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自动变速器的齿轮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7876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用自动变速器的齿轮系,该自动变速器的齿轮系具有两个简单行星齿轮组与一个复合行星齿轮组以及四个离合器与三个制动器,从而实现十个前进速度和三个倒退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用自动变速器的齿轮系,通过将两个 简单行星齿轮组与一个复合行星齿轮组以及四个离合器与三个制动器 组合,所述车用自动变速器的齿轮系实现十个前进速度。
技术介绍
自动变速器的典型的换档机构采用多个行星齿轮组的组 合。包括多个行星齿轮组的这种自动变速器的齿轮系改变从该自动变 速器的扭矩变换器接收到的旋转速度和扭矩,并相应地将改变后的扭 矩传递到输出轴。 众所周知,当变速器实现较多数量的换档速度时,能够 对变速器的速度比进行更加优化的设计,从而车辆能够具有经济的燃 油里程(fliel mileage)以及更好的性能。出于这样的原因,能够实现 更多换档速度的自动变速器处于不断的研究中。 此外,对于同样数量的速度,齿轮系的特征,诸如耐久 性、动力传递的效率以及尺寸,基本取决于所组合的行星齿轮组的布 置。因此,对于齿轮系的组合结构的设计同样处于不断的研究中。 具有过多速度的手动变速器会给驾驶者带来不便。因此, 具有更多换档速度的有利特征在自动变速器中更为重要,因为自动变 速器自动控制换档操作。目前,四速和五速自动变速器在市场上最为常见。然而, 六速自动变速器也已经被实现了,用于提高动力传输的性能,并用于车辆增强了的燃油里程。此外,七速自动变速器和八速自动变速器已 经相当快地被开发了。 公开于该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 明的一般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 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车用自动变速器的齿 轮系,其通过将两个简单行星齿轮组以及一个复合行星齿轮组与四个 离合器以及三个制动器组合,从而对于倒退速度具有提高动力传递性 能和换档性能的优点,并具有减少燃油消耗的优点。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中,车用自动变速器的齿轮系可以包 括第一行星齿轮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包括总是作为固定元件操 作的第一旋转元件、形成总是输出降低的旋转速度的第一中间输出路 径的第二旋转元件、以及形成连接到输入轴的输入路径并且形成将输 入轴的旋转速度输出的第二中间输出路径的第三旋转元件;第二行星 齿轮组,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包括形成直接连接到所述第一中间输出 路径的第一中间输入路径的第四旋转元件、形成第三中间输出路径并 作为选择性固定元件操作的第五旋转元件、以及作为选择性固定元件 操作的第六旋转元件,其中第四、第五和第六旋转元件中的两个旋转 元件选择性地被连接,以便第二行星齿轮组成为直接连接状态,并且 第五和第六旋转元件中的一个形成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二中间输出 路径的第一可变输入路径;第三行星齿轮组,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通 过组合两个行星齿轮组而设置为包括第七、第八、第九和第十旋转元 件,其中第七旋转元件形成直接连接到所述第三中间输出路径的第二 中间输入路径,第十旋转元件形成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一中间输出 路径的第二可变输入路径,第八旋转元件形成选择性地连接到输入轴 的第三可变输入路径,并作为选择性固定元件操作,并且第九旋转元 件形成连接到输出轴的最终输出路径;以及摩擦构件,所述摩擦构件 包括多个离合器和多个制动器,所述多个离合器设置用于所述第一、 第二与第三可变输入路径的选择性连接以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选7择性直接连接,所述多个制动器设置在作为固定元件操作的旋转元件 和变速器外壳之间。 所述第一旋转元件可以固定到所述变速器外壳。 所述摩擦构件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可变输入路径上 的第一离合器、设置用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选择性直接连接的第 二离合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可变输入路径上的第三离合器、设置在所 述第三可变输入路径上的第四离合器、选择性地停止所述第八旋转元 件的第一制动器、选择性地停止所述第五旋转元件和所述第六旋转元 件中的一个的第二制动器、以及选择性地停止所述第五旋转元件和所 述第六旋转元件中的另一个的第三制动器。 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中,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可以是双 小齿轮行星齿轮组,所述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组具有作为其旋转元件的 所述第一旋转元件的第一恒星齿轮、所述第二旋转元件的第一环形齿轮、以及所述第三旋转元件的第一行星架;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可以是单小齿轮行星齿轮组,所述单小齿轮行星齿轮组具有作为其旋转元 件的所述第四旋转元件的第二恒星齿轮、所述第五旋转元件的第二行星架、以及所述第六旋转元件的第二环形齿轮;并且所述第三行星齿 轮组可以是拉维尼奥(Ravigneaux)行星齿轮组,所述拉维尼奥行星齿 轮组通过组合单小齿轮行星齿轮组和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组并共用环形 齿轮和行星架而形成,并且具有作为其旋转元件的与长小齿轮啮合的 所述第七旋转元件的第三恒星齿轮、所述第八旋转元件的第三行星架、 所述第九旋转元件的第三环形齿轮、以及与短小齿轮啮合的所述第十 旋转元件的第四恒星齿轮。 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中,在第一前进速度处可以操作所 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第一制动器,在第二前进速度处可以操作所述第 一离合器和所述第二制动器,在第三前进速度处可以操作所述第一离 合器和所述第三制动器,在第四前进速度处可以操作所述第一和第二 离合器,在第五前进速度处可以操作所述第一和第三离合器,在第六 前进速度处可以操作所述第一和第四离合器,在第七前进速度处可以 操作所述第三和第四离合器,在第八前进速度处可以操作所述第二和 第四离合器,在第九前进速度处可以操作所述第四离合器和所述第三制动器,在第十前进速度处可以操作所述第四离合器和所述第二制动 器,在第一倒退速度处可以操作所述第一和第三制动器,在第二倒退 速度处可以操作所述第二离合器和所述第一制动器,并且在第三倒退 速度处可以操作所述第三离合器和所述第一制动器。 此外,所述第二离合器可以设置在所述第四旋转元件和 所述第五旋转元件之间、所述第四旋转元件和所述第六旋转元件之间 或者所述第五旋转元件和所述第六旋转元件之间。 通过纳入本文的附图以及随后与附图一起用于说明本发 明的某些原理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所具有的其它特 征和优点将更为具体地变得清楚或得以阐明。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齿轮系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齿轮系的操作表。 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齿轮系的杠杆图。 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示例性齿轮系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示例性齿轮系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示例性齿轮系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示例性齿轮系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示例性齿轮系的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示例性齿轮系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对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实施方式详细地作出引用,这些 实施方式的实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专利技术将与示例性 实施方式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意识到,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 专利技术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反,本专利技术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 例性实施方式,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 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实 施方式。齿轮系包括设置在同一轴线上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组PG1、 PG2和PG3;由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离合器C1、 C2、 C3和C4构成的离合器装置;以及由第一、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自动变速器的齿轮系,包括: 第一行星齿轮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包括总是作为固定元件操作的第一旋转元件、形成总是输出降低的旋转速度的第一中间输出路径的第二旋转元件、以及形成连接到输入轴的输入路径并且形成将输入轴的旋转速度输出的第 二中间输出路径的第三旋转元件; 第二行星齿轮组,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包括形成直接连接到所述第一中间输出路径的第一中间输入路径的第四旋转元件、形成第三中间输出路径并作为选择性固定元件操作的第五旋转元件、以及作为选择性固定元件操作的第六旋转 元件,其中第四、第五和第六旋转元件中的两个旋转元件选择性地被连接,以便第二行星齿轮组成为直接连接状态,并且第五和第六旋转元件中的一个形成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二中间输出路径的第一可变输入路径; 第三行星齿轮组,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通过组合 两个行星齿轮组而设置为包括第七、第八、第九和第十旋转元件,其中第七旋转元件形成直接连接到所述第三中间输出路径的第二中间输入路径,第十旋转元件形成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一中间输出路径的第二可变输入路径,第八旋转元件形成选择性地连接到输入轴的第三可变输入路径,并作为选择性固定元件操作,并且第九旋转元件形成连接到输出轴的最终输出路径;以及 摩擦构件,所述摩擦构件包括多个离合器和多个制动器,所述多个离合器设置用于所述第一、第二与第三可变输入路径的选择性连接以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 选择性直接连接,所述多个制动器设置在作为固定元件操作的旋转元件和变速器外壳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右烈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