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舱前纵梁的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0644 阅读:2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连接件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汽车机舱前纵梁的结构改良,在横截面为“Ω”型的汽车机舱前纵梁的前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一向内凹的C型缓冲槽,C型缓冲槽形成的平面与汽车机舱前纵梁的长度方向相垂直,优点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减震效果好,适宜在同类车辆上改装应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连接件
,特指一种汽车机舱前纵梁的结构改良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机舱前纵梁一般是用板材冲制成横截面为“ Ω ”型的结构,以便于安装 汽车配件,其不足之处在于该结构的汽车机舱前纵梁缓冲性能不好,汽车的前部受到撞击 后直接通过该前纵梁向后传力,弓I起整车震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减震性能的汽车机舱前纵梁的结构改良。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汽车机舱前纵梁的结构改良,在横截面为“ Ω ”型的汽车机舱前纵梁的前部的外表 面上设置有一向内凹的C型缓冲槽,C型缓冲槽形成的平面与汽车机舱前纵梁的长度方向相垂直。上述的缓冲槽设置在“ Ω ”型横截面的中部和上部上。上述的缓冲槽的壁厚与汽车机舱前纵梁的壁厚相同。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1、本技术由于在汽车机舱前纵梁的前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一向内凹的C型 缓冲槽,当汽车的前部受到撞击后,C型缓冲槽会发生弹性变形,进而吸收部分的振动能,也 就减少了震动的向后传播,改善了由于碰撞给人体及车来车辆带来的危害;2、本技术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减震效果好,适宜在同类车辆上改装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技术的安装到汽车机舱上的立体示意图局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3 汽车机舱前纵梁的结构改良,在横截面为“ Ω ”型的汽车机舱前纵梁10的前部的 外表面101上设置有一向内凹的C型缓冲槽20,C型缓冲槽20形成的平面与汽车机舱前纵 梁10的长度方向相垂直。上述的缓冲槽10设置在“ Ω ”型横截面的中部和上部上,即设置在横截面的“ Ω,, 型的” C”部分上。上述的缓冲槽20的壁厚与汽车机舱前纵梁10的壁厚相同。图3给出了本技术安装到汽车机舱斜梁30上的立体示意图局部,当汽车的前 部受到撞击后,C型缓冲槽20发生弹性变形并吸收部分振动能后,再将其余的震动通过汽 车机舱斜梁30向后传播,改善了由于碰撞给人体及车来车辆带来的危害。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 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 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汽车机舱前纵梁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在横截面为“Ω”型的汽车机舱前纵梁的前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一向内凹的C型缓冲槽,C型缓冲槽形成的平面与汽车机舱前纵梁的长度方向相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机舱前纵梁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槽设 置在“ Ω ”型横截面的中部和上部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机舱前纵梁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槽的 壁厚与汽车机舱前纵梁的壁厚相同。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汽车连接件
,特指一种汽车机舱前纵梁的结构改良,在横截面为“Ω”型的汽车机舱前纵梁的前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一向内凹的C型缓冲槽,C型缓冲槽形成的平面与汽车机舱前纵梁的长度方向相垂直,优点是本技术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减震效果好,适宜在同类车辆上改装应用。文档编号B62D21/15GK201737053SQ20102020996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9日专利技术者刘茂益, 阮嵩淞 申请人:浙江永源汽车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汽车机舱前纵梁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在横截面为“Ω”型的汽车机舱前纵梁的前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一向内凹的C型缓冲槽,C型缓冲槽形成的平面与汽车机舱前纵梁的长度方向相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茂益阮嵩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永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