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六足仿生湿吸爬壁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9041 阅读:3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仿生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六足仿生湿吸爬壁机器人,由躯干骨架、仿生肢节、电机、驱动电路、预压结构、凸轮结构和拉绳结构组成,所有部件安装在躯干骨架上。躯干骨架包括支架、横梁,横梁安装在躯干支架凹槽中;仿生肢节包括底座、股节、胫节、弹簧钢片、柔性结构,股节、柔性结构的一端与底座相连,一端与胫节相连,弹簧钢片安装在胫节上;驱动电路对电机联合控制,电机竖直安装在电机槽中和横卧安装在横梁上;预压结构包括肢节支架、股节延伸T型支架,通过弹簧连接;凸轮结构包括凸轮、凸轮固定支架,凸轮的一端固定在电机轴上,一端与凸轮固定支架相连;拉绳结构包括拉绳支架、拉绳、闸线,拉绳通过拉绳支架与仿生肢节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精简,各部分模块化、标准化,加工、组装方便,采用镂空结构,整体质量轻,多电机驱动,易于步态规划,容易实现六足爬壁机器人的稳定、可靠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仿生学
,具体涉及一种爬壁机器人的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六足仿生湿吸爬壁机器人
技术介绍
仿生学是生命科学与机械、材料和信息等工程技术学科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具有 鲜明的创新性和应用性。通过对湿吸类昆虫的研究,基于湿吸原理,设计一种新的吸附机 制——湿吸吸附,研制出新型的爬壁机器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根据湿吸计算模型、力 学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发现吸附力的大小除了与分泌液的成分、接触表面的粗糙度及有 效的接触面积相关外,还与机器人的步态有关。因此,通过步态规划方法,进一步保证爬壁 机器人稳定、可靠运行是最为基础和关键的技术之一。当前的爬壁机器人主要以轮式、履带 式和足式为主。轮式、履带式爬壁机器人虽然设计简单,所要求的驱动电机少,易于控制,但 运动方式单一,无法实现对机器人姿态的控制;足式机器人克服了轮式、履带式爬壁机器人 的上述缺点,机器人的肢节具有相对较多的自由度,易于对机器人的姿态进行控制及步态 规划。六足昆虫比四足昆虫能够更好的吸附,因此,一般足式爬壁机器人采用六足的机构设 计。基于昆虫的运动规律,通过对六足机器人进行步态规划,使六足按一定规律协调运动, 增加足垫的吸附力,保证机器人稳定、可靠运行。 鉴于以上
技术介绍
及足式机器人的优点,基于湿吸原理,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六足 仿生湿吸机器人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六足仿生湿吸爬壁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基于仿生学的原理,通过对六足湿吸类昆虫的研究,设计爬壁机器人的整体架构。机器人紧贴壁面,重心位于整体架构的中后端,同时在机器人的腿部关节处加入柔性机构,足端的安装足垫处加入预压环节,增加足垫的吸附力,同时结构精简,各部分模块化,加工、组装方便,质量轻,易于步态规划,容易实现机器人的稳定、可靠运行。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六足仿生湿吸爬壁机器人,包括躯干骨架、仿生肢节、电机、驱动电路、预压结构、凸轮结构和拉绳结构;仿生肢节、电机、驱动电路、预压结构、凸轮结构和拉绳结构均安装于躯干骨架上; 其中所述躯干骨架17上上自上而下平行安装有2个仿生肢节安装横梁、2个电 机固定横梁、2个仿生肢节安装横梁、2个电路板固定横梁和2个仿生肢节安装横梁;2个仿 生肢节安装横梁为一组,即6个仿生肢节安装横梁分别位于躯干骨架17的前部、中部和后 部; 所述仿生肢节共有6个,根据六足湿吸类昆虫,6个仿生肢节分成前足、中足和后 足3组,前足、中足向前,后足向后,分别对称地安装于躯干骨架的6个仿生肢节安装横梁 上;每个仿生肢节包括底座29、股节3Q、胫节31、弹簧钢片32和柔性结构33,股节30和柔4性结构33的一端均安装在底座29上,股节30另一端连接胫节31,柔性结构33的另一端连 接胫节31,胫节31另一端安装弹簧钢片32,底座29上设有电机齿轮箱凹槽35,电机齿轮箱 凹槽35内设有电机轴孔36 ; 所述电机共有8个,6个安装于仿生肢节的电机齿轮箱凹槽35中,电机上的电机轴 穿过电机轴孔36连接股节30 ;2个电机横卧安装于躯干骨架17两端的电机固定横梁上; 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电机驱动电路、系统控制电路,电机驱动电路连接电机,系统控 制电路连接电机驱动电路,通过系统控制电路发出控制信号,控制电机驱动电路; 所述预压结构为3组,每组包括肢节支架、股节延伸T型支架和压縮弹簧,肢节支 架固定于躯干骨架17上,3个肢节支架分别位于三组仿生肢节安装横梁之间;股节延伸T 型支架固定于仿生股节底座29的外侧;拉绳26经肢节支架第一斜孔43与股节延伸T型支 架相连;位于肢节支架上的第四螺纹孔44用于固定压縮弹簧;股节延伸T型支架上的第六 螺纹孔46用于固定拉绳26 ;螺钉通过股节延伸T型支架第五螺纹孔45将股节延伸T型支 架固定在股节底座29上; 所述凸轮结构为2个,每个凸轮结构包括凸轮23和凸轮固定支架25,凸轮23的一 端固定在电机轴上,另一端与凸轮固定支架25相连;凸轮固定支架25安装于位于躯干骨架 中部的仿生肢节安装横梁上; 所述拉绳结构包括拉绳支架24、拉绳26和闸线,拉绳支架24安装于躯干骨架17 上;拉绳26的一端穿过拉绳支架24上的斜孔连接仿生支节,另一端,另一端连接凸轮23,, 闸线套于拉绳26外。 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凸轮23包括电机连接轴47和凸轮轴49,电机连接轴47套在电机 轴上,凸轮轴49与凸轮固定支架25相连。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拉绳支架24包括第一斜孔43、第四螺纹孔44。第一斜孔43用于 通过拉绳26,固定闸线;第四螺纹孔44用于将拉绳支架24固定在躯干骨架上。 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位于拉绳支架24上的斜孔共有6个,其倾角为45° 。 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电机齿轮箱凹槽35内放置有电机齿轮箱。 本专利技术中,柔性结构33包括底座连接杆39、弹簧40、细轴41和胫节连接杆42,弹簧40 —端固定于底座连接杆39的凹槽中,另一端穿过细轴41,通过细轴41与胫节连接杆42相连,胫节连接杆42嵌入底座连接杆39的凹槽中,二者是间隙配合。 本专利技术中,6个仿生肢节安装横梁的两侧均设有限位块,仿生肢节通过该限位块安装于仿生肢节安装横梁上。 本专利技术中,电机驱动电路连接控制器,控制器安装于电路板固定横梁上,本专利技术中,系统控制电路包括飞思卡尔控制器MC9S12DG128B、8块驱动电路板。MC9S12DG128B的通用10 口与驱动电路板芯片MC3386的控制输入口相连,实现对整个系统的控制。 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六足仿生湿吸机器人整体结构细长,重心位于整体结构的 中后端且紧贴壁面,降低了对安装在机器人足端的足垫吸附力的要求;在仿生肢节中加入 了柔性结构,提高了机器人对环境的适应性,符合仿生的概念;采用机械结构进行限位控 制,减少了传感器的安装,降低成本及电气控制复杂度;预压结构增加了足垫与壁面的有 效接触面积,增大吸附力;凸轮的设计放大了电机输出的转矩,提高了电机的效率;拉绳结构使足垫剥离容易控制。该专利技术结构精简,各部分模块化、标准化,加工、组装方便,采用镂 空结构,整体质量轻,多电机驱动,易于步态规划,容易实现六足爬壁机器人的稳定、可靠运 行。附图说明 图1为六足仿生湿吸爬壁机器人整体结构图。 图2为仿生肢节安装横梁结构图。 图3为装有横梁的躯干骨架结构图。 图4为仿生肢节结构图。其中(a)为仿生肢节的俯视图,(b)为仿生肢节的仰视 图。 图5为股节底座结构图。 图6为胫节柔性连接结构图。 图7为肢节支架结构图。 图8为股节延伸T型支架结构图。 图9为凸轮结构图。 图10为凸轮固定支架结构图。 图11为拉绳支架结构图。 图中标号1为右前足,2为右中足,3为右后足,4为左后足,5为左中足,6为左前 足,7、8、11、12、15、16分别为仿生肢节的第一安装横梁、第二安装横梁、第三安装横梁、第四 安装横梁、第五安装横梁和第六安装横梁,9、10分别为第一电机固定横梁、第二电机固定横 梁,13、14分别为第一电路板固定横梁、第二电路板固定横梁,17为躯干骨架,18、19、20为 第一肢节支架、第二肢节支架和第三肢节支架,21为变速齿轮箱固定支架,22为电机固定 支架,23为凸轮,24为拉绳支架,25为凸轮固定支架,26为拉绳,27为限位块,28为第一通 孔,29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六足仿生湿吸爬壁机器人,包括躯干骨架、仿生肢节、电机、驱动电路、预压结构、凸轮结构和拉绳结构;仿生肢节、电机、驱动电路、预压结构、凸轮结构和拉绳结构均安装于躯干骨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躯干骨架(17)上上自上而下平行安装有2个仿生肢节安装横梁、2个电机固定横梁、2个仿生肢节安装横梁、2个电路板固定横梁和2个仿生肢节安装横梁;2个仿生肢节安装横梁为一组,即6个仿生肢节安装横梁分别位于躯干骨架(17)的前部、中部和后部;所述仿生肢节共有6个,根据六足湿吸类昆虫,6个仿生肢节分成前足、中足和后足3组,前足、中足向前,后足向后,分别对称地安装于躯干骨架的6个仿生肢节安装横梁上;每个仿生肢节包括底座(29)、股节(30)、胫节(31)、弹簧钢片(32)和柔性结构(33),股节(30)和柔性结构(33)的一端均安装在底座(29)上,股节(30)另一端连接胫节(31),柔性结构(33)的另一端连接胫节(31),胫节(31)另一端安装弹簧钢片(32),底座(29)上设有电机齿轮箱凹槽(35),电机齿轮箱凹槽(35)内设有电机轴孔(36);所述电机共有8个,6个安装于仿生肢节的电机齿轮箱凹槽(35)中,电机上的电机轴穿过电机轴孔(36)连接股节(30);2个电机横卧安装于躯干骨架(17)两端的电机固定横梁上;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电机驱动电路、系统控制电路,电机驱动电路连接电机,系统控制电路连接电机驱动电路,通过系统控制电路发出控制信号,控制电机驱动电路;所述预压结构为3组,每组包括肢节支架、股节延伸T型支架和压缩弹簧,肢节支架固定于躯干骨架(17)上,3个肢节支架分别位于三组仿生肢节安装横梁之间;股节延伸T型支架固定于仿生股节底座(29)的外侧;拉绳(26)经肢节支架第一斜孔(43)与股节延伸T型支架相连;位于肢节支架上的第四螺纹孔(44)用于固定压缩弹簧;股节延伸T型支架上的第六螺纹孔(46)用于固定拉绳(26);螺钉通过股节延伸T型支架第五螺纹孔(45)将股节延伸T型支架固定在股节底座(29)上;所述凸轮结构为2个,每个凸轮结构包括凸轮(23)和凸轮固定支架(25),凸轮(23)的一端固定在电机轴上,另一端与凸轮固定支架(25)相连;凸轮固定支架(25)安装于位于躯干骨架中部的仿生肢节安装横梁上;所述拉绳结构包括拉绳支架(24)、拉绳(26)和闸线,拉绳支架(24)安装于躯干骨架(17)上;拉绳(26)的一端穿过拉绳支架(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斌黎明和秦海燕周艳敏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