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排座椅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1022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排座椅控制装置,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并满足小型集约化的需求。其技术方案为:装置包括: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开关和座椅加热调节开关,两者集中在同一开关单元中;编码器,安装在该开关单元中,将开关动作的模拟信号转换成微电流的数字信号后串行输出;中央控制集成模块,其输入端通过单一一组线束连接该编码器,输出端连接各个负载,该模块内部设有译码器,该译码器将该微电流的数字信号分辨还原成对应开关的模拟信号后输出到对应的负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车用座椅设备中。(*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Rear seat control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ar seat control device,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safety and reliability, and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small and intensive. The technical proposal is that the device comprises a rear seat position adjusting switch and seat heating switch, both in the same switch unit; encoder mounted on the switch unit, the switch analog signal is converted into digital signal of micro current after serial output; the central control module, the input end of the connecting wire the encoder through a single s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put end of each load, the module is arranged inside the decoder, the decoder of the digital signal of micro current resolution reduction into analog signals corresponding to the switch output to the corresponding load. The utility model is applied to a vehicle sea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座椅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将后排座椅的各种调节开 关整合在同一开关单元中的车用后排座椅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今生产的车型一般配置后排座椅的位置调节、后排座椅加热调节等功能, 这些功能现在已经作为标准配置出现。现有的后排座椅控制装置多采用将开关发出 的信号直接向下传输,带动负载。这样的结构需要在开关和负载之间配置大量的传 输信号用配线,使控制装置体积变大,控制装置集合的功能越多,体积的增加就越 明显,这使得一些开关无法被集中安置在最易于操作的座椅扶手上,而被分散到坐 垫侧面等。此外,直接带动负载所需的大电流也有可能成为不安全因素。传统的使用开关信号直接接出拖动负载的结构会造成开关和负载之间的连接 处线束数量过多,不仅造成安装空间的紧张,而且在扶手向上翻起、放下的作动过 程中,线束因过度密集而发生相互摩擦或与安装部位(即扶手连接处的内壁)的摩 擦,从而导致损坏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这将给整个控制装置的可靠性带来负面影 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后排座椅控制装置,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并满足小型集约化的需求。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后排座椅控制装置,包括 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开关和座椅加热调节开关,两者集中在同一开关单元中; 编码器,安装在该开关单元中,将开关动作的模拟信号转换成微电流的数字信号后串行输出;中央控制集成模块,其输入端通过单一一组线束连接该编码器,输出端连接各个负载,该模块内部设有译码器,该译码器将该微电流的数字信号分辨还原成对 应开关的模拟信号后输出到对应的负载。上述的后排座椅控制装置,其中,该开关单元中还设有靠枕上下位置调节开关。上述的后排座椅控制装置,其中,该些调节开关内部全部使用金触点,作动 结构使用橡胶触片。本技术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将位置和加热 等调节开关置于同一开关单元中,使用编码器将各个调节开关的模拟信号转换成微 电流的数字信号后串行输出,最后由外置的译码器分辨还原后输出拖动对应的负 载。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结构紧凑、操作性和安全可靠性并重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后排座椅控制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后排座椅控制装置包括调节开关组合10、编码器12、设置在中央控制集 成模块(未图示)中的译码器14。调节开关组合IO在本实施例中包括第一座椅前后位置调节开关100a、第一靠枕上下位置调节开关101a、第一座椅加热 调节开关102a、第二座椅前后位置调节开关100b、第二靠枕上下位置调节开 关101b、第二座椅加热调节开关102b。所有这些调节开关内部全部使用金触 点,而作动结构使用橡胶触片。调节开关组合IO和编码器12位于同一开关单 元1中。开关单元l安装在两个后排座椅间可翻起的座椅扶手上。中央控制集 成模块是外置的,安装在后排座椅下方。开关作动产生的模拟信号全部输入开关单元1内置的编码器12中进行处 理,处理后得到20mA微电流数字信号,以串行传输方式通过单一一组线束向 译码器14传输,线束数从传统的直接拖动负载方式的14条减少至4条,减少 近72%。中央控制集成模块中的译码器14接收并处理来自编码器12的数字信号,将其还原成可以直接驱动负载的模拟信号。编码器12统一处理再交由译码器14译码的结构可使信号传输中使用的线 束组数由现有的至少三组(14条线束)减少到仅需一组(4条线束),大大节 省了安装空间,也减少了扶手向上翻起、放大作动对线束的影响,提升了灵活 性和稳定性,为控制装置的功能扩展预留了空间。同时由于传输信号从大电流 (最大电流30A)的模拟信号变成了微电流(20mA)的数字信号,也使得安全 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各个调节开关采用的金触点提高开关的稳定性,作动结构上使用了橡胶触 片结构,不仅保证了开关良好的操作手感,也去除了使用一般机械结构作动时 有可能产生的按键杂音的问题,而且还有一定的防水防尘作用,有效保护基板 以及基站上的电子元件。上述实施例是提供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实现或使用本技术的,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在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思想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种 种修改或变化,因而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而应该是符合 权利要求书提到的创新性特征的最大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后排座椅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开关和座椅加热调节开关,两者集中在同一开关单元中;编码器,安装在该开关单元中,将开关动作的模拟信号转换成微电流的数字信号后串行输出;中央控制集成模块,其输入端通过单一一组线束连接该编码器,输出端连接各个负载,该模块内部设有译码器,该译码器将该微电流的数字信号分辨还原成对应开关的模拟信号后输出到对应的负载。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后排座椅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开关单元中还 设有靠枕上下位置调节开关。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排座椅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调节开 关内部全部使用金触点,作动结构使用橡胶触片。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后排座椅控制装置,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并满足小型集约化的需求。其技术方案为装置包括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开关和座椅加热调节开关,两者集中在同一开关单元中;编码器,安装在该开关单元中,将开关动作的模拟信号转换成微电流的数字信号后串行输出;中央控制集成模块,其输入端通过单一一组线束连接该编码器,输出端连接各个负载,该模块内部设有译码器,该译码器将该微电流的数字信号分辨还原成对应开关的模拟信号后输出到对应的负载。本技术应用于车用座椅设备中。文档编号G08C15/00GK201158322SQ20082005509公开日2008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25日专利技术者庄连萍, 恒本真良, 柴田恒孝, 邢晓珏 申请人:上海东洋电装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排座椅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开关和座椅加热调节开关,两者集中在同一开关单元中;编码器,安装在该开关单元中,将开关动作的模拟信号转换成微电流的数字信号后串行输出;中央控制集成模块,其输入端通过单一一组线束连接该编码器,输出端连接各个负载,该模块内部设有译码器,该译码器将该微电流的数字信号分辨还原成对应开关的模拟信号后输出到对应的负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田恒孝恒本真良庄连萍邢晓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东洋电装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