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车身轻量化的稳定杆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9649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38
一种实现车身轻量化的稳定杆总成,稳定杆、前纵梁、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前纵梁位于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的上方并与两者通过焊接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座下方通过螺栓连接有安装座,安装座作用于稳定杆其中一端时稳定杆转动连接于安装座,第二连接座内转动连接有摆动臂,摆动臂具有固定件,稳定杆另一端通过固定件固定于摆动臂,并通过摆动臂带动稳定杆摆动从而增加汽车的行驶稳定,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的下方还连接设置有下托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前纵梁、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下托架构成一个整体,不仅简化结构,实现结构紧凑化,整体轻量化,而且整体结构强度好,应用于车辆时可以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均有加强。加强。加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现车身轻量化的稳定杆总成


[0001]本技术涉及汽配领域,尤其是一种实现车身轻量化的稳定杆总成。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成为了人们出行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汽车稳定杆总成一定程度影响着人们的驾乘舒适性。
[0003]公开号CN206406715U公开了一种麦弗逊悬架,包括减震器、弹簧、转向节和稳定杆总成,减震器的下端与转向节连接,弹簧套设于减震器外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减震器的两端连接,稳定杆总成连接于减震器与汽车车架之间;麦弗逊悬架还包括前下摆臂和后下摆臂,转向节的下端开设有高度位置相互错开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前下摆臂的一端设有第一球头销,且前下摆臂通过第一球头销与第一安装孔连接,前下摆臂的另一端与车架连接;后下摆臂的一端设有第二球头销,且后下摆臂通过第二球头销与第二安装孔连接,后下摆臂的另一端与车架连接。这种麦弗逊悬架内的稳定杆总成结构较为复杂,其结构强度、弯曲刚度、扭转刚度均已经不具备包装行业的诸多需求,同时整体质量较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实现车身轻量化的稳定杆总成,使得结构强度更好,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也得到加强,车身轻量化,使得汽车的行驶稳定性更好,特别是转向的灵敏性以及直线行驶的稳定性。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实现车身轻量化的稳定杆总成,稳定杆、前纵梁、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前纵梁位于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的上方并与两者通过焊接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座下方通过螺栓连接有安装座,安装座作用于稳定杆其中一端时稳定杆转动连接于安装座,第二连接座内转动连接有摆动臂,摆动臂具有固定件,稳定杆另一端通过固定件固定于摆动臂,并通过摆动臂带动稳定杆摆动从而增加汽车的行驶稳定,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的下方还连接设置有下托架。
[0006]进一步完善,下托架具有左托部、右托部,左托部的右端与右托部的左端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左托部的左端与安装座固定连接,右托部的右端通过螺栓与前纵梁的下表面连接。
[0007]进一步完善,左托部的右端端面为中部向上凸起的两侧对称的构型,右托部的左端端面的构型与左托部的右端端面的构型一致。
[0008]进一步完善,右托部的右端与前纵梁的下表面之间还固定连接有骨架。
[0009]进一步完善,固定件具有连接轴、两个左右对称的插块,连接轴固定连接于稳定杆位于摆动臂一端,两个插块插于连接轴并存在于摆动臂,其中位于右侧的插块处旋于连接轴的紧固螺母。
[0010]进一步完善,摆动臂还具有两个对称且贴合的杆件,位于上方的杆件的前端具有向上的第一拱部,位于下方的杆件的前端均具有向下的第二拱部,第一拱部与第二拱部构
成供固定件存在于内的空间。
[0011]进一步完善,第一拱部的内表面、第二拱部的内表面均为中部向内凸起的两侧对称的构型。
[0012]进一步完善,第一连接座具有内腔,内腔在第一连接座具有后端开口,后端开口置入卡嵌于内腔的防脱件,防脱件作用于内腔时与螺栓连接用于增加安装座的安装稳定性。
[0013]进一步完善,防脱件具有分别抵接于内腔前、左、右内壁的翻折。
[0014]进一步完善,第一连接座在后端开口处设有两侧对称分布的连接外耳,两个连接外耳通过螺栓连接有用于封闭后端开口的封闭部,封闭部向上延伸并抵接于前纵梁的后端面。
[0015]本技术有益的效果是:
[0016](1)本技术的利用前纵梁、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下托架构成一个整体,不仅简化结构,实现结构紧凑化,整体轻量化,而且整体结构强度好,应用于车辆时可以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均有加强;
[0017](2)本技术的下托架具有左托部和右托部,可以降低下托架的成型难度,易于安装,并且两者拼接在一起后结构强度好,即两者之间具有共同叠加在一起的部分,并使得第二连接座可以安装于该部分位置,具有良好的抗应力能力;
[0018](3)本技术的右托部与前纵梁具有骨架,利用骨架可以进一步紧凑结构,即增加整体的结构强度,而且骨架由金属板件板翻折而成,形成具有一侧开口的构型,工艺简单成型速度快;
[0019](4)本技术的第二连接座具有摆动臂,摆动臂通过固定件固定稳定杆,固定件具有连接轴、两个左右对称的插块,连接轴的外径要小于稳定杆的外径,这样可以利用稳定杆的端面作为定位基准,也可以作为挡部,使得插块插于连接轴时可以避免插块沿稳定杆移动;
[0020](5)本技术的摆动臂具有两个杆件,位于上方的杆件具有第一拱部,位于下方的杆件具有第二拱部,第一拱部、第二拱部构成供固定件存在于内的空间,拱部由杆件一体成型而成,工艺简单,而且处于杆件中部靠前的位置,这样可以适当增加摆动臂的结构强度,具有良好的抗应力能力,不易损坏;
[0021](6)本技术的第一连接座具有防脱件,防脱件用于与安装座连接,这样一来即可增加安装座的连接强度,同时防脱件利用自身厚度可以增加第一连接座底部的厚度,使其结构强度更好;
[0022](7)本技术的防脱件具有三处翻折,翻折可以增加第一连接座前、左、右内壁的厚度,故使得第一连接座底的结构强度更好。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下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稳定杆与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下摆臂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防脱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技术第一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0]参照附图:这种实现车身轻量化的稳定杆总成,稳定杆1、前纵梁2、第一连接座3、第二连接座4,前纵梁2位于第一连接座3、第二连接座4的上方并与两者通过焊接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座3下方通过螺栓连接有安装座10,安装座10作用于稳定杆1其中一端时稳定杆1转动连接于安装座10,第二连接座4内转动连接有摆动臂5,摆动臂5具有固定件51,稳定杆1另一端通过固定件51固定于摆动臂5,并通过摆动臂5带动稳定杆1摆动从而增加汽车的行驶稳定,第一连接座3、第二连接座4的下方还连接设置有下托架6。
[0031]对于下托架6,下托架6用于与第一连接座3、第二连接座4的下方连接,这样即可与前纵梁2、第一连接座3、第二连接座4构成一个整体,不仅简化结构,实现结构紧凑化,而且整体结构强度好,应用于车辆时可以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均有加强。下托架6具有左托部61、右托部62,左托部61的右端与右托部62的左端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左托部61的左端与安装座10固定连接,右托部62的右端通过螺栓与前纵梁2的下表面连接,左托部61、右托部62设置可以降低下托架6的成型难度,易于安装,并且两者拼接在一起后结构强度好,即两者之间具有共同叠加在一起的部分,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车身轻量化的稳定杆总成,稳定杆(1)、前纵梁(2)、第一连接座(3)、第二连接座(4),前纵梁(2)位于第一连接座(3)、第二连接座(4)的上方并与两者通过焊接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座(3)下方通过螺栓连接有安装座(10),安装座(10)作用于稳定杆(1)其中一端时稳定杆(1)转动连接于安装座(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座(4)内转动连接有摆动臂(5),所述摆动臂(5)具有固定件(51),所述稳定杆(1)另一端通过所述固定件(51)固定于所述摆动臂(5),并通过所述摆动臂(5)带动所述稳定杆(1)摆动从而增加汽车的行驶稳定,所述第一连接座(3)、第二连接座(4)的下方还连接设置有下托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车身轻量化的稳定杆总成,其特征是:所述下托架(6)具有左托部(61)、右托部(62),所述左托部(61)的右端与所述右托部(62)的左端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左托部(61)的左端与所述安装座(10)固定连接,所述右托部(62)的右端通过螺栓与所述前纵梁(2)的下表面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车身轻量化的稳定杆总成,其特征是:所述左托部(61)的右端端面为中部向上凸起的两侧对称的构型,所述右托部(62)的左端端面的构型与所述左托部(61)的右端端面的构型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现车身轻量化的稳定杆总成,其特征是:所述右托部(62)的右端与所述前纵梁(2)的下表面之间还固定连接有骨架(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车身轻量化的稳定杆总成,其特征是:所述固定件(51)具有连接轴(51

a)、两个左右对称的插块(51

b),所述连接轴(51

a)固定连接于所述稳定杆(1)位于所述摆动臂(5)一端,两个所述插块(51

b)插于所述连接轴(51

a)并存在于所述摆动臂(5),其中位于右侧的所述插块(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永林贺斌刘晓花李俊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