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合金钢
,特别是提供了。
技术介绍
在钢中添加5 30卯m的硼,并以固溶硼形式在奥氏体晶界处偏聚时,可以推迟 Y — a转变。由于硼对先共析铁素体生成的延缓与对贝氏体转变的延缓相比,其作用效果 要大得多,而利于贝氏体的形成。当钢中的硼与锰、钼、铬、铜等合金元素共同作用时,促进 贝氏体转变的效果更显著,在很宽的冷却速度范围内,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都将产生大 量甚至全部的贝氏体组织。另外,微量硼与铌的共同作用,显著抑制钢的再结晶,结合控轧 控冷技术,可以显著细化贝氏体组织。利用上述合金化设计思路,近三十年来,已先后出现 了 Mn-Nb-B、 Mn-Mo-Nb-B、 Mn-Cu-Nb-B、 Mn-Cr-Nb-B、 Mn-Mo-Cr-Nb-B、 Mn-Mo-Cr-Cu-Nb-B等 多个系列的微合金控轧低碳贝氏体钢。 这类含硼低碳贝氏体钢一般都要求碳含量低、钢质纯净,基本消除了钢中的碳化 物,且非金属夹杂物含量低,即使存在少量高碳马氏体岛或马氏体-奥氏体(M-A)岛等硬相 粒子,但经过控轧控冷后得到的细晶粒组织,对这种硬相粒子引起的脆化倾向有抑制作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焊接低碳贝氏体钢,其特征是,所述钢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2%~0.08%、Mn:1.20%~1.80%、Si:0.10%~0.50%、S:≤0.010%、P:≤0.015%、Mo:0.10%~0.30%、Nb:0.020%~0.050%、V:0.03%~0.10%、Ti、0.005%~0.030%、N:0.0050%~0.010%、B:0.0005%~0.0020%、Al:≤0.035%,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青峰,王玉辉,刘利刚,
申请(专利权)人:燕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