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减轻散热装置之重量,并达到较佳之散热效果及降低成本功效之改良式散热装置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习用之散热器结构5如图6所示,其包含有呈圆柱状且中央处具有一穿孔52之基部51;多数鳍片体53呈绕基部51周围之排列状;一铜柱54穿设于基部51之穿孔52中,其底端界定形成接热端面,以搭接于热源上。藉此,可使铜柱54吸收热源传导至多数鳍片体53上,达到热源之散逸藉以协助热源散热降温之功效。虽然上述习用之散热器结构5可协助热源散热降温,但是由于该该散热器系以铝挤压成型之方式加以制造,因此使得其多数鳍片体53之薄度受限,而无法制成薄片状,容易累积热源,进而导致其有效散热面积较小,且与热源接触之部分系以铜柱54所制成,不但重量整体重量较重,以造成制作成本之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可减轻散热装置之重量,并达到较佳之散热效果及降低成本之功效改良式散热装置结构。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这种改良式散热装置结构,其特殊之处在于,它包括有一散热单元,该散热单元至少具有二散热器,各散热器系具有多数呈放射状之鳍片体,使各散热器形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式散热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一散热单元,该散热单元至少具有二散热器,各散热器系具有多数呈放射状之鳍片体,使各散热器形成一弧形端面,且各散热器相对应一面上分别设有一凹槽;一以上之导热管,各导热管系分别具有一受热部、一冷却部、及一连接受热部与冷却部之连接段,且各导热管之冷却部系呈一曲弧状,并固设于二散热器相对应一面上之凹槽中;以及一固定座,该固定座系设置于上述导热管之受热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彬,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东城柏洲边赐得利五金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