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8440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系一种改良型散热装置,其系由第一、二固定座所构成之本体、该两固定座系分别具有相对应之折板及弯折部,且该两固定座之另一侧缘系分别延伸有脚架;一套设于本体上之具有长槽、及固定孔且分别对应套接于折板与弯折部之套件、及一设置于中央处理器(CPU)与本体间之散热器所组成。藉此,可使散热装置达到易于组装之目的,且使散热装置于组装后达到稳固扣持之功效。(*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良型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习用者如台湾专利公报,新型专利公告第584262号之「散热器扣具」,其系用以将散热器固定组装至设有卡孔之CPU固定座上之散热器扣具,该散热器具有平行散热鳍片,散热鳍片两外侧之侧片中段系朝外凸伸形成有平行于散热鳍片的延伸片,于侧片与延伸片之间系形成有压制槽以供扣具组设,扣具系呈长条扁平片状,于扣具两端形成有扣合端,扣合端底缘朝扣具一侧延伸弯折形成有扣合钩,其中一扣合端上缘朝相对于扣合钩形成侧延伸弯折形成有按压部,扣具中段略向下弯曲形成弧形的抵压部,藉此,在组装时系将散热器安置于CPU上方之固定座内,然后以扣具扣合端之扣合钩卡入固定座之卡孔,令抵压部抵压在散热器压制槽中,如此将散热器紧压在CPU上,而可获致良好之扣合定位与散热效果。虽然上述之结构可藉由扣具配合CPU固定座将散热器紧压在CPU上;但是,由于该散热器仅系以呈长条扁平片状之扣具穿设于散热器鳍片之间隙中,之后再将扣具扣合端之扣合钩卡入固定座之卡孔,因此,该散热器必须藉由CPU固定座才能紧压在CPU上,所以当扣具与CPU固定座扣合的太紧则会造成难以扣合及扣具变形之现象,若太松则会造成散热器无法稳固紧压在CPU上;故,所以一般习用者于实际使用上并不能符合使用者之所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主要目的系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使散热装置藉由第一、二固定座配合套件达到易于组装之目的,且使散热装置组装于主机板之后达到稳固扣持之功效的改良型散热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这种改良型散热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其系由一本体、一套设于本体上之套件、及一设置于中央处理器(CPU)与本体间之散热器所组成。该本体系由一第一固定座及一第二固定座所构成,该两固定座之一侧端缘系具有一相对应之折板,且该两固定座之另一侧缘系分别延伸有脚架,并于该两固定座之二端缘系分别具有一相对应之弯折部;该套件之中央处系具有一与上述两固定座之折板对应套接之长槽,且于邻近该长槽之二端系分别具有一与上述两固定座之弯折部相对应套接之固定孔;该散热器系由一底座、一设置于底座上之导热管、及复数个设置于导热管上之散热鳍片所构成。可供设置于中央处理器(CPU)与上述之本体间。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该折板系呈一向上弯折状。该脚架之一端系具有一穿孔。该脚架系向下呈一落差状。该弯折部系呈一向上弯折状。该套件之二端缘系分别具有一向下弯折之止挡部,该止挡部系具有一螺孔。该散热鳍片可依实际状况之所需而为不同之形状。如是,可使散热装置藉由第一、二固定座配合套件达到易于组装之目的,且使散热装置组装于主机板之后达到稳固扣持之功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之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之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之使用状态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示意图。组件标号对照本体1第一固定座11第二固定座12折板111、121脚架112、122穿孔113、123弯折部114、124套件2长槽21固定孔22止挡部23螺孔231散热器3底座31导热管32散热鳍片33、33a 主机板4中央处理器41固定组件42、43孔4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技术系一种改良型散热装置,其系由一本体1、一套设于本体1上之套件2、及一设置于中央处理器41与本体1间之散热器3所组成。上述所提之本体1系由一第一固定座11及一第二固定座12所构成,该两固定座11、12之一侧端缘系具有一相对应之折板111、121,而该折板111、121系呈一向上弯折状,且该两固定座11、12之另一侧缘系分别延伸有脚架112、122,该脚架112、122之一端系具有一穿孔113、123,而该脚架112、122系向下呈一落差状,并于该两固定座11、12之二端缘系分别具有一相对应之弯折部114、124,而该弯折部114、124系呈一向上弯折;该套件2之中央处系具有一与上述两固定座11、12之折板111、121对应套接之长槽21,且于邻近该长槽21之二端系分别具有一与上述两固定座11、12之弯折部114、124相对应套接之固定孔22,并于该套件2之二端缘系分别具有一向下弯折之止挡部23,而该止挡部23系具有一螺孔231;该散热器3系由一底座31、一设置于底座31上之导热管32、及复数个设置于导热管32上之散热鳍片33所构成,可供设置于中央处理器41(CPU)与上述之本体1间。如是,藉由上述之结构构成一全新之改良型散热装置。当本技术于组装时,系将该散热器3之底座31置放于中央处理器41(CPU)上,并将该第一固定座11及第二固定座12设置于散热器3之底座31上,使该第一、二固定座11、12之折板111、121以及弯折部114、124相对应靠合,之后将套件2藉由其长槽21及固定孔22相对应套接于第一、二固定座11、12之折板111、121以及弯折部114、124之位置处,使该第一、二固定座11、12藉由该套件2加以结合,且使该散热器3之底座31限位于套件2二端之止挡部23间,并利用止挡部23之螺孔231配合固定组件43将该第一、二固定座11、12及套件2固定于散热器3之底座31上;并使该脚架112、122上之穿孔113、123对应于主机板4上邻近中央处理器41之位置处所设之孔44,且配合固定组件42加以固定,使本技术完成与主机板4之组装,而使本技术达到易于组装之目的,且使散热装置于组装后达到稳固扣持之功效。请参阅图5所示,系本技术之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散热鳍片33a亦可依实际状况之所需而为不同之形状。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实施之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及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之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之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型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系由一本体、一套设于本体上之套件、及一设置于中央处理器(CPU)与本体间之散热器所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改良型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一本体,该本体系由一第一固定座及一第二固定座所构成,该两固定座之一侧端缘系具有一相对应之折板,且该两固定座之另一侧缘系分别延伸有脚架,并于该两固定座之二端缘系分别具有一相对应之弯折部;一套件,该套件之中央处系具有一与上述两固定座之折板对应套接之长槽,且于邻近该长槽之二端系分别具有一与上述两固定座之弯折部相对应套接之固定孔;一散热器,该散热器系由一底座、一设置于底座上之导热管、及复数个设置于导热管上之散热鳍片所构成,可供设置于中央处理器(CPU)与上述之本体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改良型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折板系呈一向上弯折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改良型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脚架之一端系具有一穿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改良型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脚架系向下呈一落差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改良型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弯折部系呈一向上弯折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改良型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套件之二端缘系分别具有一向下弯折之止挡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之改良型散热装置,其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型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系由一本体、一套设于本体上之套件、及一设置于中央处理器(CPU)与本体间之散热器所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彬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东城柏洲边赐得利五金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