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技术背景随着芯片加工向更高的芯片密度发展,芯片上器件集成密度的不断增加, 半导体制作过程中所用的材料和工艺有了很大的变化。为了配合元件缩小后所增加的互连线需求,两层以上的多层金属互连线的设计,成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所必须采用的方法。其中,进入0.18微米工艺技术后,考虑到芯片 的不断缩小导致的互连线宽度减小,引起的导线电阻增大的问题;以及导线 间距缩小产生了更多的寄生电容,导致的RC信号延迟,芯片速度降低的问题, 普遍采用了由电阻率更低的铜金属和低介电常数(低k值,low dielectric constant)介电层共同组成的双镶嵌结构,其可有效减小金属电阻及芯片的互连 延迟。所谓双镶嵌结构是通过在层间介电层内刻蚀形成通孔和沟槽,填充入导 电材料,并利用化学机械研磨方法去除额外的导电材料,实现既能为每一金 属层产生通孔又能产生引线的结构。下面简单介绍一种常用的双镶嵌结构的 形成方法,图1A至1E为说明传统的双镶嵌结构形成方法的器件剖面示意图, 如图1A所示,首先在要形成双镶嵌结构的衬底101上沉积一层刻蚀停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镶嵌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提供一表面至少具有一导电区域的衬底;在所述衬底上形成一刻蚀停止层;在所述衬底上形成一层间介电层;利用光刻胶对所述层间介电层进行通孔的图形化处理,并刻蚀形成通孔; 在所述通孔内填充光刻胶牺牲层;进行加热处理;去除所述光刻胶牺牲层;利用光刻胶对所述层间介电层进行沟槽的图形化处理,并刻蚀形成沟槽,且所述沟槽下方至少有一个所述通孔;在所述沟槽和所述通孔中填充导电材料; 对所述导电材料进行研磨处理,形成双镶嵌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镶嵌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提供一表面至少具有一导电区域的衬底;在所述衬底上形成一刻蚀停止层;在所述衬底上形成一层间介电层;利用光刻胶对所述层间介电层进行通孔的图形化处理,并刻蚀形成通孔;在所述通孔内填充光刻胶牺牲层;进行加热处理;去除所述光刻胶牺牲层;利用光刻胶对所述层间介电层进行沟槽的图形化处理,并刻蚀形成沟槽,且所述沟槽下方至少有一个所述通孔;在所述沟槽和所述通孔中填充导电材料;对所述导电材料进行研磨处理,形成双镶嵌结构。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刻蚀停止层为含氮 的碳硅化合物层。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处理的温度在 90至150C之间。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处理的时间在 1至10分钟之间。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填充导电材料前,利用 湿法腐蚀方法将所述刻蚀停止层去除。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去除所述光刻胶牺牲层 后,在所述介电层上和所述通孔中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瑾巍,赵永红,高俊涛,王向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