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1699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被配置于具有用于输入及/或输出的电路基板(3)及导电性的机身(9)的电子机器(1)内的传送装置(A)。传送装置(A)包括具有第1及第2端部(7a,7b)的中继电缆(7)。中继电缆(7)的第1端部(7a)被连接在电路基板(3)上。在中继电缆的第2端部(7b)上设有安装在所述机身(9)的里面(9a)上的插座型连接器(11)。为了防止从中继电缆(7)中产生辐射噪音,插座型连接器(11)的金属外壳被接地连接在机身(9)上。(*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传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中继电缆的电子机器内的传送装置,特别涉及高速数据传送中使用的传送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像数字化的动画数据那样需要实时性的数据高速地进行传送,因此,近年来,使用具有实时传送功能的串行接口,例如高速串行总线规格IEEE1394(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1394)中规定的电缆或连接器。例如,在TV(Television)电视接收机等的AV(Audio-Visual)机器中,在机器的前面及背面分别配置插座型连接器,在这些插座型连接器上连接有例如连接在摄像机上的对应的插头型连接器。在此情况下,当在机器内的前部及后部分别设置I/O(input-output)基板,并在基板上分别装备前面及背面的插座型连接器时,制造成本就会变高。因此,虽然可以考虑仅将基板配置在机器内的后部,用中继电缆从此后部的基板连接至配置于前面的插座型连接器,但是,此时会有这样的问题,即,从中继电缆辐射出的噪音会对机器内的部件产生影响。因此,虽然还可以考虑将中继电缆的屏蔽线连接在基板的地线上,但是,此时会有这样的问题,即,从基板的地线上辐射出噪音,从而破坏基板内的各线的阻抗匹配。在进行图像形成的游戏机等中,在用中继电缆从配置在机器内的I/O基板连接至插座型连接器的情况下,也会有同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所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减少机器内的辐射噪音的传送装置。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为,配置在具有用于输入及/或输出的电路基板及导电性机身的电子机器内的传送装置包括:具有第1及第2端部并且第1端部被连接在所述电路基板上的中继电缆、设于所述中继电缆的第2端部上并且被安装在所述电子机器的机身的里面的插座型连接器。所述插座型连接器包含支撑多个接头(contact)的绝缘性的连接器外罩和包裹所述连接器外罩的至少一部分的导电性的金属外壳,所述外壳被接地连接在所述机身上。本方式由于使插座型连接器的金属外壳被接地连接在机身上,因此可以防止从能够对电子机器内的部件产生影响的中继电缆中产生辐射噪音。即,可以将外部噪音在进入电子机器的入口处遮住,另外,也不会对电路基板的地线产生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传送装置所适用的电子机器的示意性俯视图。图2是插座型连接器的剖面图。图3是将屏蔽罩取下状态的插座型连接器的立体图。图4是插座型连接器的连接器外罩的立体图。图5是第1外壳构件的立体图。图6是第2外壳构件的立体图。图7是第3外壳构件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插座型连接器的外壳被接地连接在电子机器的机身上的状态的概略剖面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传送装置的插座型连接器的概略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传送装置所适用的电子机器的示意性俯视图。参照图1,本传送装置A具有安装在电子机器1内的后部2的电路基板3上的插座型连接器4和从此插座型连接器4延伸至机器1的前部5的中继电缆单元6。中继电缆单元6包括:具有第1及第2端部7a、7b的中继电缆7、设于中继电缆7的第1端部7a上并连接在所述插座型连接器4上的插头型连接器8、设于中继电缆7的第2端部7b上并用螺钉10安装在电子机器1的前部5的电子机器1的导电性的机身9的外壁的里面9a上的插座型连接器11。插座型连接器11可以从外部连接用于向电子机器1输入信号的对应的插头型连接器12,从而实现例如用于使高速传送成为可能的串行接口(例如IEEE1394高速串行总线规格)中规定的传送。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将从位于电子机器1的后部2的电路基板3延伸至电子机器1的前部5的中继电缆单元6的插座型连接器11安装在电子机器1的前部5上,使得此插座型连接器11的后述的导电性的外壳15(参照图2)与电子机器1的前部5的机身9导通,从而确保接地,这样,就可以防止从作为机器内连接的中继电缆单元6中产生辐射噪音,并防止对电子机器1内的其他部件的不良影响。参照图2,插座型连接器11包括:支撑多个接头13的绝缘性的连接器外罩14、包裹此连接器外罩14的周围的导电性的金属外壳15、收容支撑连接器外罩14及外壳15并被安装在电子机器1的机身9(参照图8)里面上的覆盖罩(cover housing)16。还是参照图2,覆盖罩16是使一对对分外罩16A、16B组合而构成的。对分外罩16A、16B具有分别形成管状的对开的主体部51、52和设-->于主体部51、52的前部并互相逆向延伸的安装凸缘53、54。各安装凸缘53、54上形成有用于如图8所示那样使向机身9上安装用的螺钉10插入的螺钉插入孔55。另外,在对分外罩16B的安装凸缘54的安装面56(与机身9的里面9a相对的面)上,形成有在后述的接地用的弹性舌片32与机身9的里面9a接触而发生弹性变形时,收容此弹性舌片32的凹部57。还是参照图2,中继电缆7包括:例如4极被包覆的信号线17(图中仅表示2极)、包围这些被包覆的信号线17的由例如网状线形成的导电性护罩18、包围此导电性护罩18的覆盖部19。各接头13的后端的引线部13a和中继电缆7的对应的信号线17的剥皮端部由焊锡部20互相连接在一起。参照作为图2及将覆盖罩16取下的状态的组件SA的立体图的图3,所述外壳15是由分别用板金形成的第1外壳构件21、第2外壳构件22及第3外壳构件23构成。虽然作为外壳15整体的主要功能是电磁屏蔽,但是由于构成各部位的第1、第2及第3外壳构件21、22、23需要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因此各外壳构件21、22、23由分别对应了所需功能的材料形成。例如,第1外壳构件21由于具有用于如后述所示的压接的筒部(barrel)27,因此使用压接性优良的黄铜。第2外壳构件22由于具有用于接地的弹性舌片32,因此使用用于确保强度的不锈钢。第3外壳构件23由于具有如后述那样的颈缩特性,因此使用适于形成颈缩的软钢。如图5及图6所示,第1及第2外壳构件22分别包含槽形的主体部24、25,如图2所示那样,在将这些主体部24、25之间相互组合而形成的箱状的空间S内收容有所述焊锡部20。如图2所示,在第1外壳构件21的主体部24的前端上,形成配合与连接器外罩14配合的外罩配配合部26,同时,在第1外壳构件21的主体部24的后端上形成筒部27。筒部27将中继电缆7的覆盖部19和在该覆盖部19上露出的导电性护罩18压接在一起。第1及第2外壳构件21、22的主体部24、25分别形成电磁屏蔽用-->壁部28、29,用于对区划出的所述空间S相对于中继电缆7延伸的区域进行遮蔽。壁部28、29上形成有用于使信号线17穿过的孔。第1外壳构件21的主体部24的壁部28构成配合与由屏蔽罩16A的阶梯部构成的承受部30配合的配合部。这样,在要把中继电缆7从插座型连接器11中拔出的负荷发生作用时,此负荷通过作为第1外壳21的配合部的壁部28被对分外罩16A的承受部30所承受,其结果是,不会对焊锡部20造成不必要的拔出负荷。参照图2及图6,从第2外壳构件22的主体部25开始向前方并沿着第3外壳构件23形成延伸部31,此延伸部31的前端延伸至覆盖罩16B的安装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送装置,配置于具有用于输入及/或输出的电路基板及导电性的机身的电子机器内,其特征是,包括:具有第1及第2端部并且第1端部被连接在所述电路基板上的中继电缆、设于所述中继电缆的第2端部上并且被安装在所述电子机器的机身的里面 的插座型连接器,所述插座型连接器包含支撑多个接头的绝缘性的连接器外罩和包覆所述连接器外罩的至少一部分的导电性的金属外壳,所述外壳被接地连接在所述机身上。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1-9-17 281917/20011.一种传送装置,配置于具有用于输入及/或输出的电路基板及导电性的机身的电子机器内,其特征是,包括:具有第1及第2端部并且第1端部被连接在所述电路基板上的中继电缆、设于所述中继电缆的第2端部上并且被安装在所述电子机器的机身的里面的插座型连接器,所述插座型连接器包含支撑多个接头的绝缘性的连接器外罩和包覆所述连接器外罩的至少一部分的导电性的金属外壳,所述外壳被接地连接在所述机身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插座型连接器还包含支撑连接器外罩及外壳并被安装在所述电子机器的机身的里面的覆盖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中继电缆包含多个被包覆的信号线、包围所述被包覆的信号线的导电性护罩、包围所述导电性护罩的覆盖部,所述插座型连接器的各接头和中继电缆的对应的信号线的剥皮端部由焊锡部相互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是,设有结合所述外壳和中继电缆的覆盖部的结合机构,在所述覆盖罩上设有承受部,用于在要将中继电缆从所述插座型连接器中拔出的负荷发挥作用时,借助外壳承受此负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结合机构包含设于外壳上的筒部,所述筒部对中继电缆的第2端部的覆盖部和从该覆盖部露出的导电性护罩的端部压接在一起。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外壳包含配合在所述覆盖罩的承受部上的配合部,在要将中继电缆从所述插座型连接器中拔出的负荷发挥作用时,借助外壳的配合部,由覆盖罩的承受部承受此负荷。-->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外壳包含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知览清彦陶山高士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