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井电压的电压电平转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9768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压电平转换器,该电压电平转换器包括:一第一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PMOS)晶体管,该第一PMOS晶体管具有分别与一输入端、一第一正电压电源和一第二正电压电源连接的一栅极、一源极和一基质;以及一第二PMOS晶体管,该第二PMOS晶体管具有分别与一第三正电压电源、一输出节点和该第二正电压电源连接的一源极、一漏极和一基质;其中,该第一和第二PMOS晶体管形成在一单N井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一种集成电路设计(IC),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压电平转换器设计。
技术介绍
随着半导体特征尺寸降低至深亚微米级,其操作电压也不得不降低。例如,在65nm的工艺技术中,操作电压大约1.0 V。但是 在这种芯片之外,即在系统电平中,操作电压仍维持在例如1.8 V。 然后就需要电压电平转换器。高至低电压电平转换器将输入信号从 1.8 V转换至用于芯片内部操作的1.0 V。低至高电压电平转换器将 输入信号从1.0 V转换至用于系统才喿作的1.8 V。传统的电压电平转换器使用二级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CMOS)电路,第一级在第一电压时操作,第二级在第二电压时 操作。当适当调整临界电压时,它们可实现所需的电压电平转换。然而,传统的电压电平转换器占据大量的布局面积。因为在第 一级时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PMOS)晶体管的第一N井与第一 电压连接,而在第二级逆变器时PMOS晶体管的第二 N井与第二 电压连接,因此,该第一和第二N井必须分开并必须4呆持一定的间 离,而这间离又由所4吏用的4支术决定。二个分离的N井当然比单N 井占据更大的布局面积。如此一来,人们期望有一种具有与单个电压连4妄的N井的电压 电平转换器,因此,第一和第二 PMOS晶体管都可以形成在单N 井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压电平转换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该电 压电平转换器包括 一第一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PMOS)晶体 管,该第一PMOS晶体管具有分别与一输入端、 一第一正电压电源 和一第二正电压电源连接的一栅极、 一源极和一基质;及, 一第二 PMOS晶体管,该第二PMOS晶体管具有与一^T出节点连4妄的一漏 极,和都与该第二正电压电源连接的一源极和一基质;其中,该第 一和第二PMOS晶体管形成在一单N井中。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该电压电平转换器包括 一第一P型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PMOS)晶体管,该第一PMOS晶体管具有与 一输入端连接的一栅极、都与一第一正电压电源连接的一源极和一 基质;以及, 一第二PMOS晶体管,该第二 PMOS晶体管具有分 别与一第二正电压电源、一^r出节点和该第一正电压电源连4妄的一 源极、 一漏极和一基质;其中,该第一和第二PMOS晶体管形成在 一单N井中。然而,可结合附图,从下列具体实施的说明中更好地理解本发 明才乘作的结构和方法,及其它的目的和f":点。附图说明结合附图和"i兌明书的形成部分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某些方面。参考 附图所解释的示例性的非限制性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更清楚的概念及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部件和操作系统将变得更加明朗,其中,相似的标号 (如果它们出现在一个以上的附图中)^表相同的部件。参考一幅 或多幅附图并结合说明书,可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值得注意的是, 附图中所示的特;f正并非4安照比例。图1是描述传统低至高电压电平转换器的示意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 一 实施例描述一低至高电压电平转换器的示 意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 一 实施例描述一 高至低电压电平转换器的 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涉及仅利用 一个N井电压的电压电平转换器。图1是描述传统低至高电压电平转换器100的示意图。输入端in连4妻逆变器的llr入,该逆变器由一 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PMOS)晶体管IIO和一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NMOS)晶体 管115形成。该逆变器的输出与一NMOS晶体管125的栅极在节点 102连接。该输入端IN也与一NMOS晶体管135的栅极连接。NMOS 晶体管125的漏极与PMOS晶体管120的漏极在节点104连接。 NMOS晶体管135的漏极与PMOS晶体管130的漏极在节点106 连接。PMOS晶体管120的4册极与节点106交叉连接,类似地,PMOS 晶体管130的栅极与节点104交叉连接。逆变器l40的输入端和输 出端连接在节点106和输出端OUT之间。值得注意的是,PMOS 晶体管的110的漏才及和基质与第一正电压电源(VDDL)连冲妄,而 PMOS晶体管120和130两者的漏极和基质与第二正电压电源(VDD)连接。VDD也供应逆变器140。 VDDL用于芯片内部操作, 比用于芯片外部操作的VDD的电压相对上较低。因此,该输入端IN和该llr出端OUT的电压电平分别是VDDL和VDD。所有的 NMOS晶体管的源极与互补式低压电源(VSS)连接。参考图1,当输入端IN处于VDDL电压时,NMOS晶体管135 处于打开(on)状态,因此节点106处于VSS电压时,并且PMOS 120 也是处于打开状态。同时,节点102降低至VSS电压,因此节点 104处于VDD电压时,这又反过来关闭PMOS晶体管130,并加强 在节点106的VSS电压。然后,输出端OUT处于VDD电压。因 此,在IN处的VDDL电压电平转移为在OUT处的VDD电压电平。另一方面,当输入端IN处于VSS电压,NMOS晶体管135处 于关闭(off)状态,NMOS晶体管125处于打开状态。PMOS晶体管 120处于关闭状态,PMOS晶体管130处于打开状态。结果,节点 104处于VSS电压,节点106处于VDD电压电平,如此一来,输 出端OUT处于VSS电压。因此,电压电平转换器100即在高输入 电压也在j氐输入电压工作。传统电压电平转换器100的问题是,PMOS晶体管110的基质 与VDDL电压连接,而PMOS晶体管120、 130的基质与VDD电 压连接,即,用于PMOS晶体管110的第一N井与用于PMOS晶 体管120、 130的第二N井具有不同的电压,因此,它们在一定的 设计规则下必须分离并保持一预定间距。分离的N井常需要双排N 井布局从而比单N井占据更大的布局面积。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描述一低至高电压电平转换器200 的示意图。电压电平转换器200的电if各结构与图l所示的电压电平 转换器100的结构正好相同,除了一 PMOS晶体管210的基质与 VDD电压连接,而不是与VDDL电压连接。当VDD电压高于VDDL 电压时,结果导致PMOS晶体管210的临界电压(Vt)上升,这将 影响由PMOS晶体管210和NMOS晶体管215形成的逆变器的临界电压从而影响逆变器的转变速度。但是通过适当调整晶体管Vt, PMOS晶体管210和NMOS晶体管215的掺杂剂和尺寸,逆变器的 临界电压可返回至正常范围。然后电压电平转换器200与图1所示 的电压电平转换器100的才喿作也正好相同,在此就不赘述。因为仅一电压电平浮皮用来给予PMOS晶体管210、 220和230的基质,所以4又需一个N井,因此电压电平转换器200的布局面积 可减少至50%。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描述一高至低电压电平转换器 300的示意图。电压电平转:换器300的电路结构与图l所示的电压 电平转换器100的结构又正好相同,除了与输入端IN连接的PMOS 晶体管的源才及与VDD电压连4妻,而更"l妄近于lt出端OUT的PMOS 晶体管320、 330的源极与VDDL电压连接,并且逆变器340也由 VDDL电压供应,如此一来,电压电平转换器300将电压从高电压 转换为低电压。参考图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PMOS晶体管320、 330的基 质与VDD电压电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压电平转换器,包括:一第一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PMOS)晶体管,所述第一PMOS晶体管具有分别与一输入端、一第一正电压电源和一第二正电压电源连接的一栅极、一源极和一基质;及,一第二PMOS晶体管,所述第二PMOS晶体 管具有分别与一第三正电压电源、一输出节点和所述第二正电压电源连接的一源极、一漏极和一基质;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PMOS晶体管形成在一单N井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立忠王中兴戴春晖田丽钧陈顺利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