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元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36895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一种超高压MOS晶体管元件,其包括一延伸到第一介电层上的栅极,第一介电层具有一空洞位于栅极的边缘下方,以及一第二介电层,覆盖栅极及第一介电层,并保留空洞。该第一介电层可为一场氧化层或浅沟槽隔离区域的形式,且可进一步具有一增厚介电层位于场氧化层或浅沟槽隔离区域之上。增厚介电层可另为低介电系数的材料,或浅沟槽隔离区域可另填充多孔性氧化物材料,则可不具有空洞。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超高压MOS晶体管元件的栅极边缘具有相对较低的垂直电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导体超高压元件,尤其涉及一种能够降低栅极边缘(gate edge)所造成垂直电场的超高压MOS晶体管元件。
技术介绍
高电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high-voltage metal-oxide-semiconductor,简称HVMOS)晶体管已被广泛地应用在中央处理器电源供应(CPU powersupply)、电源管理系统(power management system)以及直流/交流转换器(AC/DC converter)中。请参阅图1,其绘示的是现有超高压NMOS晶体管元件的剖面示意图。现有超高压NMOS晶体管元件1是制作在半导体衬底10上,例如P型硅衬底,并且由场氧化层44所隔绝。一般来说,现有超高压NMOS晶体管元件1包括有一源极14、一栅极50以及一漏极24,其中源极14是一高浓度N型掺杂区,其紧邻于一高浓度P型掺杂区16,且高浓度N型掺杂区(源极)14与高浓度P型掺杂区16皆设于一P型井12中。漏极24与源极14可能相距到数微米以上,其中漏极24为一高浓度N型掺杂区,设于一N型井22中,且N型井22又设于一深N型井30中,如此构成三重的梯度井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高压MOS晶体管元件,包括:一衬底,具有一第一导电性;一源极掺杂区,具有一第二导电性,及设于该衬底中;一第一掺杂区,具有该第一导电性,及设于该衬底中,并且紧邻于该源极掺杂区;一第一离子井,具有该第一导电 性,及包围该源极掺杂区以及该第一掺杂区;一栅极介电层,形成于该源极掺杂区及该第一离子井之上;一第一介电层,形成在一半导体区域上,并与该栅极介电层相衔接;一漏极掺杂区,具有该第二导电性,及远离该源极掺杂区,且设于该第一 介电层的一侧;一第二离子井,具有该第二导电性,且包围该漏极掺杂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境鸿
申请(专利权)人: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