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散热模组的讯号连接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1925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型散热模组的讯号连接构造,用以将壳体内部各零组件所产生的热源排至壳体外部,其特征在于该构造包括:    一壳体(1),其上具有一面板(11),此面板(11)上至少具有一个以上的窗口(12),此窗口(12)设有一承载部(13),此承载部(13)上配置有一第一连接机构;    一散热模组(2),组接于上述的窗口(12)上,其上具有一承载板(21),前述的承载板(21)上设有一与上述第一连接机构连接的第二连接机构。(*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进型散热模组的讯号连接构造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型散热模组的讯号连接构造,尤指一种可快速将散热模组拆离或安装于壳体面板上的构造。
技术介绍
在计算机或各种仪器产品领域中,散热的问题经常困扰着使用者,尤其是在计算机或仪器内部的各零组件因长时间运作过热,导致死机或无法运转,因此,相关的厂商无不绞尽脑汁解决散热的问题。因此,有些业者设计一种可安装于各零组件上的散热装置,此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片、风扇及热导管,在此散热装置安装于各零组件上使用时,可将各零组件所产生热源散去,以确保各零组件的正常运作。虽然,上述的散热装置可将各零组件运作时所产生的热源散去,但是散去的热源依旧滞留在计算机或仪器的壳体内部,致使散热不完全,造成各零组件运作时间较长时,壳体内部各零组件依旧会产生运作不正常或死机的状况。于是,又有些业者在壳体的面板上开设有窗口,在此窗口上安装有一风扇,此风扇在运转时,可将壳体内部所滞留的热源排放至壳体外部,以确保壳体内部的各零组件的正常运作。但是,在风扇使用一段时间损坏或需清理时,使用者或维修者须将壳体的外壳打开后,再将与主机板或电源供应器连接的传输线拆离,便可将风扇-->拆离更换或清理。但是,由于壳体内部空间狭小,让使用者或维修者不易拆离或安装传输线及风扇,造成拆离及安装上的困扰。另外,现有技术的“散热装置的活动放置机构”,是设于一电器设备上,其特征为该活动放置机构可沿该电器设备的一圆柱轴心旋转,且具一插槽,可置入该散热装置,以施行散热工作。此案的活动放置机构上具有一连接器,此连接器通过导线与电器设备内部主机板上的连接器连接,由于前述活动放置机构在组接或拆卸风扇时需转动活动放置机构,但是在活动放置机构受不正当外力转动时,易拉断导线,或易造成导线与连接器间的连接松动,导致接触不良,造成电源及信号无法有效传递。同时,在风扇插接于活动放置机构时,该风扇本身又必须通过一连接器与活动放置机构的连接器连接,如此一来,造成组接上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避免缺陷存在,本技术是利用一种全新的构造设计,让使用者或维修者不需拆离壳体的外壳及传输线,即可将散热模组快速安装于壳体面板上或拆离。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改进型散热模组的讯号连接构造包括有:一壳体及散热模组,前述的面板上至少具有一个以上的窗口,此窗口设有一第一连接机构;而散热模组是组接于上述的窗口上,其上具有一与上述第一连接机构连接的第二连接机构,可将主机板所提供的控制信号、电源或电源供应器所提供的电源传输至散热模组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散热模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机局部外观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1、2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散热模组与主机组接动作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再一实施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构造现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参见图1、2,是本技术的散热模组外观立体及主机局部外观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改进型散热模组的讯号连接构造包括有:一壳体1及一安装于前述壳体1上的散热模组2,让散热模组2可快速安装于壳体1或拆离,并且借由散热模组2可将壳体1内部零件运作时所产生的热源排放至壳体1外部,确保壳体1内部零件的正常运作。上述所提的壳体1上具有一面板11,此面板11上至少具有一窗口12,此窗口12设有一承载部13,此承载部13上配置有电路板14,此第一电路板14上设有一连接器15,借此电路板14与连接器15构成一第一连接机构;且前述的电路板14连接有一传输线16,此传输线16可与壳体1内部的主机板(图中未示)或电源供应器(图中未示)连接,可将主机板上的控制信号、电源或电源供应器所提供的电源传输至连接器15上;另在面板11上的窗口12边设有一可供散热模组2组接的组接部17。该散热模组2由一承载板21及一配置承载板21上的风扇22构成,前述的承载板21上设有一位于前述风扇22一侧的电路板23,-->此电路板23上连接一传输线24,此传输线24与风扇22连接,在电路板23上配置有一连接器25以形成一第二连接机构,与上述第一连接机构组接后,可将主机板所提供的控制信号、电源或电源供应器所提供的电源传输至风扇22上,以控制风扇22运转;另外,在承载板21一端上具有一供锁固机构3穿过的接合部26,可与壳体1上的组接部17组接。由此,借由前述以构成一全新的风扇的讯号连接构造。参见图3、4,为图1、2的使用状态及散热模组与主机组接动作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散热模组2在组接于壳体1的面板11上时,先将承载板21一端的凸部27插接于面板11的窗口12边缘的插接孔18中,再将承载板21一端与窗口12的另一边缘靠近贴合,此时散热模组2上的连接器25即顺着承载板21与窗口12靠近贴合的状态下与连接器15组接在一起后,再将锁固机构3接合在组接部17上,即可让散热模组2稳固组接于壳体1的面板11上。在连接器15与连接器25组接后,壳体1内的主机板所提供的控制信号、电源或电源供应器所提供的电源即传输至风扇22上,以驱动风扇转动。在风扇22转动下,可将壳体1内部各零组件运作所产生的热源排至壳体1外部,以达到散热的目的,确保壳体1内部各零组件的正常运作。参见图5,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上述所提的承载部13可为一直接组接于壳体1内部的电路板4,并将连接器15直接设于此电路板4上,在散热模组2组接于面板11的窗口12上时,让散热模组2上的连接器25可直接插于连接器15上。参见图6,是本技术的再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大致相同,不同处在于面板11的窗口12一侧设有一-->凸部19,而散热模组2的承载板21一端设有一延伸段28,此延伸段28与承载板21的承接处设有一组接合部29,在前述的延伸段28上配置有第二连接机构,并在前述接合部29组接于前述的凸部19时,该延伸段28所固接第二连接机构的连接器25可直接插于连接器15上,再将锁固机构3接合在组接部17上,即可让散热模组2稳固组接于壳体1的面板11上。进一步,在于本技术借连接器15与连接器25连接方式,除了可控制风扇22运转,以及接收风扇22运转时可将各种状态信号回传外,也让使用者或维修者可快速将散热模组2拆离或安装于壳体1的面板11上,以节省使用者或维修者的拆离或安装的工时、工序。更进一步,在于上述所提的壳体除了可为计算机主机壳体外,也可为各种仪器的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散热模组的讯号连接构造,用以将壳体内部各零组件所产生的热源排至壳体外部,其特征在于该构造包括:一壳体(1),其上具有一面板(11),此面板(11)上至少具有一个以上的窗口(12),此窗口(12)设有一承载部(13),此承载部(13)上配置有一第一连接机构;一散热模组(2),组接于上述的窗口(12)上,其上具有一承载板(21),前述的承载板(21)上设有一与上述第一连接机构连接的第二连接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散热模组的讯号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机构由一电路板(14)与一连接器(15)构成,该电路板(14)连接有一传输线(16)与壳体(1)内部的主机板或电源供应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散热模组的讯号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该面板(11)上的窗口(12)边设有一组接部(1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进型散热模组的讯号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窗口(12)另一边具有一插接孔(18)。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水源
申请(专利权)人:悦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