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的前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8428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紊流的发生、同时容易控制吹到驾驶员身上的行驶风的摩托车的前罩结构。该摩托车的前罩结构将前照灯(31)固定到车辆的前部,在该前照灯(31)的上方形成挡板(61a),以夹持前照灯(31)及挡板(61a)的方式,在左右设置侧整流罩(62)、(63),在该摩托车的前罩结构中,侧整流罩(62)、(63)的后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蔓延到挡板(61a)的后方的蔓延部(62a)、(63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摩托车的前罩结构
技术介绍
作为以往的摩托车的前罩结构,已知有由三个部分构成的前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根据专利文献1的图2、图5,前盖21由覆盖前照灯的左右的左盖50a及右盖50b、 覆盖前照灯的上方并且将左盖50a及右盖50b的上部彼此连接的挡板58构成。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186128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前盖21具有后部向外部敞开的结构,所以,在前盖21的后 端部容易产生紊流,难以得到所希望的车辆运动特性及行驶风的整流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紊流的产生并且能够获得所希望的车辆运动 特性及行驶风的整流效果的摩托车的前罩结构。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是摩托车的前罩结构,该前罩结构将前照灯固定到车辆的前 部,在该前照灯的上方形成挡板,以夹持前照灯及挡板的方式在左右设置侧整流罩,其特征 在于,侧整流罩的后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蔓延到挡板后方的蔓延部。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的其特征在于,在挡板的后方,并且在左右侧整流罩之间,配置 覆盖仪表周围的仪表罩,该仪表罩与蔓延部接合。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挡板的后端部形成后方突出部,所述后方突出 部具有向后方突出并且在蔓延部的侧方与蔓延部连接的形状。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设置划分蔓延部和后方突出部的凹部,该凹部以 在侧整流罩的表面上从前照灯的上部角部向后方延伸的方式形成。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前罩以覆盖前照灯周围的方式形成,并由以下部 分构成与挡板一体地形成的基体整流罩;与该基体整流罩分体形成的侧整流罩;固定于 车身并覆盖前照灯的后方的后罩;覆盖被所述基体整流罩、侧整流罩、后罩包围的上方敞开 空间的仪表罩。技术方案6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基体整流罩中,在其后方下部安装覆盖后方的 后罩,在该后罩上形成狭缝。在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中,由于构成前罩的侧整流罩的后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蔓 延到挡板后方的蔓延部,所以,能够以通过蔓延部将流过前照灯侧方的侧整流罩附近的行 驶风卷入挡板后方的方式进行整流,所以,能够抑制侧整流罩后端部产生的紊流,可以提高 车辆的运动特性。另外,能够以一面利用挡板等对驾驶员形成行驶风的挡风作用一面使驾 驶员吹到一定程度的行驶风的方式对行驶风进行控制,可以使驾驶员感觉到适度的爽快 感。在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中,由于在挡板的后方且在左右的侧整流罩之间配置覆盖仪 表周围的仪表罩,并使该仪表罩与蔓延部接合,所以,由蔓延部和仪表罩形成连续的面,利 用该面可以提高行驶风的整流效果,并且可以提高外观的美观性。在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中,由于在挡板的后端部形成具有向后方突出并且在蔓延部的侧方与蔓延部连接的形状的后方突出部,所以,对于驾驶员而言,通过一面利用挡板及后 方突出部形成挡风作用,一面利用蔓延部将行驶风卷入挡板的后方,可以恰当地分配吹到 驾驶员身上的行驶风。在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中,由于设置划分蔓延部和后方突出部的凹部,并且该凹部 以从前照灯的上部角部向后方延伸的方式形成于侧整流罩的表面,所以,可以利用凹部分 配流向蔓延部和后方突出部的行驶风,可以使驾驶员感到适度的爽快感。在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中,由于前罩以覆盖前照灯的周围的方式形成,并且由以下 部分构成与挡板一体地形成的基体整流罩;与该基体整流罩分体形成的侧整流罩;固定 于车身并覆盖前照灯的后方的后罩;覆盖被所述基体整流罩、侧整流罩、后罩包围的上方敞 开空间的仪表罩;所以,通过以闭合的结构覆盖前照灯周围,可以整流前照灯周围的行驶 风。在技术方案6的专利技术中,由于在后罩上形成狭缝,所以,在利用从形成于前照灯与 基体整流罩之间的间隙进入的行驶风冷却前照灯之后,可以将行驶风有效地从狭缝排出到 外部,能够提高前照灯的冷却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配备有本专利技术的前罩结构的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前罩结构的车身前部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前罩结构的车身前部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前罩结构的车身前部的俯视图。图5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侧整流罩的凹部的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基体整流罩的立体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基体整流罩的主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后罩的主视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前罩的结构的组装要领的第一作用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前罩的结构的组装要领的第二作用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前罩的结构的组装要领的第三作用图。符号说明10…摩托车,31···前照灯,35a、35b…前照灯的上部角部,61···基体整流罩,61a… 挡板,61e…前整流罩部(前整流罩主体),62、63…侧整流罩,62a、63a…蔓延部,62b、63b... 后方突出部,62c、63c…凹部(谷部),64…后罩,64a…狭缝,81、82…仪表,83…仪表罩, 84…上方开口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另外,说明中的左、右、前、后表示以乘坐车辆的驾驶员为基准的方向。另外,画面是向符号的方向看的画面。实施例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摩托车10是这样一种车辆,即,前叉13可自由转向地安装于构成车身框架11的前端部的前管12,发动机17安装于构成车身框架11的中央部的左右一对主框 架14、14 (只表示出靠近身边侧的标号14)及下部框架16,摆臂21经由枢轴20可自由上下 摆动地安装于设置在主车架14、14的下部的左右一对枢轴板部18、18(只表示出靠近身边 侧的标号18),前轮22安装于前叉13的下端部,后轮23安装于摆臂21的后端部。在前叉13上方的前部,安装有以围绕前照灯31的方式设置的前整流罩32。这里,标号41表示安装在前叉13的上端部的操纵手柄,42表示覆盖前轮22的上 方的前挡泥板,43表示燃料箱,44表示车座,46表示尾灯,47表示覆盖后轮23上方的后挡 泥板,51表示排气管,52表示催化剂,53表示消声器,54表示后缓冲单元,56表示链条,57 表示侧支架。图2中的箭头(FRONT)表示车辆的前方(以下相同)。如图2所示,前整流罩32包括设置有覆盖前照灯31的上方的挡板61a的基体整 流罩61 ;覆盖前照灯31的两侧方的侧整流罩62、63(只表示出靠近身边侧的标号62);覆盖 前照灯31的下部后方的后罩64。在图中,为了容易理解构成前整流罩32的各个结构部件 的形状,在各个结构部件上施加识别用的不同的花纹。另外,在侧整流罩62、63中,在一个 部件中,对每一个部位施加识别用的不同的花纹。图中的标号66是安装于前整流罩32的下端部的牌照,67是连接前叉13的上部左 右的顶端桥接部,68、68(只表示出靠近身边侧的标号68)是用于将操纵手柄41安装到顶端 桥接部67上的手柄托架,71是安装到操纵手柄41上的离合器分离杆。挡板61a以沿着上表面61b的方式对行驶风进行整流,上述上表面61b随着向后 方行进而向上方延伸,由此,成为具有降低从车辆前方吹到驾驶员身上的行驶风的量的挡 风作用的部分。如图3所示,在前照灯31的上方中央部配置有挡板61a,在前照灯31的上方且在 挡板61a的左右以及在前照灯31的两侧方,配置左右的侧整流罩62、63 (轮廓用粗线表示 的部分),在前照灯31的下方,配置构成基体整流罩61的底部整流罩部61c。另外,标号 75,75是构成前叉13的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的前罩结构,在所述前罩结构中,前照灯固定到车辆的前部,在该前照灯的上方形成挡板,以夹持所述前照灯及所述挡板的方式在左右设置侧整流罩,所述前罩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侧整流罩的后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蔓延到所述挡板后方的蔓延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片桐洁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