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素微乳类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8067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杨梅素微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工序简单,使药物含量更加可控,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杨梅素、乳化剂、助乳化剂、油相和水的重量比例2∶5-30∶1-30∶1-15∶10-50,防腐剂适量;提高其水溶性,以增大其在胃肠道内的吸收,提高了生物利用度。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安全、稳定、有效的微乳制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减少了杨梅素的给药剂量,提高了其生物利用度。结果证明微乳制剂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体内吸收及口服生物利用度,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杨梅素微乳在药剂学领域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将得到广泛应用,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
,确切地说它是一种。
技术介绍
杨梅素,又称杨梅树皮素,杨梅(黄)酮,黄酮类化合物。黄色针状结晶(稀乙醇), 熔点357 360°C。微溶于沸水,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氯仿和醋酸。杨梅素(Myricetin, Myr)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双子叶植物特别是一些木本植物花和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近年 来发现其具有抗自由基氧化、抗癌防癌、抗菌抗病毒、抗炎、防止血小板聚集等多种生物活 性。国内外对杨梅素的研究逐渐活跃,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近年药理学研究表明杨梅 素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其对胶原、花生四烯酸及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 而激动剂(胶原等)刺激血小板所导致的血小板形态的改变,研究表明可能与细胞骨架有 关;降血糖作用在研究抗糖尿病机理药物的机理时发现,杨梅素对高血糖有明显的降血糖 作用,治疗效果良好,但对正常人血糖无明显影响;抗氧化作用,其对油脂是优良的抗氧化 齐U,作用明显强于合成抗氧化剂BHT (3,5- 二叔丁基4-羟基甲基苯)可作为天然抗氧剂应 用于油脂较高的食品保藏上等多种生物活性。目前,美国FDA已将杨梅素广泛应用于医药、 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美国保健品药FYI将Myr作为添加剂用作治疗预防关节炎和各种 炎症,尤其对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和婴儿更加适合,由此Myr有望进一步开发为特殊人群的 消炎用药,从而减轻西药抗生素对人体的毒副作用。但由于其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使用。将杨梅素制 成微乳类制剂,提高其水溶性,以增大其在胃肠道内的吸收,最终提高生物利用度,改善其 在临床应用的缺点。微乳(Microemulsion,ME)是呈透明或半透明低黏度的油水混合物,它通常由表 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及水相以适当的比例组成,热力学和动力学都稳定的体系。 微乳的主要性质评价指标为载油(水)量(即微乳区大小)、粒径和微乳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其制备工序简单,使 药物含量更加可控,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杨梅素、乳化剂、助乳化剂、油相和水的重量比例 为2 5-30 1-30 1-15 10-50,防腐剂适量;提高其水溶性,以增大其在胃肠道内的 吸收,提高了生物利用度。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安全、稳定、有效的微乳制剂。其主要技术方 案是该微乳制剂的成分为药物、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和水。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1、处方筛选的方法——Km值滴定法文献报道的绘制伪三元相图的方法多为Km值滴定法,本专利技术利用此方法对 杨梅素微乳处方进行筛选。恒温25°C条件下,将乳化剂与助乳化剂按一定的质量比(Km值)混合,分别按照9 1、8 2、7 3、6 4、5 5、4 6、3 7、2 8和1 9的质量比称取油相与该混 合物于西林瓶中,恒温(25°C 士 1°C),磁力搅拌下以水逐滴进行滴定,当体系由透明变微混 浊时为临界点,记录此时的水相用量。按油、水、混合乳化剂在临界点的各自质量百分数(w/ w),用Origin 7. O软件绘制伪三元相图以确定微乳区的界限,伪三元相图以一定质量的乳 化剂和不同助乳化剂的混合物作为相图的乳化剂的顶点(S),油相顶点(0),水相顶点(W), 以相图中微乳区域的面积为考察指标。2、油相的考察大部分资料均倾向于选用中等脂肪链长度(C8 C18)的甘油三酯类,由于这类油 相国内生产较少,故这里选用几种常用的无毒,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大豆油、油酸、油酸乙酯、 肉豆蔻酸异丙酯(IPM)和月见草油作为油相。为使制剂对药物有最大溶解能力,须选择对 药物溶解度较好的油相。本专利技术考察以上几种油相对杨梅素的溶解度。将过量的杨梅素原 料药分别置于5g的大豆油、油酸、油酸乙酯、IPM和月见草油中,涡旋45min,37°C震荡24h, 以达平衡。以4000r · min-1离心lOmin,取上清液适量,测得杨梅素的溶解度见下表1。表1杨梅素在各种油相中的溶解度权利要求杨梅素微乳类制剂,包括杨梅素、乳化剂、助乳化剂、油相、和水,其特征在于杨梅素、乳化剂、助乳化剂、油相、和水相重量比例为2∶5 30∶1 30∶1 15∶10 50,防腐剂适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杨梅素微乳类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乳化剂采用高HLB 的非离子乳化剂,选自聚氧乙烯蓖麻油、吐温类乳化剂及其混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杨梅素微乳类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乳化剂为既有亲 水性也有亲油性的助乳化剂,选自乙醇、1,2丙二醇、正丁醇、乙二醇单乙基醚Transcutol P 或者上述混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杨梅素微乳类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相是几种常用的 无毒,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并且对药物有较大溶解能力的油酸乙酯、肉豆蔻酸异丙酯、油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杨梅素微乳类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相采用PH值为 5. 8 的 PBS。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杨梅素微乳类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乳化剂及 助乳化剂按比例混勻,搅拌下加入油相,搅拌至完全溶解,加入处方量的杨梅素与混合溶液 中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加入比例量的水相,室温条件下搅拌得深黄色澄清透明微乳制剂。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杨梅素微乳类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乳制 剂的药液可以为透明或半透明带乳光的溶液或微乳药液。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杨梅素微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工序简单,使药物含量更加可控,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杨梅素、乳化剂、助乳化剂、油相和水的重量比例2∶5-30∶1-30∶1-15∶10-50,防腐剂适量;提高其水溶性,以增大其在胃肠道内的吸收,提高了生物利用度。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安全、稳定、有效的微乳制剂。本专利技术减少了杨梅素的给药剂量,提高了其生物利用度。结果证明微乳制剂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体内吸收及口服生物利用度,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杨梅素微乳在药剂学领域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将得到广泛应用,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文档编号A61K47/44GK101953785SQ201010186779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31日专利技术者张颖慧, 王淑君 申请人:沈阳药科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杨梅素微乳类制剂,包括杨梅素、乳化剂、助乳化剂、油相、和水,其特征在于:杨梅素、乳化剂、助乳化剂、油相、和水相重量比例为2∶5-30∶1-30∶1-15∶10-50,防腐剂适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淑君张颖慧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药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