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群杰专利>正文

散热器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5918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器改良结构,设有一盒体,该盒体内部设有至少一风扇,而该盒体外部设有进风口及出风口,且该盒体连接一电源线,同时于盒体侧边结合二支架,各支架设有一止滑部;由此,形成体积小、方便携带的盒体,当展开该二支架供支撑时,以利散热冷却。(*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体积小、方便携带使用的散热器改良结构, 适用于笔记本电脑或类似结构。
技术介绍
笔记本电脑为移动运算的主流之一,为了方便携带,故笔记本电 脑的体积以轻、薄、短、小研发,然而笔记本电脑内部空间十分狭小, 所能利用的空间均已充分使用,因此散热空间更小,而笔记本电脑使 用时所产生的热,几乎均通过其内部风扇进行散热,但该内部风扇的 效率较差,无法有效提高笔记本电脑的散热效率。为改善此一缺陷,故有一种笔记本电脑的外挂式底部散热器结构 改良产生,请参图6,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器A由一上壳体A1、下壳 体A2组成一扁平状壳体,并于散热器A前方延设有一垫板A3,使该 垫板A3得以靠在笔记本电脑6的后底面,并于散热器A内装设至少一 风扇A5,在散热器A上方位在风扇A5的上方具有一进风口 All,在 垫板A3的前方具有一出风口 A22,于该出风口A22上装设有导风板A4,以将气流平均分散于笔记本电脑6底部增强其散热效果;并在散 热器A内位在风扇A5下方有一导流板,以将气流导引至垫板A3前方的出风口A22,可使气流顺利由进风口All吸入,再由垫板A3前方的出风口 A22排出,以使冷却气流由笔记本电脑6底部进入以达散热效果。上述现有结构,虽可令笔记本电脑达到散热的功效,但此种散热 器外型、体积占具较大空间, 一般使用笔记本电脑就是因其轻巧便于 携带,倘若外出时需额外再携带另一较大体积的散热器,对使用者而言,仍是不甚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一 种体积小、方便携带使用的散热器改良结构。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 于,设有一盒体,该盒体内部设有至少一风扇,而该盒体外部设有进 风口及出风口,且该盒体连接一电源线,于盒体侧边结合二支架,各 支架设有一止滑部。由此,形成体积小、方便携带的盒体,当展开该 二支架以供支撑时,以利散热冷却。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1、 该盒体出风口处二侧通过枢轴套合二支架,使二支架得以收合 形成一小体积、方便携带的散热器。2、 由于盒体通过上壳体、下壳体之间套合一风扇的设计,而得一 电源线绕置收藏的空间,同时通过壳体上的固定片以将电源线定位, 而得一构件精简、易于组装使用的结构。3、 该笔记本电脑后端跨置于盒体时,即令笔记本电脑底部产生一 增加散热功效的楔形空间。本技术的其它特点及具体实施例可于以下配合附图的详细说 明中,进一步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侧立体外观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为图4的侧视图;图6为现有散热器的立体外观图。 图中符号说明1盒体10上壳体101进风口11盖体12防护片13枢轴14固定片20下壳体21壳身211出风口212凹部213凹槽22底板23导风板30电源线301USB公插头31容置空间32开关4风扇41穿孔5支架51枢轴套部52止滑部6笔记本电脑A散热器Al上壳体All进风口A2 下壳体A22 出风口A3 垫板A4 导风板A5 风扇具体实施方式请参图1 3,本技术的散热器改良结构,该散热器设有一盒 体1,该盒体1内部设有至少一风扇4,该盒体1外部设有进风口 101 及出风口 211,且该盒体1连接一电源线30,同时于该盒体1侧边结 合二支架5。其中该盒体1包括一上壳体10、 一风扇4及一下壳体20, 该上壳体10、风扇4及下壳体20依序相互对应结合。其中该风扇4的 四边角处设有结合穿孔41,该风扇4上方结合上壳体10,该上壳体IO 上方设有一进风口 101,该进风口 101上设有多个防护片12及配设有 一盖体ll,该上壳体IO设有至少一个固定片14,该上壳体10下方前 侧二边角各设有前枢轴13 a ,而该上壳体IO下方后侧二边角另各设有 后枢轴13b。该风扇4下方结合下壳体20,该下壳体20包括壳身21及底板22, 该壳身21与底板22相互结合,该壳身21前侧设有出风口 211,该出 风口 211内部活动枢设有至少一个导风板23,该导风板23活动结合于 壳身21及底板22之间,而该壳身21后侧连结一电源线30及开关32, 该电源线30端部设有插头,本实施例的插头以U S B公插头301为例 说明,其中该电源线30与风扇4连结成一回路,以该开关32控制风 扇4,且该开关32具有关、开(弱)、强三段切换。该壳身21上方后 侧二端各设有凹槽213,该壳身21近出风口 211的二侧各设有凹部212, 且于该壳身21近出风口 211处的二侧的壳身21与底板22结合的空间 内各连结一支架5,该支架5设成L型,该支架5 —端设有枢轴套部 51,该枢轴套部51置于凹部212内,该支架5另一端设有止滑部52, 该止滑部52为一垫体,该垫体为橡胶、硅胶材质...等防滑材质制成, 该垫体上方形成半球体,而该垫体下方形成圆柱体。请再参图3所示,该风扇4的四边角各设有穿孔41,该风扇4前 侧的二穿孔41设于对应该支架5的枢轴套部51处,且该上壳体10下 方前侧的二边角各设有相对应穿孔41的前枢轴13 a ,借助该二前枢轴 13 a穿过该风扇4的穿孔41套入下方该二支架5的枢轴套部51内, 而该风扇4后侧的二穿孔41设于对应该下壳体20上壳身21的二凹槽 213处,且该上壳体10下方后侧的二边角另各设有相对应该穿孔41的 后枢轴13b,借助该二后枢轴13b穿过该风扇4的穿孔41套入下方的 下壳体20上壳身21的凹槽213内,以结合成一盒体l。当本技术的散热器未使用时,将USB公插头301置于开关 32上方,借助风扇4结合于上壳体10、下壳体20之间,而于该风扇4 外侧形成一容置空间31,以供绕置电源线30,并借助该上壳体10的 固定片14以使绕置的电源线30定位,以利电源线的收纳。再者,该 上壳体10下方的二前枢轴13a与二支架5的枢轴套部51相互枢接,而 形成一转轴结构,使该二支架5可收合于该下壳体20的二侧,以利收 合成一轻巧、方便携带的盒体。当本技术的散热器使用时,将该 二支架5转动向外展开,且该支架5—端具止滑部52的设计,该止滑 部52为以橡胶、硅胶...等防滑材质制成的垫体,通过该垫体上方形成 半球体,以利支撑笔记本电脑6靠垫及防止笔记本电脑6滑动,而通 过该垫体下方形成圆柱体,贴合桌面,以利于固定、防止本技术 的散热器的滑动。请参图3 5所示,欲使用时先将进风口 101上的盖体11移除,该 盖体11于不使用散热器时,以防止有异物掉入而造成风扇4启动时受 异物阻碍用,使用时再展开二支架5以供支撑笔记本电脑6,且将电源 线30分离于风扇4外侧以利绕置的容置空间31,使U S B公插头301 插置于笔记本电脑6的U S B母插座上,通过笔记本电脑6的电力来 提供散热器电源,后将笔记本电脑6的后侧底面靠抵于散热器二侧展开支架5的止滑部52的垫体上,启动开关32,使风扇4开始转动,让 风由进风口 101吸入,并由出风口 211吹出,该出风口 211吹出的风恰 吹向笔记本电脑6下方的楔形空间之中,令笔记本电脑6底部具有气 流以达散热的功效,且通过该进风口 101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设有一盒体,该盒体内部设有至少一风扇,而该盒体外部设有进风口及出风口,且该盒体连接一电源线,于盒体侧边结合二支架,各支架设有一止滑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群杰
申请(专利权)人:周群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