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防一体内翻式稳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346250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7 01:29
一种后防一体内翻式稳定装置,属于车厢可卸式垃圾车技术领域,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外形紧凑、工作稳定、内翻转时不会夹垃圾的垃圾车向内翻转的稳定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两个上支架、两个下支架分别对称设置在大梁上部两侧、下部两侧,并且位于大梁同一侧的上支架下部与下支架上部铰接,在两个下支架底部铰接有支撑轮;在大梁的内撑管对称设置有两个装有油缸的油缸支座,后防护为水平设置在大梁尾部的通长矩形管,并且后防护两端安装在两个上支架下部;导向封板通过与两个上支架连接将垃圾车尾部封闭;上支架的上部设置有与大梁底部紧密接触的上支架支撑杆,两个下支架的上部设置有下支架支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车厢可卸式垃圾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防一体内翻式稳定装置
一种后防一体内翻式稳定装置,属于车厢可卸式垃圾车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常用的车厢可卸式垃圾车为外翻式稳定装置,但是现有的车厢可卸式垃圾车结构存在如下缺点,一是支撑杆、销轴设置不合理致使油缸承受力较大;二是装置工作状态时,上支架与大梁连接螺栓受力,受剪力较大,易发生断裂;三是装置收起时下支架与支撑轮和底盘尾部形成V形,垃圾易夹在其中,严重影响了产品的使用;四是装置外翻时易与后防护发生干涉,整车长度较长;最后是产品尾部特别臃肿,严重影响了产品的通行使用以及外形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外形紧凑、工作稳定、内翻转时不会夹垃圾的垃圾车向内翻转的稳定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后防一体内翻式稳定装置,包括两个上支架、两个下支架、支撑轮、后防护、导向封板和油缸,所述两个上支架对称设置在大梁上部两侧,所述两个下支架对称设置在大梁下部两侧,并且位于大梁同一侧的上支架下部与下支架上部铰接,在所述两个下支架底部铰接有支撑轮;在所述大梁的内撑管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油缸支座,并且每个油缸支座均设置有油缸,所述油缸的缸底与油缸支座铰接、油缸的活塞杆与下支架下部铰接;所述后防护为水平设置在大梁尾部的通长矩形管,并且后防护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上支架下部;所述导向封板通过与两个上支架连接将垃圾车尾部封闭;在所述上支架的上部设置有与大梁底部紧密接触的上支架支撑杆,在所述两个下支架的上部设置有下支架支撑杆,并且下支架支撑杆向上旋转后与上支架支撑杆相接触。在所述上支架的上部竖直设置有两个与大梁底部紧密接触的上支架支撑杆,在所述两个下支架的上部竖直设置有两个下支架支撑杆。所述两个上支架通过多个连接螺栓安装在大梁上部两侧,位于大梁同一侧的上支架与下支架通过第一销轴铰接,所述两个下支架底部通过第三销轴与支撑轮铰接,所述油缸的活塞杆通过第二销轴与下支架下部铰接。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本技术通过将上支架与下支架铰接、并且在上支架、下支架均设有支撑杆,使得垃圾车在装卸车厢的工作状态时,受力主要集中在第一销轴以及上支架支撑杆、下支架支撑杆上,大大改善了油缸及油缸支座的受力性能,油缸以及油缸支座受力较小;同时将上支架与垃圾车大梁通过螺栓连接,且上支架支撑杆与垃圾车大梁底端紧密接触,形成上支架与垃圾车大梁直接受力部位,因此本技术工作状态时可以将承受的反作用力,通过上支架支撑杆传至垃圾车大梁,大大改善了本技术的受力状况,由于上支架与垃圾车大梁的连接螺栓受力较小,避免了工作中螺栓被剪断,如此本技术就实现了装卸车厢时垃圾车整车状态的安全稳定。二、本技术将油缸与下支架通过第二销轴铰接、将上支架与下支架通过第一销轴铰接以及上下支架支撑杆的设置,使得工作时油缸作用力很小,大大改善了油缸及油缸支座的受力性能,使得油缸在受力状态下能够安全工作。三、本技术将导向封板设计为流线型,通过导向封板封闭垃圾车尾部,解决了垃圾车后翻时夹垃圾和垃圾堆积的问题,大大改善了整车的使用性能。同时,流线型的设计也使得垃圾车整车外形美观大方。四、本技术将后防护与上支架一体式连接安装,使得垃圾车整车总长减小,精简了垃圾车尾部造型,改善了垃圾车的外形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上支架、下支架、油缸以及支撑轮的铰接示意图。图4为上支架与大梁的连接示意图。图5为上支架与后防护的连接示意图。图中,1为大梁,2为上支架,3为下支架,4为支撑轮,5为后防护,6为导向封板,7为油缸,8为上支架支撑杆,9为下支架支撑杆,10为内撑管,11为油缸支座,12为第一销轴,13为第二销轴,14为第三销轴,15为连接螺栓。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5所示,一种后防一体内翻式稳定装置,包括两个上支架2、两个下支架3、支撑轮4、后防护5、导向封板6和油缸7,所述两个上支架2对称设置在大梁1上部两侧,所述两个下支架3对称设置在大梁1下部两侧,并且位于大梁1同一侧的上支架2下部与下支架3上部铰接,在所述两个下支架3底部铰接有支撑轮4;在所述大梁1的内撑管10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油缸支座11,并且每个油缸支座11均设置有油缸7,所述油缸7的缸底与油缸支座11铰接、油缸7的活塞杆与下支架3下部铰接;所述后防护5为水平设置在大梁1尾部的通长矩形管,并且后防护5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上支架2下部;所述导向封板6通过与两个上支架2连接将垃圾车尾部封闭;在所述上支架2的上部设置有与大梁1底部紧密接触的上支架支撑杆8,在所述两个下支架3的上部设置有下支架支撑杆9,并且下支架支撑杆9向上旋转后与上支架支撑杆8相接触。在所述上支架2的上部竖直设置有两个与大梁1底部紧密接触的上支架支撑杆8,在所述两个下支架3的上部竖直设置有两个下支架支撑杆9。所述两个上支架2通过多个连接螺栓15安装在大梁1上部两侧,位于大梁1同一侧的上支架2与下支架3通过第一销轴12铰接,所述两个下支架3底部通过第三销轴14与支撑轮4铰接,所述油缸7的活塞杆通过第二销轴13与下支架3下部铰接。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车厢可卸式垃圾车行驶过程中,通过油缸7的活塞杆伸出将支撑轮4提升到离地面超过300mm距离,保证垃圾车具有良好的道路通过性;车厢可卸式垃圾车装卸车厢时,油缸7活塞杆伸出,支撑轮4与下支架3开始绕第一销轴12向外翻转,直到下支架支撑杆9与上支架支撑杆8完全接触后,垃圾车达到工作状态,此时支撑轮4距地面40~50mm,本技术可在受力状态下安全进行装卸车厢工作;装卸过程中支撑轮4承重支撑到地面上,起到支撑稳定作用。本技术的液压系统中配备有双向锁,可保证支撑轮4运动过程中稳固于一定位置,此时车辆可以稳定行驶。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结构的解释而非限制,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所作的变形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后防一体内翻式稳定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防一体内翻式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上支架(2)、两个下支架(3)、支撑轮(4)、后防护(5)、导向封板(6)和油缸(7),所述两个上支架(2)对称设置在大梁(1)上部两侧,所述两个下支架(3)对称设置在大梁(1)下部两侧,并且位于大梁(1)同一侧的上支架(2)下部与下支架(3)上部铰接,在所述两个下支架(3)底部铰接有支撑轮(4);在所述大梁(1)的内撑管(10)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油缸支座(11),并且每个油缸支座(11)均设置有油缸(7),所述油缸(7)的缸底与油缸支座(11)铰接、油缸(7)的活塞杆与下支架(3)下部铰接;所述后防护(5)为水平设置在大梁(1)尾部的通长矩形管,并且后防护(5)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上支架(2)下部;所述导向封板(6)通过与两个上支架(2)连接将垃圾车尾部封闭;在所述上支架(2)的上部设置有与大梁(1)底部紧密接触的上支架支撑杆(8),在所述两个下支架(3)的上部设置有下支架支撑杆(9),并且下支架支撑杆(9)向上旋转后与上支架支撑杆(8)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防一体内翻式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上支架(2)、两个下支架(3)、支撑轮(4)、后防护(5)、导向封板(6)和油缸(7),所述两个上支架(2)对称设置在大梁(1)上部两侧,所述两个下支架(3)对称设置在大梁(1)下部两侧,并且位于大梁(1)同一侧的上支架(2)下部与下支架(3)上部铰接,在所述两个下支架(3)底部铰接有支撑轮(4);在所述大梁(1)的内撑管(10)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油缸支座(11),并且每个油缸支座(11)均设置有油缸(7),所述油缸(7)的缸底与油缸支座(11)铰接、油缸(7)的活塞杆与下支架(3)下部铰接;所述后防护(5)为水平设置在大梁(1)尾部的通长矩形管,并且后防护(5)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上支架(2)下部;所述导向封板(6)通过与两个上支架(2)连接将垃圾车尾部封闭;在所述上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岗郭艳枝高超武艳花孙智勇任开兴武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长治清华机械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