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装置,包括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和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所述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壳体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以两个双离合器变速器取代一个变速器内的多级离合结构,实现速比范围拓宽的同时结构简单、可靠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变速器领域。
技术介绍
双离合器变速器具有两组同轴嵌套或平行布置的离合器,同轴、内外嵌套布置的两根输入轴,一根、两根或三根平行布置的副轴和一根输出轴,或者副轴同时作为输出轴,布置在副轴上的多个同步器、多个换挡拨叉。变速器奇、偶数挡主动齿轮分别布置在两根输入轴上,通过两个离合器的切换以及不同同步器动作,经由不同副轴实现扭矩变换和输出。双离合器变速器技术比较成熟,双离合器变速器主要应用于商用车,现有双离合器变速器存在的问题是挡位数少,速比范围间隔大,传递扭矩有限,不能够适用于商用车装载质量大,使用条件复杂,同时保证重型汽车良好的动力性、经济性、加速性和舒适性的要求。为了拓宽速比范围,一个解决方案是采用多离合器变速器,例如在授权公告号:CN102102738B、授权公告日:2013.05.22、专利技术名称:“多离合变速器”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以及在申请号:201310153205.9、申请日:2013.04.28、专利技术名称:“多离合器变速器”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所公开的。但现有技术中的多离合器变速器采用的均是在一个变速器内设置多级离合(或者摩擦副)的方式来实现速比范围的拓宽。离合级别越多,速比范围越宽,但相应地多离合器变速器的内部结构也越复杂,控制策略越繁琐,并且外部必须对轴间配合进行重新布置,加大了多离合器变速器的空间布置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多离合器变速器内部结构复杂的问题,以更加简单的结构来拓宽速比范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装置,包括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和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所述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的一个离合器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和所述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各自具有两个离合器、分别与两个所述离合器连接并且内外嵌套的内输入轴和外输入轴、副轴和输出轴,所述内输入轴和所述外输入轴上的各挡主动齿轮与所述副轴上的各挡从动齿轮配合,所述副轴上的主动齿轮与所述输出轴上的从动齿轮常啮合。优选地,所述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和所述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各自具有两个离合器、分别与两个所述离合器连接并且内外嵌套的内输入轴和外输入轴、副轴,所述内输入轴和所述外输入轴上的各挡主动齿轮与所述副轴上的各挡从动齿轮配合,所述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副轴同时作为输出轴。优选地,上述多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装置还包括同步器,所述同步器选择性地与各挡主动齿轮或者各挡从动齿轮啮合。优选地,所述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设有倒挡,所述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不设倒挡。本专利技术采用两个双离合器变速器来实现多离合器变速器的功能,其中一个双离合器变速器的输出轴与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的一个离合器连接,这样,对于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每个挡位,均能够经过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再次进行多速比挡位变换,也就是说最终经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输出的速比个数是两个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挡位数量的乘积,大大拓宽了速比范围,而且每个双离合器变速器内均只有两级离合,内部结构简单,并且不需要对轴系进行再布置,节省研发成本。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采用独立的副轴、输出轴的布置方式能够保证两个双离合器变速器之间的共线,便于空间布置。进一步地,在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内设倒挡而在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内不设倒挡,则避免了复杂的控制策略并且使结构更加简化。附图说明接下来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多离合器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多离合器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上图中标记说明:1、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内输入轴2、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外输入轴3、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副轴一4、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副轴二5、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输出轴11、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一挡主动齿轮13、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三挡主动齿轮(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五挡主动齿轮)22、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二挡主动齿轮(倒挡主动齿轮)24、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四挡主动齿轮(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六挡主动齿轮)31、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一挡从动齿轮42、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二挡从动齿轮(倒挡惰轮)33、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三挡从动齿轮34、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四挡从动齿轮45、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五挡从动齿轮46、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六挡从动齿轮39、倒挡从动齿轮30、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副轴一常啮合齿轮40、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副轴二常啮合齿轮50、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输出轴常啮合齿轮01、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内输入轴02、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外输入轴03、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副轴一04、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副轴二05、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输出轴011、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一挡主动齿轮013、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三挡主动齿轮(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五挡主动齿轮)022、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二挡主动齿轮024、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四挡主动齿轮(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六挡主动齿轮)031、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一挡从动齿轮042、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二挡从动齿轮033、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三挡从动齿轮034、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四挡从动齿轮045、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五挡从动齿轮046、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六挡从动齿轮030、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副轴一常啮合齿轮040、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副轴二常啮合齿轮050、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输出轴常啮合齿轮SC1、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第一同步器SC2、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第二同步器SC3、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第三同步器SC4、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第四同步器SC01、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第一同步器SC02、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第二同步器SC03、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第三同步器SC04、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第四同步器C1、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第一离合器C2、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第二离合器C01、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第一离合器C02、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第二离合器。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的多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装置采用了两个双离合器变速器: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和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第二离合器C2为同轴、内外嵌套式结构布置,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第一离合器C01和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第二离合器C02为同轴、内外嵌套式结构布置。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内输入轴1和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外输入轴2内外嵌套式结构布置,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副轴一3和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副轴二4与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内输入轴1和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外输入轴2平行布置;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内输入轴01和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外输入轴02内外嵌套式结构布置,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副轴一03和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副轴二04与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内输入轴01和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外输入轴02平行布置。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中,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内输入轴1连接,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外输入轴2连接,通过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第二离合器C2的开闭控制,可以有选择性地将发动机(图1中未显示)扭矩传递到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内输入轴1和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外输入轴2。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内输入轴1上从左往右(靠近发动机一侧为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和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所述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的一个离合器连接,所述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和所述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各自具有两个离合器、分别与两个所述离合器连接并且内外嵌套的内输入轴和外输入轴、副轴,所述内输入轴和所述外输入轴上的各挡主动齿轮与所述副轴上的各挡从动齿轮配合,所述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副轴同时作为输出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和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所述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的一个离合器连接,所述第一双离合器变速器和所述第二双离合器变速器各自具有两个离合器、分别与两个所述离合器连接并且内外嵌套的内输入轴和外输入轴、副轴,所述内输入轴和所述外输入轴上的各挡主动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应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