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车厢可卸式机构中的锁紧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7914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车厢可卸式机构中的锁紧机构属于以箱体或罐体类为作业对象的可卸式机构技术领域;将其安装在合适的可卸式机构上,提高了箱体或罐体类对象在自装、自卸和自运过程中的安全性;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箱体锁紧块和箱体锁紧机构,箱体锁紧机主要包括:箱体锁紧滑动块、锁紧油缸、箱体锁紧机架;箱体锁紧机架上横向对称设置有箱体锁紧滑动块,箱体锁紧滑动块中间设置有锁紧油缸;箱体锁紧机架内部设置有T型槽轨道,箱体锁紧滑动块在箱体锁紧机架内部的T型槽轨道滑动,箱体锁紧滑动块上的锁紧触头为钩形形状;箱体锁紧块的可伸缩触头为“V”型触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以箱体或罐体类为作业对象的车厢可卸式机构中。(*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应用于车厢可卸式机构中的锁紧机构,属于以箱体或罐体类为作业对象的可卸式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油田、地质、水文、路桥、建筑等部门的野外作业及施工过程中,由于工作 环境和交通条件的限制,所需生活物资、施工设备、营房、材料等的贮运、装卸一直是这些部 门经常要遇到的难题,特别是7米以上箱体或罐体类作业对象的贮运、装卸更加困难;使用 起重设备不仅费用高、效率低,而且使用很不方便;尤其是一个7米以上箱体或罐体类作业 对象的贮运、装卸,不仅需要一台运输车辆,而且至少需要两台起重机。另外,由于国内缺少 专用的汽车底盘,车厢可卸式机构的总长度较短,所适用的汽车底盘轴距也就较短,且机构 上的锁紧机构单一,将其安装在汽车底盘上,在满载的状态下,比较普遍地存在前轻后重的 现象,单一的锁紧机构无法保证箱体或罐体的稳定,对车辆的行驶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应用于车厢可卸式机构中的锁紧机 构,将其安装在合适的可卸式机构上,提高了箱体或罐体类对象在自装、自卸和自运过程中 的安全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应用于车厢可卸式机构中的锁 紧机构包括箱体锁紧块和箱体锁紧机构,箱体锁紧机构为对称结构,主要包括箱体锁紧滑 动块、锁紧油缸、箱体锁紧机架;箱体锁紧机架焊接在车厢可卸式机构中的转臂总成上,箱 体锁紧机架上横向对称设置有箱体锁紧滑动块,箱体锁紧滑动块中间设置有锁紧油缸。 所述箱体锁紧机架内部设置有T型槽轨道,所述箱体锁紧滑动块在箱体锁紧机架 内部的结构部分的纵向截面为T型结构,所述箱体锁紧滑动块上的锁紧触头为钩形形状。 所述箱体锁紧块的可伸縮触头为"V"型触头。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中在车厢可卸式机构的后端设有箱体锁紧机构,在车厢可卸式机构的 前端两侧设有箱体锁紧块,箱体锁紧机构主要采用锁紧油缸的液压锁紧方式,也可采用机 械锁紧方式;机械锁紧方式主要使用焊接结构件的形式进行连接,制造成本低,但要求的配 合精度高,可靠性较差;液压锁紧方式使用焊接结构件加锁紧油缸的形式进行连接,制造成 本较高,但要求的配合精度低,可靠性和安全性较高。箱体锁紧块由焊接结构件组成,其后 部含有可伸縮的"V"型触头,它与上述的箱体锁紧机构形成多点锁紧的结构,实现了箱体锁 紧的双保险,确保了箱体锁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应用于车厢可卸式机构中的锁紧机构作进一步描3述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应用于车厢可卸式机构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局部剖视图。 图中1、吊钩;2、摆臂油缸;3、摆臂总成;4、伸縮臂总成;5、箱体锁紧块;6、伸縮 油缸;7、折叠油缸;8、举升臂总成;9、举升油缸;10、折叠臂总成;11、转臂总成;12、副车架 总成;13、滚轮;14、销轴;15、转轴;16、举升转轴;17、折叠转轴;18、摆臂销轴19、箱体锁紧 滑动块;20、锁紧油缸;21、箱体锁紧机架;22、箱体锁紧机构。具体实施方式图1所示的车厢可卸式机构包括摆臂总成3、伸縮臂总成4、举升臂总成8、折叠 臂总成10、转臂总成11、副车架总成12和液压系统;液压系统包括摆臂油缸2、伸縮油缸6、 举升油缸9、折叠油缸7、动力单元和控制部分。副车架总成12安装在汽车底盘或专用装置 上,副车架总成12的后端与转臂总成11的后端通过销轴14铰接在一起,转臂总成11的前 端与折叠臂总成10的后端通过转轴15铰接在一起,折叠臂总成10的中部与副车架总成12 的中前端通过举升油缸9连接在一起,折叠臂总成10的中部与举升油缸9的活塞杆铰接在 一起,副车架总成12的中前端与举升油缸9的缸筒铰接在一起,折叠臂总成10的中上端 与举升臂总成8的后端通过举升转轴16铰接在一起,折叠臂总成10的前端与举升臂总成 8的中下端通过折叠油缸7铰接在一起,折叠臂总成10的前端与折叠油缸7的缸筒铰接在 一起,举升臂总成8的中下端与折叠油缸7的活塞杆铰接在一起,举升臂总成8的后端与伸 縮臂总成4的中端通过伸縮油缸6相连接在一起,举升臂总成8的内部结构主要为矩形截 面,伸縮臂总成4可在其内部滑动,举升臂总成8的后端与伸縮油缸6的缸筒连接在一起, 伸縮臂总成4的中端与伸縮油缸6的活塞杆连接在一起,伸縮臂总成4的前端与摆臂油缸 2的缸筒铰接在一起,伸縮臂总成4的中前端与摆臂总成3的后端通过摆臂销轴18铰接在 一起,摆臂总成3的中上端与摆臂油缸2的活塞杆铰接在一起,摆臂总成3的上端的吊钩1 与箱体或罐体等作业对象相连接;摆臂总成3绕伸縮臂总成4前端摆动,举升臂总成8绕折 叠臂总成10前端转动,折叠臂总成10绕转臂总成11前端转动,转臂总成11绕副车架总成 12后端转动,转臂总成11中设有箱体锁紧机构22 ;副车架总成12前端两侧设有箱体锁紧 块5 ;机构后端的两侧设有滚轮13,箱体或罐体底部的导轨可以在滚轮13上滑动,同时滚轮 外侧的圆台形状还有防止箱体或罐体过于偏离中心的作用,增加了作业的安全性。 所述的箱体锁紧块5为现有技术,所述的箱体锁紧块5的可伸縮触头为"V"型触 头。 图2所示为箱体锁紧机构的剖视图,箱体锁紧机构22为对称结构,主要包括箱体 锁紧滑动块19、锁紧油缸20、箱体锁紧机架21,箱体锁紧机架21焊接在转臂总成11上,箱 体锁紧机架21上横向对称设置有箱体锁紧滑动块19,箱体锁紧滑动块19中间设置有锁紧 油缸20,所述箱体锁紧机架21内部设置有T型槽轨道,所述箱体锁紧滑动块19在箱体锁紧 机架21内部的结构部分的纵向截面为T型结构,所述箱体锁紧滑动块19上的锁紧触头为 钩形形状;箱体锁紧滑动块19在锁紧油缸20的带动下,在箱体锁紧机架21内部的T型槽 轨道滑移,从而实现箱体的锁紧与松开。 本实施例中的车厢可卸式机构的工作流程由整卸作业和整装作业两部分组成,整卸的作业顺序为首先,图2所示的锁紧油缸20伸出,带动两个箱体锁紧滑动块19向外运 动,使其由箱体的锁紧状态变为松开状态;其次,摆臂油缸2伸出,带动摆臂总成3绕摆臂销 轴18旋转;再次,伸縮油缸6回縮,带动伸縮臂总成4在举升臂总成8的内部滑移;然后,折 叠油缸7伸出绕折叠转轴17旋转,带动举升臂总成8绕举升转轴16转动;最后,举升油缸 9伸出,带动折叠臂总成10绕转轴15转动,完成整卸作业。整装的作业顺序与整卸正好相 反。权利要求应用于车厢可卸式机构中的锁紧机构,包括箱体锁紧块(5)和箱体锁紧机构(22),其特征是箱体锁紧机构(22)为对称结构,主要包括箱体锁紧滑动块(19)、锁紧油缸(20)、箱体锁紧机架(21);箱体锁紧机架(21)焊接在车厢可卸式机构中的转臂总成(11)上,箱体锁紧机架(21)上横向对称设置有箱体锁紧滑动块(19),箱体锁紧滑动块(19)中间设置有锁紧油缸(20)。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车厢可卸式机构中的锁紧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箱体 锁紧机架(21)内部设置有T型槽轨道,所述箱体锁紧滑动块(19)在箱体锁紧机架(21)内 部的结构部分的纵向截面为T型结构,所述箱体锁紧滑动块(19)上的锁紧触头为钩形形 状。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车厢可卸式机构中的锁紧机构,其特征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应用于车厢可卸式机构中的锁紧机构,包括箱体锁紧块(5)和箱体锁紧机构(22),其特征是:箱体锁紧机构(22)为对称结构,主要包括:箱体锁紧滑动块(19)、锁紧油缸(20)、箱体锁紧机架(21);箱体锁紧机架(21)焊接在车厢可卸式机构中的转臂总成(11)上,箱体锁紧机架(21)上横向对称设置有箱体锁紧滑动块(19),箱体锁紧滑动块(19)中间设置有锁紧油缸(2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文斌董爱军任开兴何彩青郭艳枝秦书勤
申请(专利权)人:长治清华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