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门灯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6919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门灯控制装置,其结构更为紧凑小型化、安全可靠性更高、同时成本更低。其技术方案为:该装置包括:树脂外壳;金属端子,连接在该树脂外壳的底端;金属连接片,插入在该树脂外壳的上部;弹簧,插入在该树脂外壳中;树脂按钮,插入在该树脂外壳中并与该弹簧连接;橡胶护盖,设置在该树脂外壳顶部,包覆该树脂按钮;其中该装置的接地端的触点连接是该金属连接片直接与车采用螺钉连接,该装置的门灯控制端采用端子连接器连接,该门灯控制端的触点在运动时与该金属端子保持一相对滑动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汽车门灯设备中。(*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门灯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单触点设计的汽车门 灯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门灯控制装置基本都是由7个或者更多的零件组成的,而且其触 点基本都是有接地和接通门灯的两个触点构成,只要其中的一个触点出现故障,整 个门灯控制装置都将控制失灵,其出现故障的几率高。市场上已有的门灯控制装置中也不乏零件个数较少的类型存在。不过, 一般 的生产厂家在达到零件个数减少的同时往往忽略了产品的一些安全可靠性的提高。 虽然有些厂家生产的汽车门灯控制装置零件数降至6个甚至6个以下,但是其端子 一般都是裸露而且是可动的,毫无防水防尘性能,同时由于端子可动,大大降低了 汽车门灯控制装置的可靠性能。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各个性能的安全可靠性成为汽车零部件生产 厂家的必须考虑的问题。同时,应汽车大众化的要求,成本也是不可忽视的另一个 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汽车门灯控制装置,其结 构更为紧凑小型化、安全可靠性更高、同时成本更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汽车门灯控制装置,其中, 该装置包括树脂外壳;金属端子,连接在该树脂外壳的底端; 金属连接片,插入在该树脂外壳的上部;4弹簧,插入在该树脂外壳中;树脂按钮,插入在该树脂外壳中并与该弹簧连接;橡胶护盖,设置在该树脂外壳顶部,包覆该树脂按钮;其中该装置的接地端的触点连接是该金属连接片直接与车采用螺钉连接,该 装置的门灯控制端采用端子连接器连接,该门灯控制端的触点在运动时与该金属端 子保持一相对滑动距离。上述的汽车门灯控制装置,其中,该金属端子和该树脂外壳以该金属端子的 卡爪连接。上述的汽车门灯控制装置,其中,该金属连接片通过自身的卡爪以及与该树脂外壳上的一树脂突起熔化连接。上述的汽车门灯控制装置,其中,该橡胶护盖的头部设置成两层折叠的帽状。 上述的汽车门灯控制装置,其中,该树脂按钮上设有为该金属连接片的运动导轨。上述的汽车门灯控制装置,其中,该橡胶护盖的右边设有一盖子,该盖子上 设置的突出边缘与该护盖右边设置的凹部互相嵌入。上述的汽车门灯控制装置,其中,该树脂按钮受车门关闭的压力,被按进该 树脂外壳,该树脂按钮的底部不与该树脂外壳的底部接触。上述的汽车门灯控制装置,其中,该树脂按钮上受到的压力在车门打开时消 失,在该弹簧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弹回该树脂外壳的顶部,该树脂按钮的下部与该金 属连接片上部的圆弧相接触,使该金属连接片以一固定点为中心向该树脂外壳转 动,并与该金属端子接触,产生该相对滑动距离。本技术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由树脂外壳、金属 端子、金属连接片、弹簧、树脂按钮和橡胶护盖这六个零件组成,采用单触点接触。 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汽车门灯控制装置的接地端由触点接触变为连接片与 接地端一体化,降低了出现故障的概率,提高了触点的可靠性。接地与接门灯的端 子都固定在门灯控制装置上,接地端采用螺钉控制后用橡胶护盖盖住,门灯控制端 采用端子连接器连接的方式,组装方便,大大提高了汽车门灯控制装置整体的防水 防尘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汽车门灯控制装置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树脂按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汽车门灯控制装置的结构。请参见图1,控制装置包 括以下六个零件树脂护盖1、树脂按钮2、树脂外壳3、金属连接片4、弹簧5 和金属端子6。以树脂外壳3为基准,从下边的孔插入金属端子6,两者因金属端 子6的卡爪连接。金属连接片4从树脂外壳3上部插入,利用金属连接片4的卡爪 以及将树脂外壳3上的一个树脂突起7与金属连接片4熔化连接。再把弹簧5插入 树脂外壳3后,插入树脂按钮2并与弹簧5连接,最后盖上橡胶护盖l。橡胶护盖 1的头部设置成两层折叠的帽状。此控制装置安装在汽车上后,橡胶护盖1的右边设有一盖子8,盖子8上设置 的突出边缘与护盖1右边设置的凹部9相嵌入,达到防水防尘的目的。控制装置采用单触点的设计,其接地端的触点连接是金属连接片4直接与车 采用螺钉连接。装置的门灯控制端通过把设定的端子连接器插入树脂外壳3的左 端,达到连接目的的同时提高防水防尘性能。门灯控制端的触点在运动时与金属端 !《呆ji一定的相对滑动距离10。图2是树脂按钮2的截面图,请同时参见图2,树 脂按钮2上设有为金属连接片4的运动导轨11。本技术的控制装置采用单触点接触的设计方式。在车门关闭的状态时, 金属连接片4保持自然状态,树脂按钮2由于车门的压力作用被按进树脂外壳3 里面。但树脂按钮2底部并不与树脂外壳3的底部接触,两者之间保留了一定的空 隙。此时汽车门灯控制装置的触点保持断开状态,门灯不亮。当车门打开时,车门 施加于树脂按钮2的压力消失,由于安装在树脂按钮2下面的弹簧5的自然恢复的 弹力的原因,树脂按钮2被弹回树脂外壳3的顶部。此时,树脂按钮2下部与金属 连接片4上部的圆弧接触并使金属连接片4以固定点为中心向树脂外壳3转动,并 最终与金属端子6接触,并且产生了一定距离的相对滑动距离10。这个滑动距离 可以有效地清除落在触点上的灰尘等杂质,并且能防止车子在长时间不用重新发动的情况下保证门灯控制装置的控制有效性。在金属连接片4与金属端子6相接触的 过程中,触点保持接通状态,门灯也相应保持亮灯状态。车门不断重复关闭打开状 态,金属连接片4与金属端子6构成的触点相应不断重复断开接通的状态。本技术的创新点在于产品有6个零件组成,采用一个金属连接片4单 触点接触,大大提高了电气方面的可靠性。接地端与门灯控制端都是固定的,门灯 控制端采用端子连接器连接,组装方便,同时大大减少了汽车内部的安装空间,防 水防尘性能高,安全可靠。上述实施例是提供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实现或使用本技术的,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在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思想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种 种修改或变化,因而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制,而应该是符 合权利要求书提到的创新性特征的最大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门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树脂外壳;金属端子,连接在该树脂外壳的底端;金属连接片,插入在该树脂外壳的上部;弹簧,插入在该树脂外壳中;树脂按钮,插入在该树脂外壳中并与该弹簧连接;橡胶护盖,设置在该树脂外壳顶部,包覆该树脂按钮;其中该装置的接地端的触点连接是该金属连接片直接与车采用螺钉连接,该装置的门灯控制端采用端子连接器连接,该门灯控制端的触点在运动时与该金属端子保持一相对滑动距离。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汽车门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金属端子和该 树脂外壳以该金属端子的卡爪连接。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汽车门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金属连接片通 过自身的卡爪以及与该树脂外壳上的一树脂突起熔化连接。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汽车门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橡胶护盖的头 部设置成两层折叠的帽状。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门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树脂按钮上设 有为该金属连接片的运动导轨。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汽车门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橡胶护盖的右 边设有一盖子,该盖子上设置的突出边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门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树脂外壳;金属端子,连接在该树脂外壳的底端;金属连接片,插入在该树脂外壳的上部;弹簧,插入在该树脂外壳中;树脂按钮,插入在该树脂外壳中并与该弹簧连接;橡胶护盖,设置在该树脂外壳顶部,包覆该树脂按钮;其中该装置的接地端的触点连接是该金属连接片直接与车采用螺钉连接,该装置的门灯控制端采用端子连接器连接,该门灯控制端的触点在运动时与该金属端子保持一相对滑动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军徐斌马小飞张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东洋电装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