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北京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共轭树枝状电致纯红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233684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共轭树枝状电致纯红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材料是一种以卟啉为核、以三聚茚为桥联、以寡居芴为天线分子的共轭树枝状分子,其结构如式A所示,通过三聚茚的单醛基衍生物与吡咯进行Lindsey缩合反应得到。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卟啉分子的间位引入带助溶基团的三聚茚体系,不仅增加了材料的溶解性,同时抑制了由于分子的自聚集导致的荧光自淬灭现象,并且通过对三聚茚的2,7,12-位衍生化增加分子内和分子间的能量转移,从而获得高效率的纯红光发射。利用该类共轭树枝状分子作为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发光层材料,使用简单的旋涂工艺制膜,不需要任何掺杂就可以得到高效纯净的红光电致发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类新型稳定的共轭树枝状分子材料及 其制备方法,它们可以作为纯红光材料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的发光层。
技术介绍
近年来,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逐渐成为平面显示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因 其无需背景光源,无视角问题,轻便,可柔屏显示,并且工艺简单成本低等特点,受到人 们越来越多的重视。OLED器件,是通过电场下从阳极注入空穴和阴极注入电子,在有机 发光层复合成激子,最后激子退激发出可见光。通常,好的有机发光材料必须具备高的量 子效率,好的成膜性,以及优秀的光、电稳定性。OLED发光材料,按照化合物结构可以 分为有机小分子和高分子聚合物两大类,其中小分子为单一化合物,纯度高,易修饰,发 光亮度和色纯度较好,但是小分子一般需要蒸镀成膜,成本高,而且小分子材料的玻璃化 转变温度低,器件工作时产生的焦耳热易使小分子材料重结晶,降低器件的寿命;与之相 比,高分子聚合物的发光材料可以避免这样的晶体析出,而且这类材料可以通过廉价的旋 涂或喷墨打印的方式成膜,材料利用率高,另外,旋涂或喷墨打印工艺决定了高分子发光 材料可以实现更大尺度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下式A所示的化合物,是以卟啉为核、以三聚茚为桥联、以寡居芴为天线分子的共轭树枝状分子: *** A 式A中,R↓[1]代表氢、烷基、寡聚醚链;R↓[2]代表非共轭基团、π-共轭基团,或者是非共轭基团与π-共轭基团以各种取代方式 连接的组合,其中所述非共轭基团包括烷基、烷氧基、寡聚醚链及其组合,所述π-共轭基团包括芳基及芳基的寡聚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坚段晓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