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电子装置电性连接的电路板群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2254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构成电子装置电性连接的电路板群组,该电路板群组由其上设有第一连接端口的一主电路板、以及至少一副电路板所组成,副电路板对应主电路板的面上设有相匹配连接第一连接端口的第二连接端口,另一面则对应电子装置的数量而配置有等量供电子装置连接的第三连接端口,以此可提高第三连接端口的数量而增加电子装置的组设数。(*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构成电子装置电性连接的电路板群组,特别涉及一种运用于硬盘机阵列或电源供应器阵列等电子装置阵列或伺服器的,在相同的装设空间内通过电路板群组的主、副电路板搭配模式,而达到可增加电子装置组设数量的电路板群组。
技术介绍
为解决现有伺服器规格的限制问题,目前相关产业都在努力研究如何缩减伺服器的各零组件的组设面积,而大幅增加硬盘机的数量,以使伺服器达到最大的效能。本技术的申请人之前提出并获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专利第CN2519983Y号的“并列四个硬盘机的伺服器”中披露了一种在1U、19英寸规格伺服器内可并列四个标准3.5英寸硬盘机且可提供抽取的伺服器,以及本技术的申请人之前提出的中国台湾专利第90221864号的“具有控制面板的伺服器门盖”,其中也提供了一种变更控制面板位置来扩充伺服器可装设硬盘机的技术方案,但实质上,由于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增加,单纯只有9~12个硬盘机也已不能满足使用,而在既有通用规格的伺服器内无法扩充伺服器的情况下,如何来达到最大硬盘机组装的数量便成为目前最需解决的课题。在较小体积规格的硬盘机(2.5寸)却能发挥原较大体积规格的硬盘机(3.5寸)问世后,以上困境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举例来说,如图1所示,传统硬盘机阵列1”所能装设的3.5寸硬盘机10”数量为16台(4×4),在相同装设空间内却可如图3所示,可容纳30台(6×5)2.5寸硬盘机,这样将可大幅地提高该硬盘机阵列1”的储存容量,但是,此时却发现,与传统硬盘机阵列1”所使用的电路板20”相比,由于硬盘机10”的数量增加,电路板20”上的连接端口205”也需相对的增加其数量,这样将造成电路板20”上没有多余的空间布线,而此问题便成为现今产业上无法采用2.5寸硬盘机作为硬盘机阵列1”的主要困难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缺陷,为避免该缺陷的存在,本技术摒除单一电路板设计,而是改用通过由一其上设有第一连接端口的主电路板以及至少一副电路板所组成的电路板群组,由于副电路板对应主电路板的面上设有相匹配连接第一连接端口的第二连接端口,另一面上则对应电子装置的数量而配置有等量供电子装置连接的第三连接端口,以此提高第三连接端口的数量以增加电子装置的组设数,用以连接各电子装置的布线线路则设计于主电路板上,这样既可解决布线难题,又可有效扩充电子装置。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该主电路板可区分为电子装置连接区及副电路板连接区,在该电子装置连接区设有供电子装置连接的第四连接端口,且该第四连接端口与副电路板连接主电路板后的第三连接端口为平行并列,使电子装置可在相同连接面的位置电性连接第四连接端口及第三连接端口。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本技术可应用于硬盘机阵列或电源供应器阵列等电子装置阵列或伺服器。综上,本技术具有既可解决布线难题,又可有效扩充电子装置的数量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已有的硬盘机阵列的装设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外形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在硬盘机阵列的装设示意图;图4是图3在A-A位置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外形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在硬盘机阵列的装设示意图;以及图7是图6在B-B位置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现结合附图说明如下请参阅图2、3所示,分别是本技术的外形立体分解以及硬盘机阵列的装设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可供多个电子装置10连接后形成该电子装置10电性连接关系的电路板群组20,前述电子装置10是多个硬盘机以构成一硬盘机阵列1,或为多个电源供应器以构成一电源供应器阵列,在以下实施例说明中将以2.5寸硬盘机为电子装置10所装设的硬盘机阵列1为例进行说明。本技术的电路板群组20主要具有一其上设有第一连接端口203的主电路板201,在主电路板201上除第一连接端口203的位置之外,还布线有例如逻辑运算等功能处理的线路及相关该处理功能的电子零件(例如IC),在主电路板201的前方配置有至少一副电路板202,在该副电路板202对应连接主电路板201的面上设有相匹配连接第一连接端口203的第二连接端口204,由于副电路板202上仅需有如电源等功能处理的较少的线路,故另一面则具有较大组接区域以对应电子装置10的数量而配置有等量供电子装置10连接的第三连接端口205。请同时参阅图4所示,当使用者将副电路板202逐一以第二连接端口204插接到第一连接端口203,而使副电路板202与主电路板201形成电性连接状态时,使用者既可将电子装置10(2.5寸硬盘机)对应插接至第三连接端口205,从前面说明已可了解,本技术在既有空间内,可有效扩充硬盘机10的数量而使硬盘机阵列1的储存容量剧增,在布线线路安排上,副电路板202已无多余的空间来布线和组设电子零件,但在第一连接端口203与第二连接端口204相接后,副电路板202将电信号传递至主电路板201处理,这样将可有效地解决传统的单一电路板布线的难题,从而使小体积规格的电子装置发挥其扩充优势而大幅提高产业使用的经济价值。请参阅图5、6、7所示,分别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外形立体分解、在硬盘机阵列的装设、及其组合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披露了另一种主电路板201’及副电路板202’的组装模式,本技术的主电路板201’可区分为电子装置连接区206及副电路板连接区207,在该电子装置连接区206设有供电子装置10连接的第四连接端口208,其中该第四连接端口208与副电路板202’连接主电路板201’后的第三连接端口205为平行并列,令电子装置10可在相同连接面的位置电性连接第四连接端口208及第三连接端口205,布线线路及电子零件同样布设于主电路板201’上对应副电路板202’的位置处,该实施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以上该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构成电子装置电性连接的电路板群组,供多个电子装置(10)连接后形成所述电子装置(10)电性连接关系的电路板群组(2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群组包括一主电路板(201),其上设有第一连接端口(203);至少一副电路板(202),其对应所述主电路板(201)的面上设有相匹配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口(203)的第二连接端口(204),另一面则对应所述电子装置(10)的数量而配置有等量供所述电子装置(10)连接的第三连接端口(2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成电子装置电性连接的电路板群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路板(201’)区分为电子装置连接区(206)及副电路板连接区(207),在所述电子装置连接区(206)设有供所述电子装置(10)连接的第四连接端口(20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构成电子装置电性连接的电路板群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接端口(208)与所述副电路板(202’)连接所述主电路板(201’)后的第三连接端口(205)为平行并列,使所述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构成电子装置电性连接的电路板群组,供多个电子装置(10)连接后形成所述电子装置(10)电性连接关系的电路板群组(2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群组包括:一主电路板(201),其上设有第一连接端口(203);至少一副电路板( 202),其对应所述主电路板(201)的面上设有相匹配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口(203)的第二连接端口(204),另一面则对应所述电子装置(10)的数量而配置有等量供所述电子装置(10)连接的第三连接端口(20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水源
申请(专利权)人:悦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