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9505 阅读:3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振器,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减振器安装和拆卸麻烦、加工工艺复杂、成品率低、产品成本高、工作性能不够稳定、阻尼调节方式单一等问题。本减振器,包括外筒体和缸筒,在缸筒内设有活塞和活塞杆,活塞将缸筒分为上腔和下腔,活塞杆的外端延伸出外筒体,外筒体内还设有套于缸筒外的中间筒体,在外筒体和中间筒体之间具有环形腔一,在中间筒体和缸筒之间具有环形腔二,环形腔一和环形腔二中的一个为储油腔,另一个为循油腔,上腔和下腔分别与循油腔相连通,下腔与储油腔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安装和拆卸方便、加工工艺简单、成品率高、产品成本低、工作稳定性高、阻尼调节方式多样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减振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车辆的舒适性和稳定性的要求愈来愈高,人们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车辆减振装置。减振器设置在车架和车桥之间,减振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振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振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振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振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为了解决提高减振器的工作性能,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双筒变阻尼液压汽车减振器,它包括外筒、缸筒和橡胶缓冲衬套,缸筒中设有活塞和活塞杆,活塞杆外端伸出外筒,缸筒的底部设置压缩阀,缸筒上部内侧设有变阻尼凹槽。本技术采用加大油液流通通道截面积的方法,使得阻尼力不会随着车桥与车架间相对速度的增大而线性增大,始终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内。但是该方案中,油路结构的设计不够合理,本申请人也曾申请了名为"改进结构的汽车减振器"的专利,包括一个外筒体,在外筒体内套有一个缸筒,在缸筒内设有活塞和与活塞相联接的活塞杆,活塞将缸筒分隔成上腔和下腔,活塞杆的外端延伸出外筒体,所述的外筒体底部设有与缸筒的下腔相连通的外循油管,所述的外循油管延伸至缸筒的上腔,将缸筒的上腔和下腔联接起来。上述方案虽然能够有效提高减振器的工作性能,但是难以加工制造,特别是外循油管的安装难度较大,在制造过程中容易出现报废,成品率较低。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损坏,更换和维修都不够方便。另一方面,加工制造的成本也较高,经济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易于加工制造,结构强度高,工作性能稳定可靠的减振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减振器,包括外筒体和设于外筒体内的缸筒,在缸筒内设有活塞和与活塞固连的活塞杆,活塞将缸筒分为上腔和下腔,活塞杆的外端延伸出外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筒体内还设有套于缸筒外的中间筒体,在外筒体和中间筒体之间具有环形腔一,在中间筒体和缸筒之间具有环形腔二,上述的环形腔一和环形腔二中的一个为储油腔,另一个为循油腔,所述的上腔和下腔分别与循油腔相连通,所述的下腔与储油腔相连通。由于在外筒体和缸筒之间设置了中间筒体,在外筒体和中间筒体以及中间筒体和缸筒之间形成了环形腔一和环形腔二,而环形腔一和环形腔二可以分别作为储油腔和循油腔使用。这种三层筒体的结构极大地提高了整个减振器装配的便捷性,易于加工制作,且成品率高,不易产生废品。此外,由于采用环形腔作为储油腔和循油腔,增加了空间利用率,液压油的油路顺畅,易于实现阻尼值的无级线性调节。在上述的减振器中,所述的外筒体的底部设有调节阀,所述的循油腔通过调节阀与下腔相连通。通过调节阀能够方便地阻尼大小进行调节。在上述的减振器中,所述的环形腔一为储油腔,环形腔二为循油腔。作为另一种方案,在上述的减振器中,所述的环形腔一为循油腔,环形腔二为储油腔。当然,环形腔一作为储油腔且环形腔二作为循油腔与环形腔一作为循油腔且环形腔二作为储油腔时,整个减振器的其余结构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上述的减振器中,所述的调节阀包括具有过油通道的调节阀座、阀芯、阀片和弹簧,所述的调节阀座固定在外筒体底部且过油通道的两端分别与下腔和循油腔相连通,在过油通道内装有阀芯、阀片和弹簧,阀片上开有通孔,阀芯的前端插设在通孔内,且阔芯前端具有前细后粗的结构,在阀芯和阀片之间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作用在阀片上,另一端作用在阀芯上。通过调节阀芯与阀片之间的位置关系,即可实现阻尼值大小的调节。在上述的减振器中,所述的阀芯后端与一个调节旋钮固连,该调节旋钮与调节阀座通过螺纹结构相联接。通过转动调节旋钮即可调整移动阀芯,实现阻尼值大小的调节。在上述的减振器中,所述的外筒体的顶部设有导向器,活塞杆穿设在导向器中,在导向器上开有能连通上腔和循油腔的过油通孔。在上述的减振器中,所述的缸筒的底部还设有一个压縮阀,在压縮阀上设有单向阀;所述的活塞上设有单向阀。在上述的减振器中,所述的压縮阀上设有沿轴向分布的环形台阶一和环形台阶二,所述的缸筒一端抵靠在环形台阶一上,所述的中间筒体的一端抵靠在环形台阶二上。这种方案中压縮阀的活塞杆较细。作为另一种方案,在上述的减振器中,所述的压缩阀座上设有环形台阶三,所述的调节阀上设有环形台阶四,所述的缸筒一端抵靠在环形台阶三上,所述的中间筒体的一端抵靠在环形台阶四上。这种方案中压缩阀的活塞杆较粗。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减振器的优点在于1、外筒体、中间筒体和缸筒能够方便地进行安装和拆卸,加工工艺简单,易于制造。2、成品率高,不易出现报废现象,成产成本较低。3、能够方便地与储油结构和循油结构实现油路联通,实现减振器阻尼的无级调整;并且在活塞杆推进和复位过程中都能对阻尼值进行调整,调节方式多样,工作性能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2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外筒体1、缸筒2、上腔21、下腔22、中间筒体3、活塞4、活塞杆5、环形腔一 6、环形腔二 7、调节阀8、调节阀座81、过油通道81a、环形台阶四81b、阀芯82、阀片83、通孔83a、弹簧84、调节旋钮9、导向器10、过油通孔10a、压缩阀11、 环形台阶一lla、环形台阶二llb、环形台阶三llc、单向阀12。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减振器包括外筒体l、缸筒2、中间筒体3、活塞4、活塞杆5、调节阀8、导向器10等零部件。缸筒2设于外筒体1内,在外筒体1内还设有套于缸筒2外的中间筒体3,在外筒体1和中间筒体3之间具有环形腔一6,在中间筒体3和缸筒2之间具有环形腔二 7。在缸筒2内设有活塞4和与活塞4固连的活塞杆5,活塞4将缸筒2分为上腔21和下腔22,活塞杆5的外端延伸出外筒体1。在外筒体1的底部设有调节阀8。本实施例中的活塞杆5较细。本实施例中,环形腔一6为储油腔,环形腔二7为循油腔。上腔21和下腔22分别与循油腔相连通,下腔22与储油腔相连通,循油腔通过调节阀8与下腔22相连通。外筒体1的顶部设有导向器10,活塞杆5穿设在导向器10中,在导向器10上开有能连通上腔21和循油腔的过油通孔10a。缸筒2的底部还设有一个压縮阀ll,在压縮阀ll上设有单向阀12;所述的活塞4上设有单向阀12。如图l所示,调节阀8包括具有过油通道81a的调节阀座81、阀芯82、阀片83和弹簧84。调节阀座81固定在外筒体1底部且过油通道8la的两端分别与下腔22和循油腔相连通,在过油通道81a内装有阀芯82、阀片83和弹簧84,阀片83上开有通孔83a,阀芯82的前端插设在通孔83a内,且阀芯82前端具有前细后粗的结构,在阀芯82和阀片83之间设有弹簧84,弹簧84的一端作用在阀片83上,另一端作用在阀芯82上。阀芯82后端与一个调节旋钮9固连,该调节旋钮9与调节阀座81通过螺纹结构相联接。通过转动调节旋钮9即可方便地实现阀芯82位置的改变,从而实现阻尼值大小的调节。压縮阀ll上设有沿轴向分布的环形台阶一lla和环形台阶二llb,缸筒2—端抵靠在环形台阶一 lla上,中间筒体3的一端抵靠在环形台阶二 llb上。通过这种结构能够方便地实现外筒体1、缸筒2和中间筒体3安装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振器,包括外筒体(1)和设于外筒体(1)内的缸筒(2),在缸筒(2)内设有活塞(4)和与活塞(4)固连的活塞杆(5),活塞(4)将缸筒(2)分为上腔(2 1)和下腔(2 2),活塞杆(5)的外端延伸出外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筒体(1)内还设有套于缸筒(2)外的中间筒体(3),在外筒体(1)和中间筒体(3)之间具有环形腔一(6),在中间筒体(3)和缸筒(2)之间具有环形腔二(7),上述的环形腔一(6)和环形腔二(7)中的一个为储油腔,另一个为循油腔,所述的上腔(2 1)和下腔(2 2)分别与循油腔相连通,所述的下腔(2 2)与储油腔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宏曹志文周秀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兴减震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