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9904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充气轮胎,包括一胎面部分,一对胎侧部分,垫胶部分,内衬层部分,胎体帘布层部分,胎圈部分及带束层部分;带束层部分包括带束过渡层与带束工作层,在所述带束工作层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环状增强带束条,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环状增强带束条;各环状增强带束条中的组成钢丝分别沿周向重叠缠绕至少两圈以上,各环状增强带束条中各组成钢丝所形成钢丝圈之间的排列间距由内至外依次增大。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较好地适应带束层承受内应力从胎冠中心部位向胎肩部位依次减小之情形,在宽度方向上的弯曲刚度随之产生相应变化,能够克服轮胎在带束层端部发生疲劳损坏和热破坏等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更具体地讲,其涉及一种适用于以减少因胎肩部位的应力集 中所引起的脱层,提高使用性能及延长使用寿命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对于充气轮胎一特别是载重汽车子午线轮胎,带束层是主要的受力部件,在很大程度上 决定着充气轮胎的形状及轮胎各部位由内压引起的初始应力,载重子午线轮胎带束层承受总应力的60 75%。带束层的帘线层数、帘线角度、密度与排列方式,带束层的厚度、宽度与 长度,以及所采用的帘线结构与类型等都决定了带束层的刚性,直接影响子午线轮胎的使用 性能。根据轮胎的规格和使用条件,带束层结构设计已呈多样化的趋势。国内最普遍的是在 钢丝帘布带束层边部覆盖由两层沿周向排列重叠缠两圈而组成的环状增强带束条。但是带束 层帘线承受内压引起的应力,在带束层全宽范围内是不均匀的,从胎冠中心部位向胎肩部位 依次减小,普通的钢丝帘布带束层边部覆盖由两层沿周向排列重叠缠两圈而组成的环状增强 带束条在宽度方向上的弯曲刚度不变,不能适用应力的变化,容易在带束层端部产生疲劳损 坏和热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技术解决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包括: 一胎面部分,由胎面冠部与胎面基部组成; 一对胎侧部分; 垫胶部分,包括带束层垫胶与胎肩垫胶; 内衬层部分,包括内衬过渡层与气密层; 胎体帘布层部分,在两胎圈之间的胎体帘布层从轮胎内侧绕过胎圈反包向外侧,形成胎体帘布层的一对反包部分以及位于其之间的胎体帘布层的主体部分; 胎圈部分,包括三角胶芯、钢丝圈、钢丝圈包胶及胎圈包布; 带束层部分,包括带束过渡层与带束工作层;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带束工作层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环状增强带束条,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环状增强带束条;各环状增强带束条中的组成钢丝分别沿周向重叠缠绕至少两圈以上,各环状增强带束条中各组成钢丝所形成钢丝圈之间的排列间距由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淑梅郝树德林向阳李勇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