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3618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其能够实现小型化。同轴插头(10)具备:基于三点接触的触头(1)、具有第一连接用基底部(31)和第二连接用基底部(32)的壳体(3)、以及具有收纳第一连接用基底部的圆筒部(51)和收纳第二连接用基底部的延展部(52)的壳(5)。触头(1)具有从金属板(11t)的末端部侧立起的一对固定端子(11s、11s)及可动端子(12s)。在第一连接用基底部(31)设置有收纳室(31r),在其内部配置一对固定端子以及可动端子。一对固定端子位于与对方侧触头内接的假想的正三角形中的一组顶点,可动端子(12s)位于上述假想的正三角形的另一个顶点,可动端子的接触面以与一对固定端子的中间部对置的状态配置。间部对置的状态配置。间部对置的状态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轴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同轴连接器。特别是涉及这样一种同轴连接器的构造,该同轴连接器是构成于同轴电缆的终端的小型的同轴连接器,具备在一端部侧与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电连接且在另一端部侧形成为圆筒状的壳。

技术介绍

[0002]通过将固定于同轴电缆的终端的同轴连接器与安装于印刷基板的插座连接,能够将高频信号从同轴电缆传送到印刷基板。或者,能够将高频信号从印刷基板传送到同轴电缆。
[0003]一般情况下,同轴电缆由圆形的中心导体、包围中心导体的周围的电介质、包围电介质的周围的编织线等外部导体、以及包覆保护外部导体的绝缘护套构成。
[0004]例如,现有技术的同轴连接器具备成为外部触头的金属制的壳。另外,同轴连接器具备壳体和波纹管形的触头。在壳的一端部侧固定同轴电缆的绝缘护套。另外,在壳的一端部侧电连接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另外,壳的另一端部侧形成为圆筒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5]根据专利文献1,壳与触头通过壳体而电绝缘。触头以被壳的一部分的外部触头呈圆环状包围的状态配置于壳体的内部。触头通过使用合成树脂的模制而与壳体一体成型。在壳体设置有使圆柱状的嵌合部在板厚方向上突出而成的圆盘部,上述触头被配置于在圆盘部的一面侧开口的触头收纳室中。
[0006]上述触头具有带状的金属板,该金属板的基端部侧是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设置面,并露出至壳体的表面。在金属板的末端部侧,从金属板在在大致垂直的方向上以相对的方式设置有一对接触片。当在一对接触片之间插入对方侧触头时,一对接触片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向相互分离的方向扩展,利用欲接近的弹簧性(弹性)夹持对方侧触头。由此,一对接触片与对方侧触头更可靠地接触并且电连接。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

16936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10]根据专利文献1,上述圆柱状的嵌合部能够插入到形成于对方侧同轴连接器的圆筒形壳的内部。通过将嵌合部插入到圆筒形壳的内部,配置于圆筒形壳的中心部的圆筒状的对方侧触头与配置于触头收纳室中的一对接触片能够电连接。
[0011]如上所述,触头的一对接触片构成为从相对的位置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向相互分离的方向移位。为了取得针对该移位量的富余,触头收纳室的尺寸变大,进而,使圆柱状的嵌合部的外径变大。与此对应地,包围嵌合部的圆环状的外部触头的尺寸也变大。即,在现有技术的触头的两点接触构造中,存在难以使同轴连接器小型化这样的问题。
[0012]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那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改变同轴连接器所具备的触头的构造而能够进一步实现小型化的同轴连接器。
[0013]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4]本专利技术是能够与圆筒状的对方侧触头连接的同轴连接器用的触头,具有通过三点接触而与对方侧触头外接的构造。三点接触型的触头由位于与对方侧触头内接的假想的正三角形的顶点中的一组顶点的一对固定端子、和位于另一个顶点的能够弹性移位的可动端子构成。由此,与使用了需要向端子相互分离的方向扩展的两点接触型的触头的同轴连接器相比,能够实现小型化。
[0015](1)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构成于同轴电缆的终端,该同轴电缆具有:中心导体、包围该中心导体的电介质、覆盖该电介质的外部导体、以及包覆该外部导体的绝缘护套,其中,
[0016]所述同轴连接器具有:
[0017]触头,其能够与圆筒状的对方侧触头连接,具有能够通过三点接触而与所述对方侧触头外接的、从带状的金属板的末端部侧立起的一对固定端子以及能够弹性变形的可动端子;
[0018]壳体,其包括第一连接用基底部以及第二连接用基底部,所述第一连接用基底部具有收纳室,该收纳室在一个面侧开口而能够供所述对方侧触头插入,且该收纳室在内部配置有一对所述固定端子和所述可动端子,所述第二连接用基底部的一部分从该第一连接用基底部突出;以及
[0019]导电性的壳,其具有圆筒部和檐沟状的延展部,所述圆筒部设置成在所述一个面侧开口,并包围所述第一连接用基底部,所述檐沟状的延展部与该圆筒部连结,能够在内部收纳所述第二连接用基底部。
[0020](2)优选的是,一对所述固定端子位于与所述对方侧触头内接的假想的正三角形的顶点中的一组顶点,所述可动端子位于假想的所述正三角形的另一个顶点,并以弹性变形方向沿着通过该顶点和一对所述固定端子的中间部的直线的状态配置。
[0021](3)优选的是,所述触头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所述触头至少具有:设置面,其能够与所述中心导体接触,且使所述金属板的基端部露出在所述第二连接用基底部的规定面上而形成;以及接触缘,其在一对所述固定端子中露出至所述收纳室,且能够与所述对方侧触头接触。
[0022](4)优选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同轴连接器还具备压合壳体,该压合壳体具有被切成能够按压所述中心导体的外周的槽,能够从所述收纳室的开口侧朝向所述第二连接用基底部的规定部插入,所述壳的延展部包括:一对第一筒,其能够将所述压合壳体按压于所述第二连接用基底部;以及一对第二筒,其能够压接所述外部导体。
[0023]专利技术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的同轴连接器具有通过三点接触而与对方侧触头外接的结构。一对固定端子作为针对对方侧触头的接触缘发挥作用,不需要用于在水平方向上向相互分离的方向扩展的尺寸余量或能够使该尺寸余量为最小限度。仅设置为一个的可动端子的弹性移位主要在朝向一对固定端子的中间部的方向及其相反方向的范围内。在壳中,通过尽可能减小包围第一连接用基底部的圆筒部的厚度,也能够使同轴连接器小型化。
附图说明
[0025]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的结构,是使对方侧同轴连接器对置配置的、构成于同轴电缆的终端的同轴连接器的从上表面侧观察的外观图。
[0026]图2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的结构,是构成于同轴电缆的末端终端的同轴连接器的从下表面侧观察的外观图。
[0027]图3A、图3B是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的结构的各图,图3A是表示构成于同轴电缆的终端的同轴连接器的仰视图,图3B是图3A的右侧视图。
[0028]图4是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的结构的、沿图3A的X

X方向的剖视图。
[0029]图5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的结构,是表示压接同轴电缆的终端之前的状态的与图2对应的外观图。
[0030]图6是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分解组装图。
[0031]图7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所具备的壳体的结构,是分开表示一体成型的触头和壳体的外观图。
[0032]图8A、图8B是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所具备的壳体的结构的各图,图8A是表示壳体的上表面的平面图,图8B是表示壳体的下表面的平面图。
[0033]图9是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的结构的、沿图4中的A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轴连接器,其构成于同轴电缆的终端,该同轴电缆具有:中心导体、包围该中心导体的电介质、覆盖该电介质的外部导体、以及包覆该外部导体的绝缘护套,其中,所述同轴连接器具有:触头,其能够与圆筒状的对方侧触头连接,具有能够通过三点接触而与所述对方侧触头外接的、从带状的金属板的末端部侧立起的一对固定端子以及能够弹性变形的可动端子;壳体,其包括第一连接用基底部以及第二连接用基底部,所述第一连接用基底部具有收纳室,该收纳室在一个面侧开口而能够供所述对方侧触头插入,且该收纳室在内部配置有一对所述固定端子和所述可动端子,所述第二连接用基底部的一部分从该第一连接用基底部突出;以及导电性的壳,其具有圆筒部和檐沟状的延展部,所述圆筒部设置成在所述一个面侧开口,并包围所述第一连接用基底部,所述檐沟状的延展部与该圆筒部连结,能够在内部收纳所述第二连接用基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一对所述固定端子位于与所述对方侧触头内接的假想的正三角形的顶点中的一组顶点,所述可动端子位于假想的所述正三角形的另一个顶点,并以弹性变形方向沿着通过该顶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贺伸一大津明彦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