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群杰专利>正文

折叠式支撑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61780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式支撑座,其包括一第一板体,其一侧设有一定位部;一第二板体,其一侧与所述第一板体的另一侧活动地枢接结合;以及一第三板体,其一侧与所述第二板体的另一侧活动地枢接结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巧妙、合理,各个板体可活动地枢接结合,于收纳时,可折叠收合,以达缩小体积、方便携带、使用以及操作的功效;而且加设有垫体,在使用时,以达到防止刮伤、稳固定位的功效,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性能,利于推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支撑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式支撑座,特别是指一种在使用 时,可供计算机周边装置架设或支撑,使用完毕后,可简易折叠收纳、携带方便的折叠式支 撑座。
技术介绍
自从平板计算机的推出后,由于其功能强大且使用方便,且比传统笔记型计算机 更轻薄、易随身携带,于是广受市场喜爱,然而,一般平板计算机之设计仅针对手持使用而 并无任何支撑物可让它直立或平躺使用,为了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就设计研发了可支撑该 平板计算机的支撑座而目前市面上也有许多不同款式的支撑座,但多数无法兼顾到可以直 立又可平躺的功能,且因为体积太大无法收折,造成不易收纳及携带之困扰。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可让平板计算机架设或支撑使用后,可简单收纳、方便携带 的本技术,乃为本案创作人所亟欲解决的一大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支撑座,藉由各个板体可 活动地枢接结合,于收纳时,可折叠收合,以达缩小体积、方便携带、使用以及操作的功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式支撑座,其包括一第一板体,其一侧设有一定位部;一第二板体,其一 侧与所述第一板体的另一侧活动地枢接结合;以及一第三板体,其一侧与所述第二板体的 另一侧活动地枢接结合。所述第一板体的定位部设有一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板体的另一侧为第一承接部,该第二板体的一侧为第一枢接部,该第一 承接部与第一枢接部活动地枢接结合。所述第二板体的另一侧为第二枢接部,该第三板体的一侧为第二承接部,该第二 枢接部与第二承接部活动地枢接结合。所述第一板体及该第一板体的定位部表面设有一第一垫体。所述第一板体的定位部底面和/或所述第二板体及第三板体的表面设有至少一 个第二垫体。所述第三板体的另一侧设有一支撑部,该支撑部底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垫体。所述第二垫体为条状、片状及弧面状的其中任。所述第三板体上设有一用来容置所述第一板体的定位部的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 为开口及凹槽的其中任一;所述第三板体上设有一供容置触控笔的第二容置槽。所述定位部包括至少一旋转组件,该旋转组件由一固定件及一勾体组成,该勾体 包括一水平部及设置在该水平部两端的竖直部,其中一竖直部活动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设计巧妙、合理,各个板体可活动地枢接结合,于收纳时,可折叠收合,以达缩小体积、方便携带、使用以及操作的功效;而且加设有垫 体,在使用时,以达到防止刮伤、稳固定位的功效,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性能,利于推广。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第--实施例展开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实施例收合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实施例使用状态图1 ;图4是本技术的第--实施例使用状态图2 ;图5是本技术的第--实施例使用状态图3 ;图6是本技术的第--实施例使用状态图4 ;图7是本技术的第二二实施例展开图;图8是本技术的第三Ξ实施例中的定位部的收合图图9是本技术的第三Ξ实施例中的定位部的展开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式支撑座,其包括一第一 板体1、一第二板体2以及一第三板体3。该第一板体1的一侧设有一定位部11,该第二板体2的一侧与该第一板体1的另 一侧活动地枢接结合,该第三板体3的一侧与该第二板体2的另一侧活动地枢接结合。其中,该第一板体1的定位部11设有一第一容置槽111,该第一板体1及该第一板 体1的定位部11表面设有一第一垫体4,该第一板体1的定位部11底面设有至少一个第 二垫体5,该第一板体1的另一侧为第一承接部12,该第二板体2的一侧为第一枢接部21, 该第一承接部12与第一枢接部21活动地枢接结合,该第二板体2的另一侧为第二枢接部 22,该第三板体3的一侧为第二承接部31,该第二枢接部22与第二承接部31活动地枢接结 合,该第二板体2及第三板体3的表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垫体5,该第三板体3的另一侧底 面设有至少一个该第二垫体5,该第二垫体5可为条状、片状及弧面状,该第三板体3进一步 于另一侧设有一第二容置槽32,以供容置一触控笔6。于展开时,第一板体1的定位部11及第三板体3的另一侧抵持于桌面,该第一板 体1的第一承接部12与该第二板体2的第一枢接部21即呈一弯折角度设置,待收合时,该 第一板体1藉由第一承接部12与该第二板体2的第一枢接部21可活动地枢接,致使该第 一板体1的定位部11靠向第二板体2的底面收合,接着,该第三板体3亦藉由该第二承接 部31与该第二板体2的第二枢接部22可活动地枢接,致使该第三板体3的另一侧靠向该 第一板体1的定位部11收合,及完成本技术折叠式支撑座的收纳。参见图3至图6,本技术于展开及收合二种状态下使用,于展开时,该平板计 算机7可直立或横放于第一板体1定位部11的第一容置槽111内,该第一板体1及定位部 11的容置槽111内因设有第一垫体4,可防止该平板计算机7外观刮伤受损,且该第一垫体 4可增加摩擦力,使该平板计算机7可更稳固的定位于定位部11,该平板计算机7亦可平躺 于第二板体2及第三板体3上,该第二板体2及第三板体3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垫体5,该第二垫体5可增加摩擦力以供平板计算机7稳固设置而不易下滑,且可防止刮伤该平板计 算机7之外观,再者,藉由该第一板体1与该第二板体2形成的一弯折角度,该角度适合于 虚拟键盘打字用;而于收合时,该第一板体1及第三板体3于折叠后,收合于第二板体2底 面下,使得本技术整体略呈三角型,该第三板体3贴平于桌面上,该第二板体2呈一斜 面,该平板计算机7即可平躺于该第二板体2上。第二实施例参见图7,其与第一实施例的组件及功效大致相同,故不再予以详加 赘述,仅进一步于第三板体3上增加了一容置空间33以及一支撑部34。如图,该第三板体 3设有一容置空间33,是供该定位部11容置,于收合折叠时,该容置空间33是对应于该第 一板体1的定位部11 (图中未绘出),该第三板体3的容置空间33可为开口及凹槽,该支撑 部34设置于该第三板体3的另一侧,该支撑部34的底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垫体5。第三实施例参见图8和图9,其与第一、第二实施例的组件及功效大致相同,其主 要区别在于所述定位部11包括至少一旋转组件112,本实施例中,该定位部11包括两相对 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1上的旋转组件112 ;其它实施例中,可根据所需规格及要求相应设定 所述旋转组件112的数量;所述旋转组件112由一固定件113及一勾体114组成,该勾体 114包括一水平部及设置在该水平部两端的竖直部,其中一竖直部活动设置在所述固定件 113上。该勾体114在不使用时可旋转贴合于第一板体1上,有效减小了占用空间,进一步 缩小体积,方便携带。如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所述,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结构而得到的其它结构的 支撑座,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式支撑座,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第一板体,其一侧设有一定位部;一第二板体,其一侧与所述第一板体的另一侧活动地枢接结合; 以及一第三板体,其一侧与所述第二板体的另一侧活动地枢接结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的定位部设有一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支撑座,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第一板体,其一侧设有一定位部;一第二板体,其一侧与所述第一板体的另一侧活动地枢接结合;以及一第三板体,其一侧与所述第二板体的另一侧活动地枢接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群杰
申请(专利权)人:周群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