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碳贝氏体钢的新型球化退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877648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4 0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低碳贝氏体钢的新型球化退火方法,先将钢加热到较低的温度T3进行保温,使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充分转变为铁素体和碳化物,然后再加热到较高的温度T4进行保温,使碳化物颗粒析出并逐渐长大成球状,最终得到球状碳化物+铁素体的球化组织,然后空冷或缓冷到室温,以上温度T3为350℃~550℃或者570℃~660℃,低温段保温时间为3‑8小时;T4为670℃~770℃,高温段保温时间为8‑20小时,T3与T4之间的升温速度不限,钢中碳含量≤0.3wt%。退火后钢中球状珠光体含量≥90%。本发明专利技术退火工艺能够稳定退火后的组织质量,提高球化效果,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低碳贝氏体钢退火过程控制困难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碳含量≤0.30%的低碳贝氏体钢的球化退火工艺。
技术介绍
当今,制造行业对制造精度、效率和材料利用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目前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使得冷锻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因此,冷锻用钢的使用将是今后的一个发展趋势。冷锻用钢在进行冷锻变形之前都要进行球化退火,以获得良好的塑性和合适的硬度。常用的传统球化退火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1,如图1所示,在稍低于Ac1的温度长时间保温使片状珠光体中的渗碳体片层逐渐球化,该方法对于低碳贝氏体钢进行球化退火后发现时间很长、球化效果较差;方法2:如图2所示,采用淬火+高温回火的联合球化退火方法,钢材淬火后得到马氏体组织,然后通过高温回火使碳化物球化,该方法操作工序较多,能源消耗大,成本较高,并且还会出现淬火开裂和变形大的问题;方法3:如图3所示,为等温球化退火,在等温球化退火方法中,先要将钢加热到Ac1至Ac3之间的温度(T1)进行较短时间保温,然后再快冷到较低的温度(T2)进行保温,球化是在T2的温度保温过程中形成的。要求从高温段(T1)冷到要进行保温的低温段(T2)时要快冷,由于钢材装炉量大,这在生产中很难实现。采用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4/201610899502.html" title="一种低碳贝氏体钢的新型球化退火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低碳贝氏体钢的新型球化退火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碳贝氏体钢的新型球化退火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钢加热到较低的温度T3进行保温,使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充分转变为铁素体和碳化物,然后再加热到较高的温度T4进行保温,使碳化物颗粒析出并逐渐长大成球状,最终得到球状碳化物+铁素体的球化组织,然后空冷或缓冷到室温,以上温度T3为350℃~550℃或者570℃~660℃,低温段保温时间为3‑8小时;T4为670℃~770℃,高温段保温时间为8‑20小时,T3与T4之间的升温速度不限,钢中碳含量≤0.3wt%。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碳贝氏体钢的新型球化退火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钢加热到较低的温度T3进行保温,使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充分转变为铁素体和碳化物,然后再加热到较高的温度T4进行保温,使碳化物颗粒析出并逐渐长大成球状,最终得到球状碳化物+铁素体的球化组织,然后空冷或缓冷到室温,以上温度T3为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社谢文新阮小江黄镇窦胜涛张磊周佩荣刘学文孙鸿平卢明霞曾海霞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