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6228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在卡车用充气轮胎的带束末端之间产生的边缘部的变形减少,并提高带束的耐久性的充气轮胎。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构成为:为了减少在第二、三带束末端产生的边缘部的变形,而逐渐减小这些第二、三带束的带束帘线直径的截面积,且越靠近这些第二、三带束的两末端,两末端帘线直径与中央基准帘线直径相比,最小减小10%,最大减小7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在卡车用充气轮胎的带束末端之间产生的边缘部的 变形减少,并提高带束的耐久性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通常,卡车/公共汽车用轮胎的构造,如图1所示,被区分为胎面(101 )、 胎体(102 )、带束(103 )、以及胎围(104 ),在此,带束(103 )是在作为 与路面直捲接触的^"的橡胶层的胎面(101 )和形成轮胎骨架的胎体(102 ) 之间的层,在緩和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力的同时,防止在胎面(101)产生 的龟裂(Crack)和将外部损伤直接传到胎体(102 ), ^到防止胎面(101) 和胎体(102)剥离的作用,通常由2~4层帘线构成。为了使在这样的卡车/公共汽车用轮胎的第二、三带束的末端产生的边 缘部的变形量亦即ISS (Interlaminar Shear Strain)减少,以往使用了适 用多种增强剂,然而增强剂的适用不仅使轮胎的制造成本上升,而JLii存 在由于轮胎重量的增加而增加油耗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所作出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 供一种降低在卡车/公共汽车用的第二、三带束末端产生的边缘部的变形量 (ISS)值,并提高带束的耐久性的充气轮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具有如下构造的轮胎,即,为了降低 在带束末端之间产生的边缘部的变形量(ISS),而逐渐减小带束帘线直径 的截面积,越接近带束两末端,帘线的直径与中夹基准帘线直径相比,最 小减小10 % ,最大减小70 0/。。附图说明图l是一般的卡车/公共汽车用充气轮胎的剖面构造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提高了带束的耐久性额达充气轮胎的局部剖面 构造图。图3是图2的A部分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I-I线放大剖视图。图5是通过各种模拟实验,对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在第二、三带束(2、 3)之间的变形量(ISS)的结果进行了验证的结果。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地说明。理论上,在向轮胎注入空气后,向轮胎施加载荷的情况下,图2的第 二、三带束(2、 3)末端的变形如下,卡车/公共汽车用轮胎的带束层(103) 的第二带束(2)和第三带束(3)的带束帘线方位角为,如图3中斜线表 示的方向呈相反方向。在此,上述第二带束(2)和第三带束(3)之间的变形量ISS ( t^), 可以用如下算式M示。算式l、 —仏H在此,a:轮胎行驶方向的带束周长 b:带束宽度u0:初期向轮胎行驶方向的长度变化量h、 h0:带束厚度以及橡胶初馏厚度(Topping rubber gauge )G:橡胶的剪切弹性模量(Shearmodulus)Q11 Q33:复合材料的刚性在算式(1)中,随着值增加,即越接近带束的末端,其变形量越大, 且两层间的初馏橡胶的厚度(h、 h。)越厚,ISS越小。这是由于,与初馏橡胶的厚度无关,而是由于在引起相同位移的变形 时,初馏橡胶的厚度越厚,则每单位体积的变形能越小,因而剪切应力 (Shear stress )就越小。由此,本专利技术为了减少在第二、三带束(2、 3)末端产生的边缘部的 变形,而逐渐减小这些第二、三带束的带束帘线直径(2a、 3a)的截面积, 越靠近这些第二、三带束(2、 3)的两末端,两末端帘线直径与中夫基准 帘线直径相比,为最小减小10%,最大减小70%的构造。于是,若第二、三带束(2、 3)的带束帘线直径的截面积越接近末端 越小,则就有该第二、三带束(2、 3)的初馏橡胶的厚度变厚的效果,因 而变形量(ISS)变小。接着,通过各种模拟实验,对使用了本专利技术后的第二、三带束(2、 3)之间的变形量(ISS)的结果进行了验证。其结果如图5所示。根据图5的模拟测试,由于在空气压力作用时和载荷作用时的卡车用 轮胎的第二、三带束(2、 3)末端部,该变形量(ISS)值显著减少,空气 压力时和载荷时的剪切变形值之差,即,剪切变形的振幅也会减少,因此 可知大大地改善了轮胎带束的耐久性。如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由于采取了第二、三带束的帘线直径截面积越接 近两末端越小的构造,因此具有能够获得提高了带束的耐久性的充气轮胎 的效果。权利要求1. 一种充气轮胎,其提高了带束的耐久性,其特征在于,构成为为了减少在第二、三带束(2、3)的末端所产生的边缘部的变形,而逐渐减小该第二、三带束的带束帘线直径(2a、3a)的截面积,且越靠近这些第二、三带束(2、3)的两末端,两末端帘线直径与中央基准帘线直径相比,最小减小10%,最大减小70%。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在卡车用充气轮胎的带束末端之间产生的边缘部的变形减少,并提高带束的耐久性的充气轮胎。因此,本专利技术构成为为了减少在第二、三带束末端产生的边缘部的变形,而逐渐减小这些第二、三带束的带束帘线直径的截面积,且越靠近这些第二、三带束的两末端,两末端帘线直径与中央基准帘线直径相比,最小减小10%,最大减小70%。文档编号B60C9/18GK101439646SQ20081014962公开日2009年5月27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19日专利技术者朴志焄, 李元赫 申请人:韩国轮胎株式会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其提高了带束的耐久性,其特征在于,构成为:为了减少在第二、三带束(2、3)的末端所产生的边缘部的变形,而逐渐减小该第二、三带束的带束帘线直径(2a、3a)的截面积,且越靠近这些第二、三带束(2、3)的两末端,两末端帘线直径与中央基准帘线直径相比,最小减小10%,最大减小70%。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元赫朴志焄
申请(专利权)人:韩国轮胎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