角形状,附图1、图2中的三棱柱柱高与底面2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相同。如附图3所示,将两个模型的底面2斜边相互对接可组成立方体状,教师可以生动 的讲解立方体的结构。如附图4所示,四个模型对接即可组成长方体状,组合过程简单方3便,易于学生理解,形象直观生动。权利要求数学教学用立体模型,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底面、侧面,所述的底面、侧面组合成三棱柱状,所述的底面、侧面边缘均设置有磁铁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学教学用立体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面呈等腰直角三 角形状。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数学教学用立体模型,属于教学教具
,其结构包括底面、侧面,所述的底面、侧面组合成三棱柱状,所述的底面、侧面边缘均设置有磁铁条。该新型数学教学用立体模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易于教师讲解,而且形象直观,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文档编号G09B23/04GK201673619SQ201020216888公开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7日专利技术者於杰 申请人:於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数学教学用立体模型,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底面、侧面,所述的底面、侧面组合成三棱柱状,所述的底面、侧面边缘均设置有磁铁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於杰
申请(专利权)人:於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