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悬扭杆弹簧布置结构及纵梁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7437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悬扭杆弹簧布置结构及纵梁总成。前悬采用双横臂式扭杆弹簧独立悬架,该前悬扭杆弹簧布置结构包括前悬扭杆弹簧和与前悬扭杆弹簧同侧的纵梁,前悬扭杆弹簧的杆身主体设于纵梁的内部,隐藏悬架系统扭杆弹簧,保护前悬扭杆弹簧,起到美观、省空间、防风、防尘、防水、防腐蚀、防外力破坏等作用。防外力破坏等作用。防外力破坏等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悬扭杆弹簧布置结构及纵梁总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扭杆弹簧
,具体涉及一种前悬扭杆弹簧布置结构及纵梁总成。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前悬架是双横臂式扭杆弹簧独立悬架的汽车,大都将扭杆弹簧布置在纵梁结构外部,即将扭杆布置在纵梁内侧,扭杆外露的缺点有;不美观;占用底盘其他零件空间;扭杆运动过程中易和周围零件干涉;车辆行驶过程中有污水、灰尘、腐蚀性物质、石头等对扭杆进行破坏。使悬架系统性能降低,甚至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前悬扭杆弹簧布置结构及纵梁总成,将前悬扭杆弹簧设于纵梁结构内,利用纵梁结构实现隐藏和保护。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前悬扭杆弹簧布置结构,前悬采用双横臂式扭杆弹簧独立悬架,包括前悬扭杆弹簧和与所述前悬扭杆弹簧同侧的纵梁,所述前悬扭杆弹簧的杆身主体设于所述纵梁的内部,隐藏悬架系统扭杆弹簧,保护前悬扭杆弹簧,起到美观、省空间、防风、防尘、防水、防腐蚀、防外力破坏等作用。
[0005]可选的,所述纵梁的前端顶面低,呈阶梯状,前端顶部空间用于设置所述前悬扭杆弹簧的前端;所述纵梁的中部内侧面逐渐向外侧倾斜,使所述前悬扭杆弹簧的尾端贯穿伸出。
[0006]由于前悬扭杆弹簧的杆身主体沿车辆前后方向即X向布置,前端与上横臂固定连接,尾端与车架固定连接。通过对纵梁的整体结构设计,前端阶梯状的空间安放前悬扭杆弹簧的前端,前悬扭杆弹簧的杆身伸入到纵梁的内部,纵梁一般都是具有空腔的结构;尾端伸出固定。整个结构设计巧妙,布置合理。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上述前悬扭杆弹簧布置结构的纵梁总成,所述纵梁呈双层结构,包括位于底部的纵梁本体和设于所述纵梁本体顶面上的前封板和中封板,所述中封板包括U形槽状主体,所述前封板的顶面高度低于所述中封板,所述中封板的尾端内侧面向外侧倾斜,且尾端内侧面上设置有缺口。
[0008]在上述纵梁总成中,通过双呈结构的纵梁,在前端利用较矮的前封板形成阶状,通过中封板隐藏前悬扭杆弹簧,并通过缺口穿出,整个纵梁结构设计巧妙,实现对前悬扭杆弹簧较佳的隐藏保护。
[0009]进一步的,所述纵梁本体和所述中封板在所述缺口前部沿车辆Y向直线布置,从所述缺口至尾端,呈逐渐向外侧倾斜状。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中封板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前端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均呈类L型,焊接组成U形槽状主体;所述前端板设于槽状主体的前端,与所述前封板的高度相同。
[0011]进一步的,所述前封板和所述前端板之间设置有上安装架,所述上安装架用于连
接前悬上横臂和所述前悬扭杆弹簧的前端,使所述前悬扭杆弹簧的安装点沿车辆Y向正对所述中封板的槽腔。
[0012]进一步的,所述纵梁本体顶面上还设置有后封板,所述后封板连接所述中封板,使所述纵梁本体顶面封闭。
[0013]更进一步的,所述后封板呈逐渐向外侧倾斜状。
[0014]综上所述,采用上述前悬扭杆弹簧布置结构及纵梁总成,隐藏悬架系统前悬扭杆弹簧,起到美观、省空间、防风、防尘、防水、防腐蚀、防外力破坏等作用。
附图说明
[0015]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前悬扭杆弹簧布置结构整体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前悬扭杆弹簧布置结构第一拆分示意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前悬扭杆弹簧布置结构第二拆分示意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前悬扭杆弹簧布置结构俯视图。
[0020]图5是本专利技术纵梁总成整体结构图。
[0021]图6是本专利技术纵梁总成整体拆分结构图。
[0022]图7是本专利技术纵梁总成的中封板处断面结构图。
[0023]图8是本专利技术纵梁总成的中封板拆分结构图。
[0024]图9是本专利技术纵梁总成的上安装架结构图。
[0025]图10是本专利技术纵梁总成的上安装架拆分结构图。
[0026]图11是本专利技术纵梁总成的卡槽结构图。
[0027]图12是本专利技术纵梁总成的第一纵梁接头结构图。
[0028]图中,1、前悬扭杆弹簧;2、纵梁;21、纵梁本体;211、诱导槽;22、前封板;23、上安装架;24、中封板;241、缺口;242、右侧板;243、前端板;244、左侧板;25、后封板;26、卡槽;27、第一纵梁接头;28、第二纵梁接头;29、下安装架;3、地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30]实施例1
[0031]如图1

3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前悬扭杆弹簧布置结构,前悬采用双横臂式扭杆弹簧独立悬架,包括前悬扭杆弹簧1和与前悬扭杆弹簧1同侧的纵梁2,前悬扭杆弹簧1的杆身主体设于纵梁2的内部,隐藏悬架系统扭杆弹簧,保护前悬扭杆弹簧1,起到美观、省空间、防风、防尘、防水、防腐蚀、防外力破坏等作用。
[0032]可选的,纵梁2的前端顶面低,呈阶梯状,前端顶部空间用于设置前悬扭杆弹簧1的前端;纵梁2的中部内侧面逐渐向外侧倾斜,使前悬扭杆弹簧1的尾端贯穿伸出。
[0033]如图4所示,由于前悬扭杆弹簧1的杆身主体沿车辆前后方向即X向布置,前端与上横臂固定连接,尾端与车架固定连接。为了能够将杆身隐藏于纵梁2的内部,在高度方向上即车辆的Z向:将纵梁2的前端顶面设计较低,形成阶梯状,这样将前悬扭杆弹簧1的前端设
于纵梁2前端面顶部,且高度低于纵梁2后用于隐藏段的最大高度面;在车辆左右方向即Y向:前悬扭杆弹簧1的杆身主体都位于纵梁2的两侧壁之间,最佳的方式是,纵梁2对应前悬扭杆弹簧1杆身主体的段,沿车辆的X向直线布置。另外,前悬扭杆弹簧1的尾端需要空间布置抗扭结构,因此一般伸出纵梁2固定,纵梁2与前悬扭杆弹簧1尾端对应部位的内侧面向车身外侧倾斜,这里的外侧指的是从高度方向向下看,相对纵梁2向远离车身的一侧,这样就可以使前悬扭杆弹簧1的尾端贯穿纵梁2的内侧壁伸出至纵梁2的内侧,进行固定,实现对前悬扭杆弹簧1杆身主体的隐藏。
[0034]如图5和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上述前悬扭杆弹簧布置结构的纵梁总成,纵梁2呈双层结构,包括位于底部的纵梁本体21和设于纵梁本体21顶面上的前封板22和中封板24,中封板24包括U形槽状主体,前封板22的顶面高度低于中封板24,中封板24的尾端内侧面向外侧倾斜,且尾端内侧面上设置有缺口241。
[0035]可选的,如图4所示,纵梁本体21在缺口241前部沿车辆Y向直线布置,从缺口241至尾端,呈逐渐向外侧倾斜状。中封板24的槽状主体结构也沿车辆Y向布置。
[0036]可选的,如图7所示,纵梁本体21为U型冲压件结构,其他零件通过点焊焊接在纵梁本体21上,其前端设计诱导槽211等吸能结构;。
[0037]可选的,前封板22为U型冲压件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悬扭杆弹簧布置结构,前悬采用双横臂式扭杆弹簧独立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悬扭杆弹簧(1)和与所述前悬扭杆弹簧(1)同侧的纵梁(2),所述前悬扭杆弹簧(1)的杆身主体设于所述纵梁(2)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悬扭杆弹簧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2)的前端顶面低,呈阶梯状,前端顶部空间用于设置所述前悬扭杆弹簧(1)的前端;所述纵梁(2)的中部内侧面逐渐向外侧倾斜,使所述前悬扭杆弹簧(1)的尾端贯穿伸出。3.一种基于上述前悬扭杆弹簧布置结构的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2)呈双层结构,包括位于底部的纵梁本体(21)和设于所述纵梁本体(21)顶面上的前封板(22)和中封板(24),所述中封板(24)包括U形槽状主体,所述前封板(22)的顶面高度低于所述中封板(24),所述中封板(24)的尾端内侧面向外侧倾斜,且尾端内侧面上设置有缺口(24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本体(21)和所述中封板(24)在所述缺口(241)前部沿车辆Y向直线布置,从所述缺口(241)至尾端,呈逐渐向外侧倾斜状。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聂王拓徐红燕黄霞朱琪伊历君霍小娟张倩茹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