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志红专利>正文

喹唑啉酮合成方法及具有抗癌作用的一类喹唑啉酮化合物技术

技术编号:3752227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喹唑啉酮合成方法及具有抗癌作用的一类喹唑啉酮化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喹唑啉酮合成方法,用如化合物通式(1)或(2)所示的邻氨基苯甲酸衍生物作为原料,加入到过量甲酰胺中,滴加三氯氧磷作为脱水剂,反应温度为0℃~150℃,得喹唑啉酮。具有抗癌作用的喹唑啉酮化合物为6,7-二取代基-1-呋喃甲基-4(1H)喹唑啉酮。本发明专利技术在v.Niementowski反应的基础上,加入脱水剂,可使反应条件较为温和。(*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喹唑啉酮合成方法及具有抗癌作用的一类喹唑啉酮化合物。早在1895年v.Niementowski就报道了合成喹唑啉酮的方法51,564(1895)],反应式为 该反应的缺点是反应温度高,当苯环上或氨基上有取代基时,反应所要求的温度更高,有些情况下反应不能进行,例如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喹唑啉酮合成方法及具有抗癌作用的一类喹唑啉酮化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喹唑啉酮合成方法,用如化合物通式(1)或(2)所示的邻氨基苯甲酸衍生物作为原料,加入到过量甲酰胺中,使原料溶解,搅拌下滴加过量三氯氧磷作为脱水剂,反应温度为0℃~150℃,反应液倒入冰水中,待沉淀完全折出,过滤,重结晶,得喹唑啉酮,化合物通式(1)为 化合物通式(2)为 反应式为 R1、R2、R3可以是氢、吸电子及供电子基团,如硝基、磺酰胺基、卤素、腈基、甲基、甲氧基,R4可以是C1~C4的烷基、芳香基、呋喃甲基。具有抗癌作用的一类喹唑啉酮化合物为6,7-二取代基-1-呋喃甲基-4(1H)喹唑啉酮,该类化合物的通式(3)如下 R5可以是-F,-Cl,-Br,-I,-CF3,-CN,-N(CN)2,-C(CN)3,R6可以是-SO2NH2,-COOH,-SO3H,-PO(OH)NH2,-PO(OH)OEt,-CONHCN。本专利技术在v.Niementowski反应的基础上,可以用苯环上或氨基上带有取代基的邻氨基苯甲酸作为原料合成喹唑啉酮,加入脱水剂,可使反应条件较为温和。本专利技术提出并合成了一类具有抗癌作用的喹唑啉酮化合物。实施例11-呋喃甲基-6-磺酰胺基-7-氯-4-(1H)喹唑啉酮的合成方法将2-呋喃甲胺基-4-氯-5磺酰胺基苯甲酸10克溶于60毫升甲酰胺中,冷却至0℃,于搅拌下滴加POCl3(三氯氧磷)15毫升,滴毕,继续搅拌40分钟,将反应液倒入冰水中,等沉淀完全折出,过滤,得粗品8克,用15%甲酰胺水溶液重结晶即得纯品,熔点mp.208℃~210℃。实施例26-硝基-4(3H)喹唑啉酮的合成方法取2-氨基-5-硝基苯甲酸20克加入到150毫升甲酰胺中,85℃水浴加热,至原料完全溶解,于激烈搅拌下滴加三氯氧磷40毫升,温度控制在85℃~90℃,滴毕,继续搅拌30分钟,冷却到室温,将反应液倒入冰水中,等沉淀完全折出,过滤,冰水洗涤得粗品18.6克,产率60.4%,水重结晶,熔点mp.275℃~276℃。实施例31-呋喃甲基-6-磺酰胺基-7-氯-4-(1H)喹唑啉酮的抗癌作用与急性毒性试验(1)抗癌作用试验,将SMMC-7721肝癌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每孔103~104个细胞,每孔体积200微升,培养液为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待细胞贴壁后,弃去培养液,加入含药物1-呋喃甲基-6-磺酰胺基-7-氯-4-(1H)喹唑啉酮的培养液200微升,每6孔为一药物剂量组,药物剂量范围为0.001μmol/l~50μmol/l。并设空白对照,将培养板移入二氧化碳贮箱中,在37℃,5%CO2及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3天后,每孔加入MTT溶液(5mg/ml)20微升,37℃继续孵育4小时,终止培养,小心吸弃孔内培养上清液,每孔加入150微升DMSO(二甲基亚砜),振荡10分钟,选择490nm,在酶联免疫检测仪上测定各孔光吸收值,记录结果。经计算1-呋喃甲基-6-磺酰胺基-7-氯-4-(1H)喹唑啉酮对SMMC-7721的IC50为15μmol/l。40μmol/l时细胞全部死亡。(2)急性毒性试验,18~22克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以0.2ml/10g的容量分别一次性灌胃给予50只小鼠,剂量分别为0.8mg/Kg,8mg/Kg,80mg/Kg,320mg/Kg,800mg/Kg,结果,在给予剂量达800mg/Kg时,小鼠亦未见死亡,全部小鼠经尸体解剖后肉眼观察,心、肝、脾、肺、肾等主要脏器未见明显病理改变。参见南京药学院主编《药物化学》1978年8月第一版51页,根据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在具有生物活性或代谢物中的某些原子或基团,被其电子数和电子排列相同或相似的原子或基团取代(交换)时,仍能保持原有的活性(相对的)。如李正化主编《药物化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97~98页,例举了一些存在生物电子等排现象,可相互更换的基团,本专利技术中具有抗癌作用的1-呋喃甲基-6-磺酰胺基-7-氯-4-(1H)喹唑啉酮中的-SO2NH2取代基可与下列基团互换-COOH,-SO3H,-PO(OH)NH2,-PO(OH)OEt,-CONHCN,其中-Cl取代基可与下列基团互换-F,-Br,-I,-CF3,-CN,-N(CN)2,-C(CN)3,因此6,7-二取代基-1-呋喃甲基-4(1H)喹唑啉酮应具有抗癌作用,该类化合物的通式(3)如下 R5可以是-F,-Cl,-Br,-I,-CF3,-CN,-N(CN)2,-C(CN)3,R6可以是-SO2NH2,-COOH,-SO3H,-PO(OH)NH2,-PO(OH)OEt,-CONHCN。权利要求1.喹唑啉酮合成方法,用如化合物通式(1)或(2)所示的邻氨基苯甲酸衍生物作为原料,加入到过量甲酰胺中,使原料溶解,其特征在于搅拌下滴加过量三氯氧磷作为脱水剂,反应温度为0℃~150℃,反应液倒入冰水中,待沉淀完全折出,过滤,重结晶,得喹唑啉酮,化合物通式(1)为 化合物通式(2)为 反应式为 其中R1、R2、R3可以是氢、吸电子及供电子基团,如硝基、磺酰胺基、卤素、腈基、甲基、甲氧基,R4可以是C1~C4的烷基、芳香基、呋喃甲基。2.具有抗癌作用的一类喹唑啉酮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类化合物为6,7-二取代基-1-呋喃甲基-4(1H)喹唑啉酮,该类化合物的通式(3)如下 R5可以是-F,-Cl,-Br,-I,-CF3,-CN,-N(CN)2,-C(CN)3,R6可以是-SO2NH2,-COOH,-SO3H,-PO(OH)NH2,-PO(OH)OEt,-CONHCN。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喹唑啉酮合成方法及具有抗癌作用的一类喹唑啉酮化合物。本专利技术喹唑啉酮合成方法,用如化合物通式(1)或(2)所示的邻氨基苯甲酸衍生物作为原料,加入到过量甲酰胺中,滴加三氯氧磷作为脱水剂,反应温度为0℃~150℃,得喹唑啉酮。具有抗癌作用的喹唑啉酮化合物为6,7-二取代基-1-呋喃甲基-4(1H)喹唑啉酮。本专利技术在v.Niementowski反应的基础上,加入脱水剂,可使反应条件较为温和。文档编号A61P35/00GK1314351SQ0110679公开日2001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22日专利技术者刘志红 申请人:刘志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喹唑啉酮合成方法,用如化合物通式(1)或(2)所示的邻氨基苯甲酸衍生物作为原料,加入到过量甲酰胺中,使原料溶解,其特征在于:搅拌下滴加过量三氯氧磷作为脱水剂,反应温度为0℃~150℃,反应液倒入冰水中,待沉淀完全折出,过滤,重结晶,得喹唑啉酮,化合物通式(1)为:***化合物通式(2)为:***反应式为***其中R↓[1]、R↓[2]、R↓[3]可以是氢、吸电子及供电子基团,如硝基、磺酰胺基、卤素、腈基、甲基、甲氧基,R↓[4]可以是C1~C4的烷 基、芳香基、呋喃甲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红
申请(专利权)人:刘志红邱列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