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器的齿轮与离合器的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2950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变速器的齿轮与离合器的布置结构,提供了一种变速器,其具有输入元件、输出元件、四个行星齿轮组、多个联接元件和多个扭矩传递装置。另外,提供了用于控制多个扭矩传递装置的操作的液压流体控制回路。该液压流体控制回路接收来自偏轴液压流体泵的加压液压流体,并且具有设在变速器壳体、输入轴、输出轴和其它联接元件中的多个流体通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总地涉及具有多个行星齿轮组和多个扭矩传递装 置的多档变速器,尤其涉及用于控制多个扭矩传递装置的操作的液压 控制回路。
技术介绍
典型的多档变速器使用摩擦离合器、行星齿轮布置结构 及固定互相连接的组合来获得多个传动比。行星齿轮组的数量和物理 布局通常根据包装、成本和所需的传动比来确定。变速器的实施例包括具有前支撑的变速器壳体,所迷前 支撑包括笫一应用流体通道和第二应用流体通道。所述变速器还包括 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行星齿轮组,每个行星齿轮组都具有第一、 第二和第三元件。所述变速器还包括五个扭矩传递机构,所述五个扭 矩传递机构中的第 一和第二个均包括第 一应用腔和活塞,其中所述第一应用流体通道与所述五个扭矩传递机构中的第 一个的第 一应用腔连 通,所述第二应用流体通道与所述五个扭矩传递机构中的第二个的第 一应用腔连通。所述五个扭矩传递才几构中的第三、第四和第五个均包括应用腔、控制腔(dam chamber)和活塞。所述五个扭矩传递才几构有 选择地将所述第 一、第二和第三元件中的至少 一个与所述第 一元件、 第二元件、第三元件和所述变速器壳体中的至少另一个连接。所述变速器还包括输入元件,其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第二元件持续地互第二、第三和第四孔道。'所述输:元件还包括第二离合器端口 「其与 所述五个扭矩传递机构中的第三个的应用腔和所述输入元件的第 一孔 道连通。所述输入元件还包括第二离合器端口 ,其与所述五个扭矩传 递机构中的第四个的应用腔和所述输入元件的第四孔道连通。所述输 入元件还包括第三离合器端口 ,其与所述五个扭矩传递机构中的第五 个的应用腔和所述输入元件的第二孔道连通。所述输入元件还包括与 所述输入元件的第一孔道连通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润滑孔。所述输入 元件还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控制端口,它们与所述五个扭矩传递机 构中的第三、第四和笫五个的控制腔以及所述输入元件的笫三孔道连 通。所述变速器还包括输出元件,其与所述笫四行星齿轮組的第二元 件和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的笫二元件中的至少一个持续地互连,并且 具有与所述输入元件的笫 一孔道连通的润滑孔。所述变速器还包括 第一互连元件,其将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一元件与所述第二行星 齿轮组的第一元件持续地互连;第二互连元件,其将所述第一行星齿 轮组的第二元件与所述第四行星齿轮组的第三元件持续地互连;第三 互连元件,其将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第三元件与所述第三行星齿轮 组的第一元件持续地互连;以及第四互连元件,其将所述笫三行星齿 轮组的第二元件与所述第四行星齿轮组的第二元件持续地互连。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所述五个扭矩传递机构中的第一 个可有选择地接合,以将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二 行星齿轮组的第一元件中的至少一个与固定元件互连。所述五个扭矩 传递机构中的第二个可有选择地接合,以将所述第 一 行星齿轮组的第 三元件与所述固定元件互连。所述五个扭矩传递机构中的第三个可有 选择地接合,以将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第二元件和所述输入元件中的至少 一 个与所述第四行星齿轮组的第 一元件互连。所述五个扭矩传 递机构中的笫四个可有选择地接合,以将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第三 元件和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的第 一元件中的至少 一个与所述第四行星 齿轮组的第一元件互连。所述五个扭矩传递机构中的第五个可有选择 地接合,以将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的第三元件与所述第四行星齿轮组 的第 一元件互连。所述五个扭矩传递才几构包括第 一和第二制动器以及 第一、第二和第三离合器。所述五个扭矩传递机构可有选择地以至少 三个扭矩传递机构的组合形式进行接合,以在所述输入元件与所述输 出元件之间建立至少八个前进传动比和至少 一 个倒车传动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所述变速器还包括液压流体泵,该液压流体泵固定到所迷变速器壳体上,并且传动地连接到发动机和 变矩器泵中的至少 一 个上,所述液压流体泵向所述液压控制系统提供加压液压流体。本文所示的附图仅仅是示意性目的,而不是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八档变速器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8图2A为输入轴和输出轴的截面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八档变速器的液压控制回路;图3A为输入轴和输出轴的截面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八档变速器的液压控制回路,其中该截面图相对于图2A中的截面图轴向旋转90° ; 图4为示出用来启用中速传感器的速度传感器位置; [0023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八档变速器的实施例的示意图,示出了由偏轴输入轴驱动的流体泵;图7B为输入轴沿图7A中的线7B-7B剖取的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变速器10包括四个行星齿轮 组16、 18、 20和22。行星齿轮组16、 18、 20和22连接在输入轴12 与输出轴14之间。 第一、第二和第三离合器80、 82、 84与输入轴12同轴 地布置。第一离合器80和第二离合器82布置在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 组18、 20之间。更具体地,第一离合器80与第二行星齿轮组18相邻, 第二离合器82与第三行星齿轮组20相邻。第三离合器84布置在第三 和第四行星齿轮组20、 22之间。 第一离合器8 0包括致动组件8OA和离合器组件8 0B。第 一离合器80的致动组件80A包括应用腔130、控制腔132和活塞134。 致动组件80A由输入轴12支撑并连接到其上。离合器组件80B包括多 个交替的摩擦盘或环。致动组件80A的活塞134接合离合器组件80B, 以将所述多个交替的摩擦盘压在一起,从而使行星架46和输入轴12 与第八轴或互连元件66互相连接。 套轴180固定地连接到变速器壳体100上。输入轴密封 件182A、 182B、 182C、 182D、 182E在套轴1 80与输入轴12之间与输 入轴12同轴地布置。输入轴密封件182A、 182B、 182C、 182D、 182E 可旋转地接触输入轴12的第一端12A。第一环形通道202通过形成在 输入轴12第一端12A中的第一端口 204与第一孔道201连通。第二环 形通道222通过形成在输入轴12第一端12A中的第二端口 224与第二 孔道22G连通。第三环形通道302通过形成在输入轴12第一端12A中 的第三端口 304与第三孔道301连通。第四环形通道322通过形成在 输入轴12第一端12A中的第四端口 324与第四孔道320连通。 再次参考图2A,示出了输入轴和l命出轴12、 14的截面图, 图示了用于向离合器80、 82和84供应润滑流体的润滑回路300。润滑 回路300由第一孔道2 01的第二部分210、输出轴孔道2 30和环形润滑 通道234形成。输出轴孔道230与输入轴12同轴地布置在输出轴14 中,并且具有开口端230A和输出轴孔232。环形润滑通道234由输出 轴14的外表面、变速器壳体100的内表面、以及第一输出轴密封件2 38A 和第二输出轴密封件238B的侧表面限定。环形润滑通道234通过输出 轴孔232与输出轴孔道230连通。输入轴12的第二端12B通过支撑衬 套240与输出轴14的第一端14A周向地重叠并支撑该第一端14A。润 滑腔236形成在输入轴12与输出轴14重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档变速器,包括: 具有前支撑的变速器壳体,所述前支撑包括第一应用流体通道和第二应用流体通道; 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行星齿轮组,每个行星齿轮组都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元件; 五个扭矩传递机构,所述五个扭矩传递机构中的第 一个和第二个均包括第一应用腔和活塞,其中所述第一应用流体通道与所述五个扭矩传递机构中的第一个的第一应用腔连通,所述第二应用流体通道与所述五个扭矩传递机构中的第二个的第一应用腔连通; 所述五个扭矩传递机构中的第三个、第四个和第五个均包括 应用腔、控制腔和活塞; 其中所述五个扭矩传递机构有选择地将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元件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元件、第二元件、第三元件和所述变速器壳体中的至少另一个连接; 输入元件,其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第二元件持续地互连,所述输入 元件具有: 平行于所述输入元件的纵向轴线布置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孔道; 第一离合器端口,其与所述五个扭矩传递机构中的第三个的应用腔和所述输入元件的第一孔道连通; 第二离合器端口,其与所述五个扭矩传递机构中的第四个的应用 腔和所述输入元件的第四孔道连通; 第三离合器端口,其与所述五个扭矩传递机构中的第五个的应用腔和所述输入元件的第二孔道连通; 与所述输入元件的第一孔道连通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润滑孔;以及 第一、第二和第三控制端口,它们与所述五 个扭矩传递机构中的第三个、第四个和第五个的控制腔以及所述输入元件的第三孔道连通; 输出元件,其与所述第四行星齿轮组的第二元件和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的第二元件中的至少一个互连,并且具有与所述输入元件的第一孔道连通的润滑孔; 第一互连 元件,其将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一元件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第一元件持续地互连; 第二互连元件,其将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二元件与所述第四行星齿轮组的第三元件持续地互连; 第三互连元件,其将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第三元件与所述第三 行星齿轮组的第一元件持续地互连;以及 第四互连元件,其将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的第二元件与所述第四行星齿轮组的第二元件持续地互连。...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M哈特SH维特科普CE凯里AW菲利普斯JB博尔格森SP穆尔曼EI伍登ET格罗乔夫斯基
申请(专利权)人: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