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纵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5625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纵梁吸能能力、降低乘员舱变形及吸能量的纵梁结构,该纵梁结构包括纵梁外部结构、纵梁内部结构及固定在纵梁内部或外部的垂直于前碰方向的加强件。此加强件可以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或铆接连接到纵梁上,由于尺寸较小,对空间布置要求影响不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纵梁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小型车的前纵梁结构。
技术介绍
小型车发动机舱空间比较有限,如何在这有限的空间内保证布置合理的同时提高 发动机舱的吸能能力特别是主要吸能件前纵梁的吸能能力是我们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的重 点。以往提高吸能能力的方案有如下几种1、减小发动机及变速箱的尺寸从而增大碰撞空 间;2、增大纵梁、加强板及车架截面尺寸;3、增加纵梁、加强板及车架料厚。此三种方案能 在一定程度上改进吸能能力,但也有其局限性。对第一种方案,为了节约成本,同一个公司 的发动机变速箱形式有限,而且其内部结构复杂,外形尺寸变化不大,因而减小空间有限; 对第二种方案,由于其它件布置空间要求,最终留给纵梁改变截面的空间比较有限;对第三 种方案,轻量化是汽车发展趋势,加料厚违反此趋势,需要谨慎使用;而汽车发动机舱的主 要吸能件是前纵梁,提高前纵梁吸能能力对减少乘员伤害值有着重要意义。现有技术中在 兼顾空间,成本的前提下增强前纵梁的吸能能力,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纵梁结构,在基本不影响布置空间的情况下提高纵 梁的吸能能力,提高汽车的安全等级,从而减少传递到驾驶舱的能量,降低乘员伤害值。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提高吸能能力的纵梁结构。纵梁结构包括纵梁 内部结构、纵梁外部结构和固定在纵梁上垂直于前碰方向的加强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加强结构为加强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加强结构在纵梁内板结构和外部结构之间,可 以为实心也可以中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加强结构仅在纵梁外部结构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加强结构仅在纵梁内板结构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加强结构同时在纵梁外部结构外和纵梁内部结 构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当所述加强结构在纵梁外部结构外或纵梁内部结构 外时,为有效地利用此加强结构,垂直于前碰方向上的尺寸最好小于20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加强结构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或铆接连接到纵 梁上。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纵梁结构,所述纵梁结构为用于发动机舱的前纵梁结构,包括纵梁内部结构、 纵梁外部结构和纵梁加强结构,所述纵梁内部结构和纵梁外部结构之间焊接固接,所述纵 梁加强结构固接在纵梁外部结构和纵梁内部结构中间、或固接在纵梁外部结构和纵梁内部 结构外部。进一步地,所述纵梁加强结构为纵梁内外部结构间加强件,该纵梁内外部结构间加强件固定在纵梁内部结构和纵梁外部结构中间。进一步地,所述纵梁加强结构为纵梁外加强件和纵梁内加强件,纵梁外加强件固 定在纵梁外部结构上,纵梁内加强件固定在纵梁内部结构上。进一步地,所述纵梁加强结构通过烧焊与纵梁外部结构和/或纵梁内部结构连 接,或所述纵梁加强结构通过翻边与纵梁外部结构和/或纵梁内部结构打焊点连接、或所 述纵梁加强结构通过翻边与纵梁外部结构和/或纵梁内部结构通过螺栓连接、或所述纵梁 加强结构通过翻边与纵梁外部结构和/或纵梁内部结构之间铆接。进一步地,所述纵梁加强结构为加强板,其设置为固定在纵梁内部和/或外部的 垂直于前碰方向。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除焊接面或螺栓连接面或铆接面外的其它面与前碰方向垂直。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的垂直于前碰方向的结构长度小于20mm。进一步地,所述纵梁加强结构为实心件或中空件。进一步地,所述纵梁外加强件和纵梁内加强件的立面在同一个平面上,其前后方 向的位置为任何需要加强的地方。进一步地,所述纵梁外加强件和纵梁内加强件贯穿所有纵梁的截面。与目前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纵梁吸能不足导致乘员舱变 形过大及乘员受力过大而造成乘员严重伤害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吸能能力的纵梁结 构,提高了纵梁的吸能能力,减少了传递到驾驶舱的能量,保持驾驶舱的完整,降低乘员伤害值。附图说明图1是加强结构在纵梁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之间的示意图。图2是加强结构在纵梁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外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其为本专利技术多种实施方式中的一种优选实 施例。纵梁结构上固定有加强件,该加强件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加强板设计。图1表示了加强结构在纵梁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之间的纵梁结构。如图1所示, 纵梁结构包括纵梁外部结构1、纵梁内部结构2、纵梁内外部结构间加强件3。纵梁外部结构 与纵梁内部结构焊接在一起,加强件3固定在纵梁内外部结构中间,可以通过烧焊与纵梁 内外部结构连接,也可以做出翻边与纵梁内外部结构打焊点或螺栓连接或铆接。加强件可 以是实心件也可以是中空件。不管加强件最终以什么方式连接,需要保证加强件除焊接面 或螺栓连接面或铆接面外的其它面与前碰方向垂直。图2表示了加强结构在纵梁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外部的纵梁结构。如图2所示, 纵梁结构包括纵梁外部结构1、纵梁内部结构2、纵梁外加强件3、纵梁内加强件4。纵梁外 部结构与纵梁内部结构焊接在一起,纵梁外加强件3固定在纵梁外部结构上,可以通过烧焊与纵梁外部结构连接,也可以做出翻边与纵梁外部结构打焊点或螺栓连接或铆接。加强件上起提高吸能能力作用的部分是垂直于前碰方向的结构,为了更有效地起到作用,此方 向上的长度最好小于20mm。纵梁内加强件4固定在纵梁内部结构上,可以通过烧焊与纵梁 内部结构连接,也可以做出翻边与纵梁外部结构打焊点或螺栓连接或铆接。和纵梁外加强 件类似,垂直于前碰方向的结构长度最好小于20mm。不管加强件最终以什么方式与纵梁连 接,需要保证加强件除焊接面或螺栓连接面或铆接面外的其它面与前碰方向垂直。纵梁外加强件3和内加强件4立面最好在同一个平面上,前后方向的位置可以在 任何需要加强的合适地方。纵梁外加强件3和内加强件4最好贯穿所有截面。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专利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 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 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一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结构为用于发动机舱的前纵梁结构,包括纵梁内部结构、纵梁外部结构和纵梁加强结构,所述纵梁内部结构和纵梁外部结构之间焊接固接,所述纵梁加强结构固接在纵梁外部结构和纵梁内部结构中间、或固接在纵梁外部结构和纵梁内部结构外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加强结构为纵梁内外部结构 间加强件,该纵梁内外部结构间加强件固定在纵梁内部结构和纵梁外部结构中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加强结构为纵梁外加强件和 纵梁内加强件,纵梁外加强件固定在纵梁外部结构上,纵梁内加强件固定在纵梁内部结构 上。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加强结构通过烧 焊与纵梁外部结构和/或纵梁内部结构连接,或所述纵梁加强结构通过翻边与纵梁外部结 构和/或纵梁内部结构打焊点连接、或所述纵梁加强结构通过翻边与纵梁外部结构和/或 纵梁内部结构通过螺栓连接、或所述纵梁加强结构通过翻边与纵梁外部结构和/或纵梁内 部结构之间铆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加强结构为加强板,其设置为 固定在纵梁内部和/或外部,且垂直于前碰方向。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结构为用于发动机舱的前纵梁结构,包括纵梁内部结构、纵梁外部结构和纵梁加强结构,所述纵梁内部结构和纵梁外部结构之间焊接固接,所述纵梁加强结构固接在纵梁外部结构和纵梁内部结构中间、或固接在纵梁外部结构和纵梁内部结构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太梅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