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成本精节生产的轨道交通用贝氏体钢车轮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132342 阅读:5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9 2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成本精节生产的轨道交通用贝氏体钢车轮及其制造方法,含有:碳C:0.15~0.45%,硅Si:1.00~2.50%,锰Mn:1.20~3.00%,稀土RE:0.001~0.040%,磷P≤0.020%,硫S≤0.020%,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残余元素;且3.00%≤Si+Mn≤5.00%。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合金设计和制造工艺,特别是热处理工艺和技术,车轮轮辋获得无碳化物贝氏体组织结构;辐板、轮毂获得粒状贝氏体和过饱和铁素体组织结构及少量珠光体,车轮具有高的综合力学性能;不特别添加Mo、Ni、V、Cr和B等合金元素,充分利用热处理工艺和技术,大幅度降低钢的成本,实现精节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的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成本精节生产的轨道交通用贝氏体钢车轮及其制造方法,通过低成本精节生产实现轨道交通用贝氏体钢车轮,以及其它类似部件的钢种设计和生产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高速、重载和低噪声”是世界轨道交通的主要发展方向,车轮是轨道交通的“鞋子”,是最重要行走部件之一,直接影响运行的安全。在列车正常运行过程中,车轮承受着车辆全部载重量,受到磨损和滚动接触疲劳(RCF)的损伤,同时,更重要的是,它与钢轨、闸瓦、车轴,以及周围介质有着非常复杂的作用关系,处在动态的、交替变化的应力状态中。特别是车轮与钢轨、车轮与制动闸瓦(盘式制动除外)是两对时刻存在的、不可忽视的摩擦副;在紧急情况或者特殊道路运行时,制动热损伤、擦伤则非常显著,产生热疲劳,也影响着车轮安全和使用寿命。货运重载轨道交通,在车轮满足基本强度的情况下,特别关注车轮的韧性指标,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货运用车轮磨损和滚动接触疲劳(RCF)损伤大,而且是踏面制动,热疲劳损伤也大,产生剥离、剥落和辋裂等缺陷。目前,国内外轨道交通用车轮钢,例如中国车轮标准GB/T8601、TB/T2817,欧洲车轮标准EN1326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低成本精节生产的轨道交通用贝氏体钢车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成本精节生产的轨道交通用贝氏体钢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成本精节生产的轨道交通用贝氏体钢车轮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元素:碳C:0.15~0.45%,硅Si:1.00~2.50%,锰Mn:1.20~3.00%,稀土RE:0.001~0.040%,磷P≤0.020%,硫S≤0.020%,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残余元素;且3.00%≤Si+Mn≤5.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成本精节生产的轨道交通用贝氏体钢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成本精节生产的轨道交通用贝氏体钢车轮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元素:碳C:0.15~0.45%,硅Si:1.00~2.50%,锰Mn:1.20~3.00%,稀土RE:0.001~0.040%,磷P≤0.020%,硫S≤0.020%,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残余元素;且3.00%≤Si+Mn≤5.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成本精节生产的轨道交通用贝氏体钢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成本精节生产的轨道交通用贝氏体钢车轮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元素:碳C:0.19~0.28%,硅Si:1.40~1.90%,锰Mn:1.50~2.20%,稀土RE:0.020~0.040%,磷P≤0.020%,硫S≤0.020%,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元素;且3.00%≤Si+Mn≤5.0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成本精节生产的轨道交通用贝氏体钢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成本精节生产的轨道交通用贝氏体钢车轮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元素:碳C:0.25%,硅Si:1.55%,锰Mn:1.68%,稀土RE:0.037%,磷P:0.007%,硫S:0.010%,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残余元素。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低成本精节生产的轨道交通用贝氏体钢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轮辋踏面下40毫米内金相组织为无碳化物贝氏体组织,即为纳米尺度的板条状过饱和铁素体,板条状过饱和铁素体中间为纳米尺度的薄膜状富碳残余奥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如赵海方政张峰邓荣杰孙曼丽
申请(专利权)人: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