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索夹的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7589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索夹的加工工艺(索夹见图1),它包含下述工艺步骤:两半分别铣上、下平面,钻孔并联接一起,立车车(或镗床镗)两端外止口(利用长度余量)到d↑[-0.12]↓[-0.175],点焊两端工艺托圈(托圈内孔车到D↑[0.035]↓[0]),卧车架托架车内孔(掉头)达图纸和工艺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较传统工艺有如下显著效果:占用大型粗加工设备资源少;加工效率提高2倍以上;加工成本降低6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桥梁重要部件的加工工艺,具体地说是一种索 夹的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悬索桥由于其琴弦式结构,外形美观,工期短,造价低,在大型 桥梁结构中被设计者亲眯。索夹是悬索桥的重要部件,且数量多。^ 直以来金属切削都是使用传统工艺制造,其加工工艺过程为-① 、划全部定位、轮廓线;② 、两半分别铣上、下平面③ 、钻孔并联接一起;④ 、用立车或大型镗缸机镗内孔及其它达图纸和工艺要求。 这种索夹的加工工艺存在如下缺点① 、由于索夹长,选用立车直径大,占用了大型机床的资源;② 、立车直径大、转速慢、车削效率特别低(大型镗缸机亦如此);③ 、加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传统工艺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索夹的加工工艺,它 少占大型设备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索夹的加工工 艺,其特征包含下述工艺步骤① 、划全部定位、轮廓线;② 、两半分别铣上、下平面③ 、钻孔并联接一起;④ 、立车车(或镗床镗)两端工艺止口; 、焊接工艺托圈;⑥、卧车车内孔及其它达图纸和工艺要求。 本专利技术工艺较传统工艺有如下显著效果① 、占用大型精加工设备资源少;② 、加工效率提高2倍以上; ◎、加工成本降低60%。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工艺加工的索夹简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工艺进一步说明。如图l所示索夹简图, 内孔尺寸O)844士0.8,总长1720,可按如下工艺步骤完成-① 、划定位、轮廓线;② 、两半分别铣上、下平面;③ 、钻孔并联接一起;④、立车车(或镗床镗)两端外止口 (利用长度余量)到O 890 =^;⑤ 、点焊两端工艺托圈(托圈内孔车到0890+:°35);⑥ 、O1600卧车架托架车内孔(掉头)到①844士0.8达图纸和 工艺要求。权利要求1、一种索夹的加工工艺,其特征是它包含下述工艺步骤①、划全部定位、轮廓线;②、两半分别铣上、下平面;③、钻孔并联接一起;④、立车车(或镗床镗)两端外止口(利用长度余量)到d-0.175-0.12;⑤、点焊两端工艺托圈(托圈内孔车到D0+0.035);⑥、卧车架托架车内孔(掉头)达图纸和工艺要求。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索夹的加工工艺(索夹见图1),它包含下述工艺步骤两半分别铣上、下平面,钻孔并联接一起,立车车(或镗床镗)两端外止口(利用长度余量)到d<sup>-0.12</sup><sub>-0.175</sub>,点焊两端工艺托圈(托圈内孔车到D<sup>0.035</sup><sub>0</sub>),卧车架托架车内孔(掉头)达图纸和工艺要求。本专利技术工艺较传统工艺有如下显著效果占用大型粗加工设备资源少;加工效率提高2倍以上;加工成本降低60%以上。文档编号E01D19/00GK101559553SQ20091006204公开日2009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1日专利技术者李国栋 申请人:鄂州市栋鑫冶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索夹的加工工艺,其特征是:它包含下述工艺步骤: ①、划全部定位、轮廓线; ②、两半分别铣上、下平面; ③、钻孔并联接一起; ④、立车车(或镗床镗)两端外止口(利用长度余量)到d↓[-0.175]↑[-0.12];⑤、点焊两端工艺托圈(托圈内孔车到D↓[0]↑[+0.035]); ⑥、卧车架托架车内孔(掉头)达图纸和工艺要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鄂州市栋鑫冶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