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改进的晶片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制造浅沟槽结构(STI)的进程中,经常会发现在晶片上生长比较厚的栅氧化层 (gate oxide),例如厚度> 120A的栅氧化层时,STI的弯角(corner)的栅氧化层厚度会明 显低于有源(active)平坦区的栅氧化层的厚度。如图3所示,半导体衬底(sub)的浅沟槽结构弯角的栅氧化层(STI cornerGOX)的 厚度为10. 7nm,而有源区的平坦处的厚度为15. 3,浅沟槽结构弯角的栅氧化层的厚度仅为 有源平坦区的厚度的70%,出现缺角(divot)我们称之为浅沟槽结构弯角的氧化层变薄。 从而造成栅氧化层质量下降,甚至是可靠性下降。经分析后发现这种现象主要两个原因造成DSTI弯角的晶向与有源平坦区的晶向不同及STI弯角的压力造成生长栅氧化层 时,SSTI弯角的栅氧化层生长表速率会比有源平坦区慢;2)过深的STI缺角深度会造成STI弯角漏出太多,也会加剧这一现象的发生。增加STI线性氧化层(liner oxide)的厚度的优点在于可以解决浅沟槽结构弯角 的氧化层变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晶片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提供一种具有半导体基底、阻挡层和介电层的结构;步骤2,在步骤1的结构上提供图案化的光阻;步骤3,以该光阻为光罩层进行蚀刻,形成浅沟槽结构,而后去除该图案化的光阻;步骤4,沉积第一氧化物层,该第一氧化物层覆盖包括浅沟槽结构的基底表面;步骤6,再沉积一层氮化物层;步骤7,在该结构的预定的低压区沉积一层光阻,而后以该光阻为光罩层蚀刻该结构的预定的高压区,去除预定的高压区的氮化物层,再去除光阻;步骤8,在预定的高压区和预定的低压区再生长一层氧化物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荣,林志光,曾令旭,朱作华,
申请(专利权)人:和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